李清照词作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呈现与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5
/ 2

李清照词作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呈现与教学策略

何玉梅

四川省德阳市绵竹中学初中部

 摘要:李清照的词作不仅反映了宋代女性的情感世界,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初中生的情感教育和文化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针对李清照词作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内容的精心选择与设计,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点的有效解决方法,旨在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指导,帮助他们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李清照的词作,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关键词:李清照;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以其深情细腻的词风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李清照的词作逐渐成为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词作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学艺术价值,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信息,对初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情感发展具有显著的教育意义。因此,研究李清照词作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呈现方式和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李清照词作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呈现

李清照的词作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呈现,体现了对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传承。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成独立思考和审美能力的关键时期,而李清照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学体验和思想启迪[1]。教材中李清照词作选录的是她前期的代表作《如梦令》和后期的代表作《渔家傲》。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李清照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也反映了她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女性视角。通过这些词作,学生能够接触到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时代背景,从而在欣赏美学价值的同时,也能加深对历史文化的理解。

(一)李清照词作的文学价值与教育价值

李清照的词作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价值,她的词语言精炼,情感真挚,艺术表现力强。她的词多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其间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失落的感慨,这种情感的真实表达,对初中生来说,是一种情感教育和美学启蒙。在教学上,通过李清照的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用文字表达情感,如何进行文学创作,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女性历史地位的思考。此外,李清照作为女性词人的身份,也为性别平等教育提供了素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性别意识和尊重女性的观念。

二、李清照词作的教学策略

(一)“知人论世”的教学理念

在深入探讨李清照词作的教学策略时,"知人论世"的理念显得尤为重要。这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和她所处的历史背景,这对于深入理解她的词作至关重要。李清照一生经历了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尤其是“靖康之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她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灭亡,这一事件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也深刻影响了李清照的个人命运。

在“靖康之变”之前,李清照的生活相对安稳,她的词作多表现出一种闲适、婉约的风格。例如,《如梦令》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喜爱,反映了她年轻时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在这个阶段,她的词作多聚焦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女性独特的感性和柔情。然而,“靖康之变”的发生,使她的生活陷入混乱,她亲眼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和家庭的分崩离析。这一事件对她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变化在她后期的词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在《渔家傲》中,可以感受到她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哀叹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这时期的词作风格变得更加沉郁、深沉,反映了她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因此,在教学李清照的词作时,教师需要强调她人生经历的这种转变及其对词作情感和风格的影响。通过深入解析“靖康之变”前后李清照词作的差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词作的艺术特色,也能引导他们思考历史事件对个人命运和文学创作的影响,从而深化他们对历史、文学和人生的认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学习到文学知识,更让他们通过文学作品感悟历史的深刻内涵。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讨

在确立了“知人论世”的教学理念之后,深入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历史背景成为教学的关键。例如,在《如梦令》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深入挖掘李清照年轻时期的心理状态以及她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其创作的影响。李清照的这一时期作品,充满了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反映了她作为宋代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深入探讨:

  1. 历史背景介绍

开始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宋代的社会环境和女性的生活状态。在这个时期,虽然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但在文学艺术领域,她们有更多的表达自我情感和思想的机会。这为理解李清照的作品提供了必要的背景。

  1. 李清照生平讲解

接着,教师应详细讲述李清照的个人生活经历,尤其是她年轻时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征。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李清照词作背后的情感和动机。

  1. 文本深入分析

在分析《如梦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用词选择。通过逐句解析,让学生感受到李清照对爱情和生活美好的向往,以及她如何通过词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1. 情感共鸣与创作体验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重现《如梦令》中的情感。这可以通过写作、绘画或其他形式的创意表达进行。这一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李清照的情感,还能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创造力。

  1. 历史与文学的联系

最后,教师应强调历史背景对李清照创作的影响,让学生理解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之间的互动关系。学生不仅能学习到文学知识,还能深刻理解历史对个人生活和创作的影响。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李清照的词作,还能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更全面地理解宋代文化背景下的女性心理和情感表达,从而在文学鉴赏的同时,增强对历史和社会的理解。

此外,在教授李清照的《渔家傲》时,将“靖康之变”的历史背景融入教学是极为关键的一步。这首词作创作于“靖康之变”之后,深刻反映了李清照对于家园失落和岁月流逝的深沉哀伤,这与她年轻时期作品的情感基调形成了鲜明对比。

首先,教师需要向学生详细介绍“靖康之变”的历史背景,这是一次对北宋帝国和李清照个人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金军侵入北宋都城开封,造成了北宋的覆灭和皇族贵族的流亡,这一事件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给李清照的个人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转变。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李清照的词作透露出对过往美好生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无限忧虑。接着,在对《渔家傲》进行文本分析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词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与《如梦令》相比,《渔家傲》中的语言更加沉郁和深沉,反映出李清照对家国沦落的哀痛和个人命运的无奈。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分析这两首词,让学生感受到李清照从青春的憧憬到晚年的哀愁的情感变化,理解词人如何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变迁紧密相连,以及这种变化如何体现在她的词作中。同时,结合对《渔家傲》的教学,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历史讨论和创作活动,如模拟李清照在“靖康之变”之后的心理状态,或创作以类似背景为主题的诗词,以增强学生的历史情感共鸣和创造力。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李清照的词作,也能更好地体会历史事件对个人命运的深远影响,从而在学习古典文学的过程中,增强对历史的认识和敏感性。

结语

李清照的词作,不仅是一段历史的回响,更是一种情感和智慧的传递。通过将这些古典词作引入课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这一过程再次证明,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探索,对于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下一代具有重要意义。李清照词作的教学实践,不仅是对古典文学的一次深入探索,更是对教育本质的一次深刻反思。

参考文献:

[1]许艳雪.李清照词作在部编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选编和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21.

[2]孙艳平.醉其芬馨,赏其神骏——李清照词风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导学,2021,(13):69-70.

[3]陈诗缘.李清照词作情境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