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6
/ 2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张枝

乌拉特中旗第三小学      邮编  015300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和枯燥。为了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已经在许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探讨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小学数学;低年级数学;实践运用

一、当前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现状

(一)对情境教学缺乏正确认知

当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已经开始认识到情境教学对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但是对情境教学的概念和实施方法缺乏正确的认知。他们可能只是简单地认为情境教学就是通过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来辅助教学,而没有深入理解情境教学的内涵和精髓。这种认知上的不足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无法有效地运用情境教学,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情境教学过于形式化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实施情境教学时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情境与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他们可能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创设一个华丽的情境,但却没有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入其中。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仅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反而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三)情境教学缺乏真实性

部分教师在教学创设情境时过于追求完美和理想化,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真实情境。他们可能只是凭空想象出一个与现实生活完全不符的情境来辅助教学。这样的情境教学无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也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实践运用策略

(一)构建多媒体情境,增强学生认知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了解低年级学段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其声形并茂的优势,以构建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文字、声音和图像相结合,创设出富有吸引力的多媒体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强化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此外,通过创设多媒体情境,教师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多媒体教学还能丰富课堂的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构建生活化情境,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

数学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小学数学教师要意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基于“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思想,将生活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构建生活化情境,使数学理论知识充满生活气息,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探究知识,了解数学的本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这一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融入生活化情境,使得理论知识更加贴近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中,教师可以拿出准备好的橘子作为教具。橘子是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通过橘子的分发,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具体操作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分发3个橘子。这样,学生们在收到橘子后,可以亲自动手扒皮数一数每个橘子有多少瓣。数完橘子瓣数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每个小组的人数进行均分。这一过程自然地引入了除法运算,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除法的实际应用。然而,由于橘子瓣数和小组人数之间的整除关系,通常会出现剩余或者不够分的情况。这就是有余数的除法现象,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种剩余或者不够分的情况,让学生了解余数的性质。例如,为什么余数总是小于除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通过生活化的情境教学,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些数学概念,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构建游戏化情境,增加课堂趣味性

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对新奇、有趣的事物有较强的探究欲望,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引入数学游戏,构建游戏化情境,突出数学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数学性与竞技性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使数学课堂更加充满趣味性,教学更加富有生机,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最常见的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一个关键的挑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技能,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有趣和富有创造力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进行游戏化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呈现出迷宫路线动画,学生计算出一个算式走一步,分小组进行迷宫接力。看哪个小组在最短时间内走出迷宫。除了游戏化情境创设,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操作情境来鼓励学生动手实践。通过提供具体的操作材料或工具,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这些有趣和富有创造力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数学素养。同时,这些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创设操作情境,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在愉快的氛围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寻找数学规律,通过实践将知识再创造。

(四)构建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问题是思维发展的基础,也是学习的重要元素,为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构建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调动学习积极性。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只有在思考学习,才能够高效理解并应用知识,提出问题,是学生主动思考的前提,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构建问题情境,以问代讲,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亲自探究,形成数学思维。

例如,在“面积”的教学中,小学生对“面积”的概念缺乏正确认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概念,了解“周长”的学习意义,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给长方形和正方形礼盒的四周贴上包装线,哪个礼盒需要用到的包装线更多?应该怎样判断?让学生关注数学问题,并积极思考,引出“周长”相关知识。当学生初步理解“周长”这概念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这两个礼盒的四周包装分别需要多少包装线?可以怎样计算?让学生思考,活跃思维,展开想象,探究图形的周长计算方式,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数学规律,总结出周长计算公式。运用问题情境助力学生思考,发展数学素养,为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同时,情境教学法的实施也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和经验,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王云云.巧用情境教学法构建高质量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方法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2):105-107.

[2]管芸.试论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1):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