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有效性的意义与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7
/ 2

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有效性的意义与策略

吴空军

深圳市南头中学518052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新时期高中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成为学生的必修学科,也是学业水平考试的必考科目,但它并不属于高考统考科目。受此影响,部分高中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存在功利主义学习思维,对高中信息技术学习在态度上存在一些不足,导致课堂管理方面问题较多,进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性策略

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数字化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学生培养和教育改革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需要适应时代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学生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1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备重要的教育意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深刻地革新了人们的社会和生活方式。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学生在信息获取、处理、利用和传递方面的综合能力。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和评估信息,有效地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合理地传递和分享信息,这些技能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都至关重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使学生有机会探索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前沿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开展创新型项目时,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创意。学习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打下职业发展的基础,使学生具备更多就业机会和职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无论是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通信、电子商务还是其他领域,信息技术的学习都将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2.1教学目标存在偏差

有效的课堂教学来自明确、科学的教学目标。面对学科素养下的要求,教师在设计学科目标时应紧紧围绕学科素养的要求,结合高中生的学习需求多维度设计出与学生认知发展区相契合的教学目标。然而,教师往往将教学目标重心放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上,致使设计的教学目标常常局限于基本技能学习中,忽略了信息技术的实践性,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偏差。另外,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之前常常忽视学情研究和分析,致使设计的教学目标常常出现难度过大或过小的现象,难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致使课堂教学效果低下。

2.2教学过程枯燥且单一

面对信息技术学科素养的要求,唯有坚持生本原则,运用科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组织活动,以更好地满足课堂教学要求。但在调查中发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信息技术教学还是沿用传统模式,学生被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枯燥且单一的方式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也压缩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3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1丰富教学资源

为了解决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教师应该着重丰富教学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工具,以支持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引入优质教材和教辅资料,选择最新、最权威的教材,确保内容与时俱进,涵盖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知识。同时,引进相关的教辅资料,如编程实例、案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3.2设计探究任务,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

信息技术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要依据信息技术内容的本质特征设计探究任务,让学生在参与、思考和操作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提高操作能力,培养信息思维,使其能够对常规的数据进行处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筛选和函数计算等操作,最终借助计算思维对相关的问题作出解释。面对这一素养的内涵,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习任务作为驱动,鼓励学生围绕既定的学习任务进行思考、讨论和探究,最终使学生在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中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科学、合理地控制探究任务的难度,还要体现信息技术知识的特点,设计学生喜欢的任务内容,将探究任务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探究体验,促进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并形成一定的计算思维素养。

3.3构建轻松愉快的信息技术教学氛围

现阶段,在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受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简单,教学方式枯燥乏味,而且比较前沿、新的技术没有相应的实验设备来满足教学,所以只能在课堂上用基础理论表述。这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凭空想象设备的使用等,使学生失去研究信息技术的冲动,教学也变成教师的“独角戏”。教师在课上即使讲得再有趣,学生也无法真正有效地学到相关知识,更无法提升教学的质量。想要改变这样的情况,教师务必着眼于学生,合理增进学生与书籍之间的距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相对新奇的“互联网”教育信息化,让他们体会到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气氛,拉近老师、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创造一个有意思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可以有效地去接受专业知识。

3.4锻炼实践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传统信息技术教育多以增加理论知识储备为主,对高中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策略较少,致使学生很难结合信息技术解决生活问题。为此,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充分贯彻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除致力于培养高中生计算思维、信息思维外,还应借助数字化学习,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增强学生信息技能,可将提升解题能力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结合个性化教学活动,获得教学和学习效果,为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3.5充分利用网络、智能手段改变教学方式

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采取智能化的教学方式。高中时信息技术教学活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核心素养。借助智能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兴趣和爱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塑造学生的智能化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训练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化和智能化设备获取信息资源。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以及数字化的素材进行课程学习,因此,就需要高中信息技术老师充分明确自己的教学流程,深入了解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探寻高效的教学方法与方式,灵活运用智能化学习资源,通过准确合理地布置学习任务,以及学习网络资源运用,激励学生自主探究,激励学生应用智能化学习工具学习网络资源,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结语

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教育属性发生变化,传统以学科成绩为主的教学目标已然无法满足教育的基本需要。如何提高高中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成为每位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为此,教师应全面了解当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困境,并围绕新课标要求,拟定教学重点,基于教学重点和教学方向,完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王悦.“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合作学习路径分析[J].中小学电教:教学,2018(05):1-3.

[2]张倩,武荷岚.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比较研究——以教科版和华师版为例[J].中小学电教:综合,2018(10):12-16.

[3]邓彩凤,王春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实施现状调查——以S省为例[J].现代教育,2018(07):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