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效性的多元路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9
/ 2

“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效性的多元路径分析

曹艳

江苏省镇江市      镇江实验学校        212000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在全面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下,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初中数学教学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此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此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当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够制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注重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通过强化对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实效性

数学学科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在整个初中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公式和定理,这也就意味着初中数学教学难度较大。同时,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对学生数学知识的讲解和解题方法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1]]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性,并结合新课程标准来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积极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让数学教学过程能够成为学生体验数学、了解数学、掌握数学的过程。此外,教师还应当在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基础上,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数学课程的特点来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学习“勾股定理”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勾股定理进行分析和探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数学思维,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一条直线上的点P被另一条直线l所截,且与它相交于A、B两点,那么这条直线所截的两点P分别在直线l和直线l上的哪一点?”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可以将勾股定理和一元二次方程进行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勾股定理这一知识点。

二、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同时,对学生来说,兴趣也是提高他们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应当积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依据来制定教学策略,并以此为基础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2]]首先,教师应当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依据来制定教学策略,比如在“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一元二次方程”为主题,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一元二次方程问题,例如:在超市购物时需要使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物品的价格计算问题,以此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其次,教师还应当强化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引导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学生按照座位进行分组,然后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却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讨论、互相帮助。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等腰三角形”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特点,然后让每个小组都提出一个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最后通过组间讨论和组内交流来完善各自的观点。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当注重利用多媒体技术,以此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思考、分析和探究,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创设一种具有情境感和真实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展开思考。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创设出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在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点P和Q,Q与P之间的距离为a,而P与Q之间的距离为b。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P与Q之间没有直线连接,只有一个点。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思考和探究,进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同时,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五、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素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奋斗目标。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再如,在教学《乘法公式》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式的概念和性质来培养学生的辩证法思想和科学精神。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相互关系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辅导工作,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课外辅导工作,通过强化对学生课外辅导工作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课外辅导策略。[[3]]例如,在初一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初一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来制定课外辅导策略,比如,在学习了“二次函数”这一知识点之后,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题训练,通过大量练习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等到了初二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初二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制定课外辅导策略。比如,在学习了“二次函数”这一知识点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曾经做过的作业进行重新审视与思考,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与反思。通过这样的课外辅导工作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七、总结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进而全面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总而言之,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教师应当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此外,教师还应当注重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通过强化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来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廖志强.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名师在线,2022,No.202(21):82-84.

莫永俊.浅谈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9(26):99.

张智元.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3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