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生活化主题下幼儿园开展节日节气食育的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5
/ 2

课程生活化主题下幼儿园开展节日节气食育的实践探索

罗颖

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怡翠山庄幼儿园  518112

摘要:中华传统节日节气内涵丰富,是幼儿园食育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幼儿园通过开展节日节日食育活动,能够让幼儿正确认识、感知食物与身体间的关系,并加深幼儿对我国传统节气节日的认识,培养幼儿正确的饮食习惯,促使幼儿健康饮食。课程生活化主题下,幼儿园需认识到开展节日节日食育的重要性,有效开展节日节气食育。基于此,本文对幼儿园开展节日节日食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课程生活化主题下幼儿园开展节日节气食育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课程生活化;幼儿园;节日节气;食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学前教育阶段的首要任务”。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克服偏食、挑食的不正确饮食习惯,促使幼儿健康饮食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幼儿健康成长影响深远。幼儿园通过开展节日节气食育,能够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各种食物的认识,体会到各种食物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爱惜、节约食物,改掉不正确的饮食习惯,文明进餐。同时,还能潜移默化接受我国优秀饮食文化的熏陶,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开展节日节气食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幼儿掌握正确的饮食知识

幼儿时期是幼儿认知水平提升,各方面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该时期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尤为关键。食育活动是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为最终目标,综合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实施的教育活动。而节日节气是是独特的民俗及文化形式,是“人”与“自然”在漫长的“交往”中总结的科学规律,将其融入到幼儿食育活动中,能够提升幼儿对食物的认知,更利于幼儿掌握更为丰富且正确的饮食知识[1]。例如,雨水时节,天气多变,需重视脾胃养护,要多食新鲜蔬果。立冬时节不宜食生冷食物,需多食鱼肉等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可预防感冒。

(二)有利于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

幼儿时期是幼儿味觉神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幼儿味觉非常敏感的时期,在该时期实施节日节气食育,能够激发幼儿参与食育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体会各种食物的多种味道,并试着接受味觉对多种味道的适应,将有利于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2]。例如,很多幼儿不爱吃香菜、坚果等,但在重阳节,有吃重阳糕的习惯,“糕”与”高“同音,既有“庆祝粮食丰收”之意,也有“登高望远”的意思。重阳糕制作过程会加入香菜叶,核桃、红枣等类干果,这些食物都有益于幼儿身体健康。

(三)有利于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初步认识

     节日节气内涵丰富,蕴含我国传统文化习俗、民族信仰、自然人文等方面内容。而节日节气食育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文化的再现。从食物的成长,食材的选择,餐具的选用及烹饪方式等与地域文化、习俗等密不可分。文化色彩鲜明的饮食活动,都是由民族自然风情、文化等要素组成的。在幼儿园开展节日节日食育活动,能够让幼儿对我国传统饮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例如,端午节要吃粽子、划龙舟等,都是极具文化特色的节日活动。在食育活动中,教师将吃粽子、划龙舟的历史来源告知幼儿,更能加深幼儿对传统节日节气的了解,使幼儿受到食育文化的熏陶,进而端正幼儿饮食习惯和态度。

二、课程生活化主题下幼儿园开展节日节气食育的实践路径

(一)基于幼儿生活实际,丰富食育活动内容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教育与生活并不相互独立、分割,是密切联系的。生活中蕴含各种形式的教育资源,只有将教育与生活联系,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课程生活化主题下,幼儿园开展节日节日教育,也需回归幼儿生活实际,在挖掘食育活动内容及组织食育活动时,将正确饮食理念、习惯培养融入到幼儿生活实际。

例如,“立春”节日,教师可组织幼儿开展“春分美食”活动。在开展活动前,教师先让幼儿结合自身实际,与其他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美食,活跃活动氛围。接着,教师可将课前准备好的春饼发给大家,让幼儿品尝。在幼儿吃春饼的同时,融入“立春”吃春饼的风俗来源,强化幼儿对“立春”节气的认识。在“立秋”节气,有“贴秋膘”之说。教师在开展食育活动时,可准备几道幼儿喜欢的美食,在幼儿品尝美食的同时给他们讲述“贴秋膘”的来源,让幼儿在享用美食的同时掌握知识[3]。“小寒”节气,需吃“腊八蒜”、“喝腊八粥”。教师在开展食育活动时,可带着幼儿剥蒜,做腊八蒜,并拍照记录。通过这些生活化内容,让食育活动内容更为丰富,引导幼儿感知节气食育文化,了解更多的饮食知识,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二)整合幼儿园环境资源,拓展食育活动形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食育教育也离不开环境的支持,幼儿沉浸在良好的食育环境中,可以更真切、直观感受自然、食物、身体间的相互关系,更利于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所以,教师在开展食育时,需科学整合幼儿园环境资源,拓展食育活动形式。

例如,教师可以“节日节气”为主线,综合园内环境资源,建构食育环境,根据“节日节气”季节的变化、自然环境的改变,更易引起幼儿的注意,调动幼儿的好奇心。教师可与幼儿一起将操场角落花圃改成各班果蔬种植区,幼儿在采摘果蔬时,会发现在不同的季节的果蔬品种不同,颜色、形状等也存在差异。出于好奇,他们会去讨论哪种颜色的果实能够采摘,思考用哪种工具采摘更快、更方便。园内种植园采摘的土豆、西红柿、胡萝卜等果蔬也可制作成幼儿餐食。此外,教师还可与幼儿一起在向阳的阳台创建班级植物角。对幼儿不喜欢吃韭菜、白菜等蔬菜的挑食行为,教师可带领幼儿在植物角,种植这些蔬菜,幼儿亲自参与种植、浇水等过程,直观观察蔬菜的生长,体会收获的喜悦。收获的蔬菜,可用于制作煎饼、水饺等,这样的过程,更能够让幼儿食欲满满,不再挑食。

(三)利用家庭社会有利条件,提高食育活动品质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当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有利条件,丰富和拓展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在开展节日节日食育活动时,可有效利用家庭社会有利条件,构建家长资源库、志愿者团队。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园外实践基地,将幼儿园周围民俗园等园区当作幼儿食育种植活动基地,定期组织幼儿参与民俗园等园区开展的四季农耕活动,参加传统节日民俗美食体验活动。

例如,教师可根据传统节日节气,将“健康生活美食节”作为主线,组织“中秋节亲子月饼”、“端午节亲子粽子”、“元宵节亲子汤圆”等美食制作活动,从食材的准备、清洗到加工制作全过程幼儿与家长一起参与,家长和幼儿共同踏上“美食文化之旅”,解锁食物背后的“故事”。此外,为了让家长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幼儿饮食健康上,教师还可组织“饮食调查”、“亲子厨房”等活动,加大对膳食平衡,健康饮食的宣传力度。同时,教师也可定期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参加幼儿陪餐活动,营造良好饮食氛围,助力提高幼儿食育活动品质。由此,幼儿成为饮食文化的接收者、传播者,并能够正确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进而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在课程生活化主题下,幼儿园开展节日节气食育十分重要,关乎幼儿健康饮食及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教师将节日节气食育融入到幼儿日常生活中,能够让幼儿体会到节日节日食物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活动中学习、成长。所以,幼儿园需正确认识节日节气食育,丰富食育活动内容,拓展食育活动形式,提高食育活动品质,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吕晶.幼儿园食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2023. 

[2]税远梅.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食育课程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22. 

[3]景冬菊,牛丽萍.幼儿园食育之实践策略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1.41(04):10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