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3
/ 2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浅谈

王晓英  王晓燕 高志国

太原市万柏林区特殊教育学校 030024

太原市万柏林区恒大华峪实验小学 030024

太原市万柏林区新庄小学 030024

摘要: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数学作为一门关键的学科扮演着促进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角色。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基石,受到广泛关注。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教育理念和方法发生深刻变革,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然而,实际教学中如何切实贯彻这些理念,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介绍小学数学培养核心素养的意义,并提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当今知识社会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个体的全面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数学教育也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新课标的实施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新的理念和方法,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实践新课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探讨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培养核心素养的意义

小学数学培养核心素养的意义是多方面而深远的,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数学学科的学习发展,同时也对其整体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小学数学培养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它的各个分支都建立在一系列基础概念和原理之上。通过培养核心素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形成系统的数学思维框架,为更高层次的数学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1]。其次,培养核心素养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科探索的欲望。数学并非一味枯燥乏味的记忆和计算,而是一个充满趣味和挑战的领域。通过培养核心素养,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从而更加愿意主动参与数学学科的学习,形成积极的学习动力。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注重启发式教学,强调问题情境引导

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数学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设计富有情境感的问题,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时,提出关于城市规划或者环境布局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应用和实用性。每个学生在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上都存在差异,因此问题情境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设置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问题,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宜的情境中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学习动力。问题情境设计得开放性一些,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究解决方案,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创造解决方法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更加习惯性地思考问题的本质,培养对数学的深刻理解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强调探究性学习,倡导学科整体性

新课标倡导整合性学科观念,强调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小学数学教育通过促使学生在学科中进行深度探究,培养其对数学整体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设计涉及多个数学概念和技能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理解数学的整体结构,同时培养他们协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设计一个关于围篱笆的项目,让学生在规划同时涉及面积、周长等数学概念。数学的各个分支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的。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不同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促使他们形成对数学整体结构的认识。如,教学《对称、平移、旋转》通过让学生探究之间的关系,拓展数学思维。通过让学生深入研究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师选择那些既有挑战性又能引发学生兴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实际应用和整体性的结构。

(三)注重学科知识和实际问题的结合

数学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能够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教师通过设计真实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例如,在学习《认识分数》时,提出关于食谱的问题,让学生计算食材的比例和数量,从而将分数的概念融入实际情境中,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应用。通过设计各种类型的实际问题,教师激发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巩固学科知识,同时培养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时,设计一个关于花园设计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计算面积的同时考虑到美学、环保等因素,全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培养数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小学数学教育应致力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在数学领域中的深层次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式学习。这种问题不仅仅是简单的计算,更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过程。例如,通过提出关于图形的变化规律等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寻找规律和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培养数学思维。教师故意设计一些没有唯一答案或者有多种解决路径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散性思考。如,在学习《对称、平移和旋转》时,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特殊形状的图形,然后说明这个图形的特殊性质,激发他们在创造性中发现规律的能力。教师通过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实用解决方案的能力。比如,在学习比例关系时,通过设计关于物体放大缩小的问题,让学生将比例关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性思维。

(五)倡导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发展差异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学科水平。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估,教师更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学科现状和发展潜力,为个性化的教学提供有力支持。不同学生在学科习得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灵活选择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策略。例如,对于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更深层次的拓展内容;而对于一些需要额外支持的学生,则采用更多示范、引导和实际操作的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教师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数学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或者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科的实用性。通过这种方式,个性化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科热情,提高学习动力。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和社会互动,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个性化教学也需要注重学生的情商发展,培养他们在合作中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及时的反馈,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调整学科发展路径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有助于每个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在学科中的表现,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育中,新课标的实施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指导。通过多元化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科兴趣,提高数学素养。通过实施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培养出更具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数学人才,为学生未来的学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曾利琴.小学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路径探思[J].大理大学学报,2023,8(07):111-116.

[2]黄友初.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内在逻辑与实施要点[J].数学教育学报,2022,31(05):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