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9
/ 2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武权

山西朔州市朔城区教育局教研室  山西 朔州 036002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通过梳理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原则和问题,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强化知识的整合能力、注重语境和实践的融合、提高学生的价值观认知能力等。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的重要教学环节,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然而,目前一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存在着问题,例如课堂效果欠佳、学生兴趣不浓等。通过构建高效的课堂,可以有效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1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原则

1.1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指在道德与法治知识、价值观认知、社会交往、创新思维等方面的素养。构建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1.2 强化知识的整合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具备整合知识的能力。在构建高效的课堂时,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教学、知识连接等方式,帮助学生将分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2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问题

2.1 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不高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不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认识不够深刻,缺乏与自身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以及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首先,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不高可以归结为对这门学科的认识不够深刻。很多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只是一种纯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操作,缺乏与自身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因此,他们往往对这门课程提不起兴趣,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其次,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是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单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很多课堂上只是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被动倾听,缺乏互动和思辨的环节。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的意愿,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不高。

2.2 课堂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

课堂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是指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需求相脱离,无法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和实际经历相契合。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习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课堂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教材内容过于抽象和理论化:部分教材内容过于晦涩难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所学内容与自身实际经验相联系,无法真正理解和应用。二是教学方法单一和缺乏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应用的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和参与的机会。教师大量使用讲授和背诵的方式,缺乏启发性和趣味性,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三是教师缺乏实际案例和生活化的引导:教师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和故事,无法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的实际情境相结合。缺乏实际的引导和讨论,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3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3.1 注重语境和实践的融合

语境和实践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1]。首先,注重语境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概念和原则。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故事或者问题,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放置于具体的背景中,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思考和分析。例如,在讲解法律的作用时,可以通过讨论一个小偷入侵他人财物的案例来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明白法律的约束力和保护作用。这样的方式让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其次,注重实践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案例讨论、模拟法庭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道德与法治的原则和规则。例如,通过模拟法庭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学习法庭的程序和法律的运作,培养他们的辩论、分析和合作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法庭、法制宣传活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了解法律的实际运作和社会影响。通过亲身参与和观察,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道德与法治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3.2 提高学生的价值观认知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尤为重要

[2]。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价值观认知能力,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各种道德问题和案例。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意见,例如:“在面对诱惑时,你会怎么选择?”或者“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友谊?”通过讨论道德问题,学生可以学会区分不同的价值观,并且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对这些问题。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道德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道德冲突和抉择的过程,从而提高他们对不同价值观的认知能力。例如,可以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像是警察、律师、商人等,然后给予他们一些道德冲突的情景,让他们以这些角色的身份去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角色的立场和观点,进而形成自己的判断。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和研究一些重大价值观问题,例如人权、公平正义等。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让他们阅读相关的文献或者新闻报道,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通过这样的研究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和思考这些重大价值观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增强价值观认知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课堂结束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结和讨论,让学生回顾课堂上讲过的内容,并总结自己对于不同价值观的认知和态度的变化。通过反思和总结,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成长和变化,以及价值观认知能力的提高。

4结语

通过对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强化知识的整合能力、注重语境和实践的融合、提高学生的价值观认知能力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但同时也需要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注意方法和策略的灵活运用,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温甲军.核心素养与德育教育新课堂[N].实验教育学刊,2016 (04): 48-50.

[2]郭爱梅.核心素养视角下新课程要培养的德育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5 (03): 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