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种植课程与园本课程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5
/ 2

幼儿园种植课程与园本课程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

黄昕

昆山高新区阳澄湖科技园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但在新课程的改革模式下,幼儿园课程也应具备创新性,课程的创新成为幼儿课程的发展趋势。幼儿园应该改变传统的模式,一切以幼儿为主导出发,依托园所资源,建立新的教育观与教学观,充分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园本课程体系,形成园所的特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以本园为例,结合幼儿园种植课程与园本课程的有效融合。虞永平教授在“课程游戏化只为更贴近儿童心灵”的访谈中提到:课程游戏化最核心的目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及兴趣与需要。

【关键词】幼儿园种植课程 园本课程建设 走进儿童 走进自然

我园有一片天空菜园,有200多个种植盆,地处城西,邻近森林公园,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开展种植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园也一直思考通过环境的创设引导幼儿的多元化发展。然而在我们的种植环境创设存在这很多急功近利的现象:一是环境内容片面、零散,缺乏整体性,甚至在创设过程中东拼西凑的投放,影响了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观察,喧宾夺主。二是注重教师的提供,忽略幼儿参与,在创设活动中教师为了更美观,往往都是“自导、自演”的一个过程,所以环境的新增和投放对于幼儿游戏并无任何帮助......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有很多,有幼儿园课程研究引领不到位,有教师观念不足,有幼儿自身原因等,但是最终还是教师在创设过程中没有走进幼儿,关注幼儿,更多的是教师主管的意识介入,从而让幼儿在被动的环境中游戏,这样的环境创设局限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阻碍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如何改进现有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一、幼儿兴趣为起点,开发种植微课程

进入课程研究以来,我们以幼儿兴趣为起点,开发课程。在课程开发中,教师们建立了变“教会”为“学会”的理念,教育观念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种植微课程中处处充满尊重幼儿的意识,时时体现对幼儿的关怀,事事为了幼儿。种植课程的核心是幼儿的经验,经验的获得有赖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有赖于幼儿的体验和感受,有赖于幼儿动用多种感官与客观世界及自己的心灵发生相互作用,有赖于幼儿思维的参与。在课程开展的方案确定中教师们为准确把握活动内容的知识点,常常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查阅资料,是教师们新旧教育观念碰撞、交锋的过程,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我们主要围绕《卷呀卷卷心菜》、《你好蘑菇君》、《逗趣童年》、《群“樱”荟萃,萝卜排队》等主题开展种植课程开发的研究。我们通过展示与研讨,班级区域活动、资源的利用等,来进行课程中各主题的制定、方案的设计,老师们通过“实践——反思——调整——再实施——再反思——再调整”这样螺旋上升的研磨过程,逐步形成符合大班年龄特点的种植课程。

《卷呀卷呀卷心菜》主题主要从孩子生活中爱吃的卷心菜入手,精心选取孩子感兴趣的话题。首先从“找个卷心菜做朋友”给自己的卷心菜起名字,给卷心菜拍照。接着追对幼儿的兴趣开展“卷心菜”成长记,和孩子一起探索卷心菜的神秘之旅,了解卷心菜内部结构,剥菜瓣、数菜瓣等,以幼儿行动为准则,构建真是课程,在主题活动中会给幼儿带来一连串充满疑问、挑战、机会、兴奋、惊喜、沮丧、等待、满足等等的体验,带来高品质的学习。

《你好,蘑菇君》主题主要围绕幼儿感兴趣的蘑菇入手,和幼儿一起创设“蘑菇君”的主题环境,如暖房、暗房、干湿分区实验场等,幼儿可以在这个环境中自由探索、自由操作。了解蘑菇的生长特点知识,鼓励幼儿运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由此感受蘑菇的生长过程。本主题使幼儿对蘑菇的内外结构有了更多的了解;在与蘑菇探索互动过程中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幼儿学会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索中学习,能主动进行观察和探索,将“被动”变“主动”。

