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技术手段助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2

以信息技术手段助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

姓名:薛洪涛

单位: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第四高级中学邮编:475121

摘要:信息技术助力学科教学,是《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文件要求,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的指导意见。同时新课标教学理念中指出,学科教学需要关注创新和改进,为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提供方向,教师应该重视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依靠信息技术优势,改变传统课堂不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以信息技术手段助力学科教学为基础,讨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可行性与重要性,思考如何建立高质量课堂,并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前言:高中阶段历史学科教学,是学生更为深入、具体了解世界文化、历史事件和思想变革等历程的必经之路,也是提升思想品质、强化文化素养的关键,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但是以往单一教学方式和思想指导下,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工作并未得到有效创新,依旧强调以教师为课堂主导,缺乏将学生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策略,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此种情况,需要教师重视落实新课标,以创新驱动思维作引导,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高中历史课堂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核心素养成长。

一、高中历史课堂融合信息技术手段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拥有丰富资源,能够强化课堂趣味性

丰富教育资源和内容,能够为高中历史课堂增添更多趣味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提升知识学习积极性,有助于高效课堂的建立,并拓展知识视野等。信息技术手段依托互联网框架,能够为高中历史课堂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素材,增添多种教育教学资源,将资源合理、充分利用。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到高中历史课堂,可以有效强化课堂质量,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推动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二者相互融合,有助于学科教学工作稳定完成,为学生迎接高考提供助力,充分实现信息技术价值,教师应该加强重视,并深度、灵活运用信息技术[1]

(二)利用信息技术优势,能够分析学生学习情况

高质量历史课堂开展,离不开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了解,需教师正确构建系统性模型,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信息技术结合到学生情况了解和数据分析中,能够改变单一认识途径,从多个方面和角度认识优缺点,收集互联网中各种教学经验,进而运用到实践过程中。依靠结合信息技术分析,设定好合理教学工作计划,安排每节课教学步骤,确定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有助于推动教学工作创新,落实新课标教学要求。同时,教师需以多元化和主体性发挥思维做引导,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为核心素养成长保驾护航。

以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助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做好数据分析,制定合理教学计划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应该从基本课前准备工作实行,做到认真观察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依据信息技术手段配合日常教学观察,有效收集各种学习、生活表现数据。根据数据具体分析每个学生的优缺点,总结出需要加强的部分,对教学方案做出针对性修改,确保其能够获得个性化指导。以教学方案制定、做好备课准备工作,实时接受教育教学反馈,逐渐构建针对性、个性化和高质量历史课堂[2]。从而稳定传授知识,锻炼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新课标理念落实的目的。

如加强日常学习过程关注,配合信息技术手段观察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利用数据表格和模型分析得出,部分学生存在对历史知识学习兴趣不强、学习动力相对较弱等情况。基于数据结论,针对性引入,问题情景和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早期儒学与宋明理学有什么不同之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具有什么历史背景?”等问题。设计“分析汉武帝做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决策,受到哪些因素影响”等学习任务,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

(二)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特点,丰富课堂内容

信息技术拥有互联网背景,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科教学工作增添更多素材,使课堂教学更为丰富多彩,对课堂知识点有拓展作用。教师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充分融合信息技术手段,应该关注内容方面,以信息技术收集各种素材,对需要拓展的知识点进行丰富。并以多元化思维,驱动学生联系素材对知识点解析,提高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通过对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如学习知识点“汉朝的‘无为’到‘有为’”内容,教师从历史背景角度出发,结合信息技术收集相关战争经济、人口损失等数据资料,为学生展示为什么需要吸收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然后具体细化资料分析,讨论“无为而治”目的、成果与措施,解析转变成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是内忧外患,需要加强中央集权而推动。进一步让学生深刻了解历史背景、事件和原因,形成优秀的辩证思维和学习兴趣,提升教学工作有效性。

(三)根据多元化教学思维,建立交流平台

为建立高质量历史课堂,教师思维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指导方面,课后学习与交流一样需要重视,实现对课堂拓展的目标。实际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信息技术渗透角度出发,结合多元思维引导,为学生搭建能够积极交流、合作学习的平台。同时鼓励其积极参与到交流平台互动,一起分享和探讨学习收获,发挥信息技术助力教学工作的作用,让其拥有良好学习途径,养成浓厚学习兴趣

[3]。基于此,提升学习效率,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落实好核心素养培养的任务要求。

如针对学生大多数只能课后与课堂交流的情况,教师以强化沟通交流便捷性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搭建“学习讨论微信群”等交流平台,让其可以与同学一起分享、探讨,总结课堂收获。深入探究各种问题,对教师请教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并运用学习任务设计等措施,推动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各个小组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四)融入“智慧课堂”思想,构建针对性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文件指出,“智慧课堂”建立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教师应该关注新课标教学要求,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到课堂,为学生建立能够深度学习高中历史知识点的“智慧课堂”。从拓展课堂形式角度出发,根据学习任务推动方式,组织进行实践探究,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和探索互联网知识,完成学习目标。

如完成课堂知识学习后,教师设计“‘程朱理学’的产生和兴起主要受到什么因素影响,请引用各种资料,对背后原因深度剖析。”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进行“收集和总结”实践活动,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收集——“程朱理学解析”等资料,分析“程朱理学”强调道德对于王权的影响。基于此,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践,学会收集信息、分析思考知识内容,强化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形成优秀的辩证思维。

总结:综上所述,为达到高中历史课堂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目的,实现高质量课堂建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目标,教师应该结合多元化思维,做到积极改进与创新。利用信息技术配合数据分析,依靠信息技术收集素材拓展课堂,建立信息化交流学习平台和构建针对性教学模式等方式,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可以感受到知识学习的乐趣,得到针对性指导并学会思考探究,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优秀辩证思维,满足新课标教学工作要求。
【本文为2023 年度河南省教育资源保障研究一般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3JZB088

参考文献:

[1]金伟.灵活应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1,(12):33-34.

[2]潘仕进.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天津教育,2021,(36):128-129.

[3]曹新丹.浅谈信息技术在历史学科的应用研究[J].高考,2021,(30):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