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经典童谣融入幼儿戏剧表演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6
/ 2

将经典童谣融入幼儿戏剧表演的实践与思考

顾淑君

东台市长青路实验幼儿园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  224200

摘要:童谣是为儿童编制的诗歌,它重视通俗押韵,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交流。中国大量古老的童谣都是按照古代语言中的惯用语慢慢加工演变而成的,或是以某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为素材改编而来的。童谣能够借助节奏和优美的语言表达民众所思所想、情绪变化。它既能丰富儿童的词汇,又能增强儿童的表达能力。中国的经典童谣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原因在于它有着如下特点:内容浅显、音韵和谐、节奏明快,既富有童趣,又富有教育意义。中国经典童谣包括中华美德童谣、中国传统节日童谣和中国民间童谣等。

关键词:经典童谣;幼儿;戏剧表演;实践

引言

童谣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记述着民间流传的经典文化,以篇幅短小、朗朗上口、语言生动、结构简单为特点,符合幼儿语言发展的内在需求,也为幼儿阶段的语言学习带来了不少欢乐。如今,如何顺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创造性地开发童谣的育人价值?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福景幼儿园采取传统经典童谣与现代优秀童谣相融合的方式,从幼儿实际生活出发,将滋养心灵、学习语言、启迪审美、培养行为作为四大育人目标,形成了包括“诵童谣”“玩童谣”“创童谣”“用童谣”四大阶段的童谣主题阅读课程。

1采用趣味游戏类方言童谣,促进幼儿的成长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引进民谣游戏并进行创编,如丢手绢,提高幼儿灵敏性,培养快速反应的能力,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具体的落实形式可以组织幼儿做热身活动,带领幼儿集体做拍手操。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撒开手蹲下,选一个幼儿手持手绢。持手绢的幼儿沿顺时针或逆时针绕着小朋友走,圈上的幼儿一起拍手唱:“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到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唱到轻轻地放到小朋友的后面时,拿手绢的幼儿将手绢悄悄地放到一个小朋友的身后;唱到快点快点抓住他时,如果被丢给手绢的幼儿还没有发现自己身后手绢,丢手绢的幼儿就要捉住他表演节目或背诵儿歌。如果发现了手绢,就要拿起手绢,快速追逐丢手绢的幼儿,若追上就要请丢手绢幼儿表演节目,若追不上,两人交换位置,游戏重新开始。在游戏活动推进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坐在自己的脚跟上,随着拍子上下弹跃,练习歌曲中出现的主要节奏,身体左右摆动,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

由此可见,趣味游戏类方言童谣的有效介入在更好地调整幼儿状态与心理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其以更多幼儿所感兴趣的元素材料为基础,以更加精彩的游戏形式为辅助,逐渐将幼儿置于深度参与思考与探索、反应与判断的空间中,推动幼儿的成长。

2开展童谣游戏

幼儿喜欢参与多种多样的展示活动,在童谣展示活动设计时,教师要有拓展创新的意识,适时推出童谣诵读、童谣游戏、童谣比赛、童谣讨论等活动,都能够为幼儿带来全新学习体验。特别是童谣与游戏相结合,能够成功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教师对童谣内容进行分解处理,设计角色游戏方案,让幼儿在童谣诵读中进行游戏操作,能够促使幼儿建立立体而鲜活的文化认知。教师要整合童谣素材资源,精心选择适合的童谣内容,巧妙渗透到游戏之中,或者根据童谣内容创编一些游戏方案,给幼儿带来感官触动。如《啄木鸟》《金瓜瓜,银瓜瓜》《雪娃娃》《小雨点》等童谣都适合进行游戏对接设计,教师可以进行童话游戏创编,如:“下雪后,我们都想去堆雪人,这里有一首童谣,小朋友可以一边唱童谣,一边模拟堆雪人,大家一起来做这个游戏,看哪一个小朋友唱得准确,动作模仿得更像?”幼儿对游戏活动比较有感觉,都能够积极响应,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童谣,展示一些堆雪人的图片,鼓励幼儿自觉进入到童谣游戏之中。经过一番操作,幼儿找到了游戏的感觉,游戏活动开展顺利,幼儿经历了快乐的心理体验过程。

3利用童谣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中国历史悠久,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了很多有趣的童谣故事,这些都是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和素材,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要,灵活利用童谣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认知技巧。例如,《数鸭歌》是很多幼儿熟悉的童谣,教师可以通过《数鸭歌》让幼儿在欢快的音乐旋律和歌词中了解故事情节,引导其在倾听音乐和故事的同时思考故事中都有什么人物和鸭子的数量等内容,并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来。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会得到有效激发,在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互动中能够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课程的设计也能够得到高水平的发挥。

4用童谣,与幼小衔接相融合

课程实施到大班下学期,幼儿正式进入幼小衔接阶段,我们围绕入学准备的四个维度,尝试将童谣与四大准备相融合。第一,童谣吟唱,掌握运动新技能。我们将童谣吟唱与运动环节相结合,帮助幼儿轻松达成《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中身心适应的“快乐学习”和“喜欢运动”的发展目标。第二,童谣改编,回归生活巧应用。我们向幼儿推荐整理书包、洗漱穿衣相关的童谣,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基本达到“生活准备”中独立自主的发展目标。第三,童谣游戏,提升社会交往力。我们借助“带我找朋友”“丢手绢”等童谣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欢快的旋律中认识新朋友,也让师幼关系更亲密。第四,童谣卡牌,破解书写大难题。大班幼儿初期握笔姿势不大标准,我们将正确的握笔姿势绘制于卡牌上,并配以童谣,幼儿一边诵童谣,一边认真地自纠、互纠握笔姿势,最终学会正确握笔。

5尊重幼儿,贴近生活

首先,教师要尊重幼儿对剧本的选择。许多有趣的故事都来自生活,剧本可以是爸爸妈妈为幼儿编写的,也可以是亲子共同参与改编的,还可以是幼儿自主创编的。幼儿只有真正参与其中,才能真实地反映他们的生活状态。其次,教师要尊重幼儿对剧本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例如,幼儿根据剧本图画的提示(无字连环画剧本)进行创编;幼儿用符号、表格等形式(图文表格式剧本)记录不同角色的出场顺序;幼儿边贴画角色边进行对话(图文结合剧本)。这些独特的理解方式可以增加幼儿创作的乐趣。最后,教师要尊重幼儿对剧本的评议。童谣剧本改得好不好,都由幼儿说了算。例如,舞台设计太简陋,观众会有意见;改编后的对话说漏了,表演进行不下去了,搭档还悄悄地提醒;出场顺序不对,导演(旁白者)说要重来一遍……在由童谣改编的创意戏剧表演中,幼儿要编出自己的剧本,要选出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要自己找合作伙伴,要自己争取喜欢的角色,要在“百宝箱”中翻箱倒柜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能用的道具,要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要学着商量、协调、妥协……这多么令人欣慰。教师要为他们搭建表达的舞台,提供探究的机会。

结语

童谣是幼儿接近传统文化的重要学习素材,教师利用多种渠道搜集适合的童谣内容,将童谣融入幼儿语言表达、游戏演绎、生活对接、集体创编等学习活动中,可以对幼儿多种感官带来一些冲击,也能够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教育,让幼儿在健康快乐学习中成长能力。教师要做好童谣信息整合、童谣表演组织、童谣集体创编等活动设计和组织,为幼儿提供更多展示锻炼的机会,以有效提升幼儿快乐成长指数。

参考文献

[1]李庆.浅析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2(22).

[2]王新霞.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幼儿园童谣阅读的实践研究[J].教师,20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