《群“樱”荟萃,萝卜排队》跟随幼儿的脚步,本主题活动脉络为:关于萝卜我知道,一起中萝卜,收萝卜、萝卜妙用功能大、萝卜的全收获。在主题中首先幼儿自主探索了解各个阶段如何照顾、管理萝卜,其次面对出现的问题积极餐所方法并进行实践操作,乐于想象和创造,更重要的是幼儿的情感体验逐渐丰富,在见证萝卜从播种到发芽到成熟到收获这段长时间持续的探索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了生命的成长与意义。

二、以科研实践为手段,夯实种植微课程

首先,计划先行,心中有数。在课题实施开始前我们各班结合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班级的内容制定班本微课程计划,使用的过程中也是对课程进行实施与验证,并在此基础上修改和完善,使班本微课程真正的得以使用。大班教研组在小组实证研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讨,有效提升了教师组织班本课程的能力。其次,问题跟进,反思提升。为了能让班本课程更加鲜活,内容不断充实,在课题开展中组织教师开展实践展示活动与研讨活动。在科研展示中我们会采用录像课更近,这样可以对活动本身做反复研究,在影响资料的指引下让教师在课后反思和对照,寻找差异,争取进步。其次小组教研的方式,让老师们在研讨中思维碰撞,在实践活动中征集好点子,有效的促进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观察与分析能力的提升,使得教研活动更有所得、有所改、有所收获。

在科研的基础上,我们整合种植活动开展了大班科学《认识植物》、大班科学《浇水》、大班科学《玉米》、大班科学《柿子熟了》、大班科学《好吃的栗子》、大班科学《大米》、大班科学《落叶树与常青树》等常态化的集体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幼儿能更清楚的了解我们幼儿园的植物和天空菜园的植物的生长变化。

三、多方资源为阵地,拓展种植微课程。

课程资源的开放和利用是支持幼儿游戏不断深入的媒介。首先,有效利用园内物质,随时促进课程发深。天空菜园是我们种植活动的一块宝地,幼儿在种植活动的开展中能随时观察自己种植的,及时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及时记录的形式和对比,让幼儿在观察和对比中更深入的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有效的发挥天空在原的有效价值。其一,有效利用园内人力资源,提升幼儿经验发深。随着种植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对于种植活动提出了更多的问题,孩子们想到可以问幼儿园绿化养护人,请有种植经验丰富的人来给孩子们解答,开展“植物知识小广播”“植物知识小竞赛”等活动,让幼儿带着自己的问题来询问,寻求答案。其二,有效利用园内多媒体设备资源,夯实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种植园地的叔叔阿姨不是经常在学校的,而且涉及的回答的问题也比较有限,如何让更多的孩子能自主的探索和寻找答案呢?于是“天猫精灵”“小度智能”“平板电脑”渐渐的融入到了区域游戏中,幼儿在活动中能利用空余的时间更有效的进行问题的查询,更好的提高幼儿在种植活动的开展。另外,有效利用家长资源,激发幼儿兴趣延续。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幼儿的学习能力是在不断延续中提升的,为了做好幼儿兴趣的培养,整合家长资源,发放调查表,利用网络平台开启热门话题的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家长也参与到班本活动中来,了解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对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不断深入,更好的提升幼儿对话题的热度,提升幼儿的探索欲望,从而更好的激发幼儿在活动中的能力提升。

四、微信交流为桥梁,展示种植微课程。

随着种植活动的不但深入,每个班级对于孩子的点滴发展都有着丰厚的收获,为了更好的经验风向,更有效的剖析课程开展中的问题,我们开展了《基于儿童立场,课程故事分享》活动,在活动中老师们追随幼儿兴趣,层层递进,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一个个活动就精彩纷呈地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我们的每个班级都突出的主题,每个主题活动以增强幼儿的探究意识,提高幼儿“爱生活、学自然、用科学”的积极性为目标,展示了幼儿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分享活动中,可以看到课程的开展中,幼儿、老师、家长三位一体,在探索种植的奥秘、玩转科学的同时,幼儿对种植活动更感兴趣了,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更广泛地提升。最后教师通过这样的介绍平台,能更好的让教师调整步伐慢下来,学会回头看,静下心来反思,来感悟班本课程的开展。以交流促教研,一起剖析问题,解决种植活动中的问题,为以后的种植活动开展提供更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