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体验课堂的构建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2

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体验课堂的构建与实践

孙云霄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早春园小学山东省 潍坊市    261041

经常看到诸如此类的现象:课堂上,学生对《弟子规》倒背如流,下课依然有学生抢到老师前面跑出教室,而不是“长者先,幼者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需要改变单一背诵静态文本的育人方式,应更重视注重直觉体验,引导学生将抽象化的文本内容与具体的故事情境、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反思,在实践中与现实生活相融。

一、课堂模式 “三三三一”结构化

“三三三一”,指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模式的4个环节。4个环节环环相扣,由肢体行为(课前三拜)——口头诵读(一唱三叹)——心灵感通(三思而辩)——行为体现(知行合一),由外而内进而由内而外,内外兼修,形成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闭环。

1.拜孔子:课前“三”拜。

礼敬至圣先师,让学生有角色归属感。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是“礼”,师生“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同拜至圣先师,一拜尊师立德,二拜明志修身,三拜爱国为民。此环节,既做到了“先正衣冠,后明事理”,同时也是与今天“明礼生活方式”的创造性结合。每周一课,课前必拜,拜必有念,学生在礼乐仪式中,形成对圣贤、对自我、对民族的价值认同与文化自信,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2.诵经典:一唱“三”叹。

诵读经典,让学生对经典有节奏参与的审美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每一课内容均以经典语句为核心,而一唱三叹式的诵读方式,让教学变得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尤其是具有了中华经典所独有的审美艺术性。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排比、递进、反问等方式来铺排造势,引导学生在一遍遍循环往复的诵读中,完成形象记忆。

3.巧辩论:“三”思而辩。

巧设辩题,燃爆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最后到达深度共鸣的效果。比如,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25 责善,朋友之道也》,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思考并辩论:可不可以说,“责善,父子之道也”?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教师出示战国名将匡章“不辱死父”的故事,将辩论导向深入,最后引出孟子名句“父子不责善,责善则离”,如此,学生对“责善”的功用及对象就有了深刻理解,对朋友与父母亲的不同相处之道也有了形象体认。

4.设情境:知行合“一”。

将经典语句与现实情境链接,引导学生在背诵、理解的同时,学以致用,践行经典。比如还是上文所举的《25责善,朋友之道也》一课,在“知行合一”环节时,创设情境:当你发现好朋友今天没有完成阅读任务却在阅读卡上记录了完成时,你会怎么做呢?如果你因为今天过生日而没有完成阅读任务被好朋友指出时,你会怎样对待这个朋友呢?真正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落实朋友间应该“劝勉从善”的职责。

二、课程构建“四五一六”体系化

1.“四”,即“四维”内容。

指的是作为所使用的地方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辅助的、根据学情和地方特色构建的特色课程体系,内容包括四个维度,即经典章句、经典诗词、经典民族文学名著,潍坊民间特色。

2.“五”,即“五重”特点。

指的是课程的五个特点。一是重实用:和语文课程内容、地方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相融,又高于语文、多于地方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实用性突出,便于学科老师拿来就用。二是重积累:每日诵读1句段,每年诵读300句段,积累6年,奠基一生。三是重趣味:经典章句和诗词用故事解读,趣味性强。四是重次第:注意传统文化教育先后次第,低年级“蒙学”,中年级“书”,高年级“经”学。五是重熏陶:选取经典章句,而不是整部背诵,目的是给小学生打开一扇经典之窗,从小耳濡目染,培养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

3.“一”,即“一个”特色

指的是潍坊特色:如果四维(单元)是一首乐曲的四个部分的话,在四维(单元)之间,插入的“文化传承”就是间奏,为的是突出潍坊地方传统特色,给学生根植乡愁。

4.“六”,即小学“六年”一体化设计。

一本包含四个单元,一年一册读本,六年共6册:

第一单元:经典章句(突出耳熟能详、教育感染意义强的)

小学每个年级从以下经典中各摘选50句段。

一年级蒙学:《三字经》《弟子规》

二年级蒙学:《千字文》《声律启蒙》

三年级:《论语》《大学》

四年级:《中庸》《孟子》

五年级:《周易》

六年级:《诗经》《道德经》

第二单元:必背诗词(提前背诵语文教材中诗词)

2022语文课标背诵推荐篇目:每个年级各15首。

第三单元:选背诗词(拓展的文质兼美诗词)

各年级从《千家诗》《唐诗》《宋词》中选取15首。

第四单元:名著导读(包括语文课标推荐的、中国历史传说故事、民族经典故事、革命故事)

一二年级《成语故事》(上下)

三年级《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国民俗故事》《东周列国故事》

四年级《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小英雄雨来》《宝葫芦的秘密》     

五年级《中国民间故事》《三国演义》《刘胡兰传》

六年级《西游记》《红楼梦》《红岩》

单元与单元之间是“文化传承栏目”(以色彩艳丽图片展现潍坊传统特色为主)

一年级:潍坊典故

二年级:潍坊美食

三年级:潍坊节日民间习俗

四年级:潍坊技艺传承

五年级:潍坊古代名人

六年级:潍坊山水文化

(三)课程实施的复调律动:“一卡五育”体验化

1.“一卡”,指的是家校共育卡。

①内容。内容包括五部分:“读一读”,即阅读名著经典,根据规划阅读书目进行阅读;“背一背”,即每天背诵国学经典规划内容;“临一临”,即每天临摹字帖;“练一练”,即每天进行体育锻炼,以练习一分钟跳绳为主;“做一做”,即每天做一件孝老敬亲的事情。

②样式。以日历卡的样式统一印制,一月一张,每张卡纸上最左一列列明本月每一天的日期;卡纸的最上边一行依次排列菜单:“读一读”“背一背”“临一临”“练一练”“做一做”;卡纸的最右边一列是教师批阅栏;卡纸的最下方备注处,写明白菜单栏里五项内容的具体所指。每张卡纸按照当月天数和菜单栏内容设计成相应的格数。

2.“五育”,指的是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家校融合。

①五育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实施打破学科壁垒,融合五育界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教育,是全人、全科教育,是无时无刻不在的教育,是无缝不入的教育,由一卡牵引,将经典诵读、阅读、书法、体育、德育的壁垒打通,进而融会贯通,日拱一卒,久久为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内化。

②家校融合。消除家校隔阂,促进家校融合。该家校共育卡会有效改变部分家长对教育孩子一片空白,动辄问罪学校、“鸡娃”现象严重的局面,且藉由此卡,家校天天联系,家长明白教育的重点在哪里,并借此发力,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尤其是“做一做”一栏,家长可作为养成孩子孝老敬亲好习惯的凭借,有效防止“望子成龙”背景下的“教子无方”。同时转变家长重分数、轻素养、轻品德养成的传统观念,在师生教学相长、家校共同进步中构建家校共育新生态。

3.“体验化”,指的是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在情境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①显性的任务情境。该卡有明确地目标导向的情境任务:每月对卡上的五类项目进行比赛,开展“好书推荐”“国学小名士”“书法大赛”“运动小达人”“我是小君子”等评选活动,及时反馈,以终为始,让学生受到激励,促进进一步的良性循环。

②隐性的生活情境。生活中隐藏着丰富多彩的情境体验活动。比如在食品文化中体验:品尝鸡鸭和乐、潍坊肉火烧等感受潍坊特色美食的魅力。

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体验课堂的构建与实践,是一个长期深远的工程,后一步,应聚焦在如何聚焦课程化、如何将其建构到课堂模型上,其理论建构与实践模型的完善是今后的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