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中小学劳动课程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7
/ 2

“双减”政策下中小学劳动课程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

陈俊永

吉林省桦甸市金沙镇中心小学校  132415

摘要:本研究以“双减”政策下中小学劳动课程实践活动的策略为主题,深入探讨了教师和学生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所面临的问题。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方法调整和课程内容创新的两大策略,旨在更好地适应“双减”政策并提高劳动课程的实际效果。实践活动范例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中小学劳动课程提供了可行的策略参考。通过这一研究,致力于推动中小学劳动课程的发展,以培养学生更全面、实际和具有创新能力的素质。

关键词:“双减”政策;中小学劳动课程;实践活动;教学方法调整

引言:在当前“双减”政策的教育改革浪潮下,中小学劳动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组成部分,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教师和学生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反馈,提出创新的实践活动策略,以弥补政策带来的影响。调整教学方法和创新课程内容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实践活动案例,试图为中小学劳动课程提供更符合政策要求和学生实际需求的发展方向。

一、“双减”政策下中小学劳动课程的重要性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中小学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包括课程内容的精简和教学负担的减轻。在这一背景下,劳动课程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重要任务。在“双减”政策下,学生可能面临课程精简和教学资源减少的问题,而劳动课程通过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实际动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通过参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提升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双减”政策的语境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的关键目标。劳动课程通过提供实践活动的平台,鼓励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创新尝试。学生通过参与各类劳动实践,能够培养实际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在“双减”政策的教育理念下,社会责任感被赋予更高的教育价值。劳动课程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服务性劳动,让学生深刻体验到自己对社会的贡献,激发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解决的积极态度。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在成长过程中更具社会担当。

二、问题解决策略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环境。教师可以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项目制学习、小组合作、实践导向的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在线教育平台、虚拟实境等,可以为劳动课程注入新的元素,提升教学效果。[1]在“双减”政策下,劳动课程的内容需要更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趋势。通过创新课程设计,引入实际生活和社区资源,可以使劳动课程更具实用性。设计有趣、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与行业企业合作,将实际职场经验融入课程,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职业素养培养。

在教学方法调整和课程内容创新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更为贴心的教学服务。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劳动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也更符合“双减”政策的初衷,即通过精细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因此,问题解决策略的核心在于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的灵活创新,为学生提供更为富有实践性和针对性的学习体验。

三、实践活动范例

(一)日常生活劳动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为了使日常生活劳动更加有针对性和具有实践性,可以设定课程中的日常生活劳动项目。例如,学生可以参与学校环境整治的实践活动,通过清理校园、美化环境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责任感和积极参与的态度。学生也可以参与学校内部管理的一些日常事务,如卫生、安全巡查等,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2]

(二)生产劳动

在“双减”政策的语境下,生产劳动的实践活动可以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小型手工制作项目,让学生动手设计、制作并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手工技能,还能培养其对材料的选择、设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社区合作,进行小规模的生产活动,如手工艺品的制作和销售,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实际生产过程,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市场意识。

(三)服务性劳动

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服务性劳动的实践活动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学生可以参与社区服务项目,例如组织义务清理活动、为社区老人提供帮助等。通过这样的服务性劳动,学生不仅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还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引导学生组织公益活动,通过策划和执行公益项目,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社会参与能力,使劳动课程更具社会实践的意义。

结论:通过对“双减”政策下中小学劳动课程的问题与策略的深入研究,我们得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教学方法调整和课程内容创新是有效的策略,能够更好地适应政策变革并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实践活动案例为这一理念提供了实际操作的支持,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范例为中小学劳动课程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策略参考。这一研究意在推动中小学劳动课程的创新与提升,以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邵伟德."双减"政策下提升课外体育活动质量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1, 45(11):11-12.

[2]林锶泓."双减"政策下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回归与优化路径[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