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思”一体化教学实践——以“元素周期表”新授课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8
/ 2

“教、学、评、思”一体化教学实践——以“元素周期表”新授课为例

徐涛    偶静波

汉中中学 陕西 汉中   南郑区大河坎中学 陕西 汉中

【摘要】通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体系创设可行的、可评价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当堂反思,并反馈在课堂教学中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将“教、学、评、思”理念贯穿在整个教学中。

【关键词】 “教、学、评、思”一体化;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一、“教、学、评、思”一体化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教、学、评、”一体化,旨在要求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一教学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那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如果出现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评价,和学生实际并未出现一致性,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笔者认为此时的教学反思就应及时出现,应当是以学生发展为主,还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只有明确主次才能及时改变现状,确保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到每节化学课中,学生人人都有收获。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领,教学评价是教和学的桥梁。教学评价不是简单的几道练习,也不是教学活动结束标志,它需要实现教学的价值,学生学会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学科素养。这并不是课前的设计能完全实现的。这里的思也并不是单纯的课后反思,而是包括当下的课堂实效,以及后续教学的改进。更重要的是当堂实效的形成。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设计教学,要有全局观和发展观的重要思想。

二、教学实践“教、学、评、思”

高中化学知识承上启下,尤其以物质结构最为重要,但同时也是最难理解的内容。而这些内容都与元素周期表密不可分。学生学好元素周期表,并掌握元素周期表就显得更为重要。笔者以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为例,以“教、学、评、思”一体化模式进行了教学实践,效果显著。

(一)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本课采用复习回顾和课堂回答的形式巩固2个学习目标。本节主要通过问题来导学,即教师设疑,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释疑。不但能有效地检验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而且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自主地进行有效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方法与途径:探究式和开放式

评价与思考: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思考问题。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3、教学重点与难点。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4、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人类迄今为止已经发现了一百多种元素,这些元素形成了上千万种化合物.当我们要学习这些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时,因为种类繁多,很难记忆,因此掌握它们的性质之间的联系就变的尤其重要,本章我们就通过原子结构的分析来探究其性质之间的规律。

【师】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绘制的,当时这张表中仅有63种元素,他还在表中留下了空位预言了类似硼,铝,硅的未知元素的性质,若干年后他的预言都得到了证实。

【Ppt展示】门捷列夫及其最初的元素周期表

【师】元素周期表中已经认识并命名的元素的种类已经有112种元素,那么112号元素是周期表的终点吗?这仅仅是一个起点,当我们大家都白发苍苍时,重新打开元素周期表,我想元素周期表又会有新的进步。

【Ppt展示】现在的元素周期表

【复习回顾】我们首先来回顾下初中学习的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

【提问】(1)原子主要由哪几个部分构成?

        (2) 原子序数与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3)所有粒子的质子数都等于核外电子数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

【老师总结并板书】

【练习】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思考】(1)H,He原子结构有何相同之处?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何相同之处?

(2) C,N,O,F原子结构有何相同之处?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何相同之处?

(3)Na,S,Cl原子结构有何相同之处?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何相同之处?

【板书】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思考】(1) H.Li,Na原子结构有何相同之处?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何相同之处?

(2)O,S原子结构有何相同之处?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何相同之处?

(3)F,Cl原子结构有何相同之处?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何相同之处?

【板书】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过渡】如果现在合上课本,你们对元素周期表还有印象吗?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画一下元素周期表。

【师】  手绘一张完整的元素周期表

        绘制过程中注意一下问题:

(1)元素周期表有几个周期,周期序数和原子结构中的什么有关?

(2)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纵行?纵行的排列顺序?

(3)周期表的开始以及结束(

112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

(4)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的结束即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以及每一周期元素的种类?

【思考】(1)113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37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53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讨论】同周期ⅡA与ⅢA原子序数相差几?

【师】认识其他的元素周期表。

【Ppt展示】塔式元素周期表,螺旋式元素周期表,环式元素周期表。

【练习】

【Ppt展示】

【小结】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了周期表的排布规律,能够按照原子结构指出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并且能够根据周期表的结构推断出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从自主学习和探究中,获得知识,在较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这与我在教学设计中所做的如下改进是分不开的。

(1)多样化教学与多元化目标的有效解决。

   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需要教学时间,解决有限教学时间和多元教学目标之间的矛盾有多种途径,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本节课以科学主题为价值取向,突出知识核心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精细加工,加深理解,达到扩大记忆容量与提高记忆质量,提高学习效率与减轻负担的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现实的问题,而根据知识点之间的逻辑与非逻辑关系。构建知识组块与知识网络,是对化学知识精细加工的有效途径。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对知识进行新的排列组合,达到知识简练化,条理化,网络化。同时通过图表的绘制,以此收到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的效果。

(2)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意义构建的情景。

  “意境”是学习环境中四大要素之一,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意义构建而创设的情景问题。本节课所创设的情景能将所创设的问题解决,并在此过程中融汇,贯通并学会应用。

  本节课创设了以下情景:①借助问题创设情景(元素及其化合物种类繁多了解其性质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引入情景②借助科学背景创设情景(元素周期表的绘制过程及未发现元素性质的推断)渲染情景。

  学生活动(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与周期,族之间的关系)探究情景

  讨论(了解未知及序数较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交流情景

  通过情境的设计来吸引学生,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供认知背景和停靠点,促进学生理解和思维。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感知信息,加工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生的自主体验,主动探究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情感也得到了促进和发展。

(3)探究活动的层次和形式多样化。

 本节课中的探究活动有不同的层次水平,既有元素周期表的整体认知,也有局部如族序数的排列顺序,每一周期元素种类的深入理解。探究的活动形式也是多样的,有讨论型探究,图表型探究,以及利用知识背景进行探究。这些探究活动的形式是依据本课的探究内容所设计的。

三、 结语 

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重视对“经”的传授,忽略了“人”的发展。让学习从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也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既可以学习掌握知识,又可以的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致力于发展学生包括智力在内的个性和整体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