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促导学,例谈小学语文课堂“问题·导学”教学策略的实践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9
/ 2

巧设问,促导学,例谈小学语文课堂“问题·导学”教学策略的实践运用

周湉玮

无锡市和畅实验小学  214000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也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问题导向的基础,有效的提问能够促进学生进行思考,从而逐步进入深度学习状态。课堂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能够轻易掌握的。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学科问题导学的原则出发,结合实际,提出小学语文学科问题导学策略,解决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亦为其他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导学,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学科“问题·导学”原则

(一)问题具有目标性

在现阶段的调查总结中发现,很多教师并没有在备课阶段就对语文课堂中想要提问的问题进行精心策划,而是临时提出的问题。这种问题通常针对性较小,目的不够明确,对于完成教学目标的作用不大,通常只是为了临时掌握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与应用情况。

目标的设定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学无止境”是耳熟能详的一个词,也是对学生的教育要求之一,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活到老,学到老。引导学生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需要将眼光放在学生全面发展层面,打破成绩的禁锢,注重教学过程与引导,目标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还有学生行为、能力、素养等各个层面。

(二)问题深浅适宜

在问题设定要紧扣目标的前提下,问题提出的初衷应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有效思考。有的教师在问题设计上忽略了“问题是为了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本质”这一点,设置的问题太过简单学生不需深入思考就能够随口回答。或者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思考达不到足够的深度,思维就中断了,导致学生对知识内容一知半解。因此问题导学的问题设计,要具有层次感,要具有深度,且要适当,既符合教材内容,可适当延伸,也要具有思考价值,学生能够从问题思考中,学到更多知识。但是问题的设置,不能单一化,而是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调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根据问题有所收获。教师可针对不同的学生就一个问题以不同的方式提问,以求能够更有效的发挥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问题设置的出发点为学生,学生思考与回答问题均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互动,与学生进行思想碰撞。

(三)引导得法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中还有一种常见现象便是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复杂性问题时,有的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能力回答的像教师期待的那么好。教师又不知道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思考,教师就会在课堂上“替”学生回答,甚至出现抢在学生前面回答的现象,导致学生不能从提问中获得充分的思考。其次,是教师使用技巧方面,有些学生由于学习能力一般,在回答问题时过于腼腆,教师却不断追问,甚至在学生回答后问道“你确定吗?”,这会让原本肯定答案的学生有所犹豫,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因此,在引导技巧方面,教师要充分考量学情、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改进,落实因材施教。

(四)问题要具有关联性与启发性

其一,问题导学应该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紧密,能够引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究。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地提出疑问,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

其二,“问题·导学”的问题应该具有启发性,要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自主的探索。同时,问题应该具备开放性和多样性,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释,促进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问题导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问题的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小学语文学科问题导学的实践策略

(一)确定课堂问题目标

目标设定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问题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为了明确教学方向,结合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是必要的。语文教学活动主要以阅读、带读、对话等形式进行。但是活动由主题、情境、目标、内容、评价等多个方面构成,在设计教学活动前,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对活动目标有具体的设想,才能够保证问题导学活动展开的方向与效果。可以从学习策略目标、情感态度目标、文化意识目标、评价目标等多个方面展开。问题设定不能只注重知识点,不能将眼光局限于知识的识记方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概括文章段落大意的能力,能够快速提取文章信息,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结合自己的观点,学会剖析与解决问题,将文章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知识,从而达到情感、文化意识等多方面、有层次的发展。

(二)分层提问落实因材施教

问题导学的问题设定是多变的,是可以根据被提问的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不同的遣词造句有着不同的效果,而问题导学的使用也不仅仅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展开,还可以在学生的课后作业中体现,那么,为了落实因材施教,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个学生有所得,教师可以采用分层问题教学法,针对学困生,问题设置可简单些,在学生知识基础上,稍加难度,但是这样的问题就不适合让学习优异的学生回答,这对这部分学生没有难度,可能欠缺思考价值,因此教师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深入的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

(三)注重提问引导语言技巧

因要求的提高和难度的加深,“三新”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学习无疑是对小学生的一项挑战,但是小学生对语言的接受能力较高,薄弱之处主要体现在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不足上,因此教师在引导时的口头语言以及肢体语言都需要进行调整。肢体语言是小学阶段应用效果较为明显得到教学方式,是一种利用全身反应所诉说的行为语言,无声,却带给学生视觉冲击,让学生以感悟的形式,领会其中的含义,在教学中,保持动作与语言的同步,能够加强学生对实际语言下的知识理解能力。且肢体语言的应用在教学中具有提高课堂趣味性的特点,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能够辅助加深学生的记忆,且直观、易模仿,对教学硬性资源的要求较低,可行性较大。肢体语言的应用,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语文学习环境,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

三、总结

结合情境的“问题·导学”模式的应用,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对提问目标、提问形式、提问策略以及最终的提问评价体系都有明确的要求的新式教学模式,它契合新课改思想,符合当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有助于以不同的形式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小学课堂教学质量。问题导学从根本上看,是对课堂氛围的营造,以有效的问题资源,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具有生本作用,是一种深度学习的状态。能引导学生发挥“课堂主体地位”,促进课堂“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交流”,注重培养问题意识、独立思考及问题迁移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并进一步提高其学科思维和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严琼会.把握学案尺度 打造高效课堂———试析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小作家选刊, 2023(9):90-93.

[2] 麦毅芬.设疑导学,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为例谈[J].好日子,2022(6):3.

[3] 张巧庆.利用问题导学激活学生思维——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问题导学法[J].世纪之星—小学版, 2022(7):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