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概念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6
/ 2

基于大概念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探究

顾自明

石嘴山市第十三小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 753000

摘要:数学是小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中大概念统领学科核心知识是主要教学内容。并与核心素养相链接,要求学生站在学科的制高点理解学科本质,而不仅限于对知识技能的习得。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趋于整体性育人,以课堂问题情境作为主要抓手,实现学生对数学核心概念的融会贯通与迁移运用,进一步凸显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情境作为贯穿课堂教学的主线,引导学生产生持续深入的思考,已广泛应用于数学的课堂教学之中。大概念视角的课堂教学改革,审思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新意蕴,探求问题情境创设的新思路,着力创设以大概念为本的课堂问题新情境。

关键词:小学数学;大概念;结构化教学

引言

在深度教学视野下进行数学单元大概念教学,既是学科课程不断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当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与角度,将年段作为整体,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跨年级的有效整合,在数学学习内容上打破教材的限制,重新构建起与学生认知水平及实际情况更加契合的全新的知识体系,以此来促使教育教学更加高效,避免教学过程中的重复劳动,并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更好地培养。

1关注知识结构、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性很强,许多同类的数学知识的结构都有相似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相似的知识联系起来,把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到新课中,从而给学生听一个可以自由、开放地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的空间,进而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交换律”时,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有相似的知识结构,教师可以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整合,在加法交换律的教学中提炼出“猜想—验证—概括—拓展”的学习结构,并引导学生思考:减法、乘法、除法中交换律是否都成立?为学生的探究搭建“脚手架”,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善于分析教材、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结构特点、内在联系和育人功能。

2连续经验的情境容易引发自主思考

数学概念是高度抽象的产物,是从大量具体的现实对象中抽取概括出来的。因此,数学抽象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具体的情境,情境是数学概念抽象的来源。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与概念的意义获得关系密切,而知识和学习经验常常是在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到。具体来说,学生可以在熟悉的情境中直接抽象出数学概念,在关联的情境中抽象出更一般的数学概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概念学习,经常嵌套在一定的情境中,但是这些情境并不是真实的情境,是经过加工指向概念的认知元素的情境。这些创设的情境是否能够引发思考,主要是看其是否为学生所熟悉,并能有效关联到概念的内涵。学生只有在熟悉的情境中,才容易激发起与原有生活经验的连续,使生活经验成为数学概念的有效支撑。而关联概念的内涵,则是指向概念认识过程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中去伪存真,探究概念的本质。

3横向深入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是指人们在周围环境中面对的任务、物体、人物以及其他条件的综合体。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或者视频展示生活中的场景,如超市购物和动物园游玩,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加减法的应用。情境创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大概念教学背景下,合作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能促进学生交流与互动。例如,学习图形面积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计算不同图形的面积。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能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建构概念,丰富数学活动

不难理解,学生建构大概念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大量的学习活动中不断体验与积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增强自身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借助恰当的活动,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大概念的迁移与应用,从而帮助学生对概念形成整体性的理解。因此,在大概念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以提升大概念教学质量。一般来说,大概念教学中的数学活动主要包括两种形式。第一,课堂中的动手操作活动,这类活动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理解大概念。比如,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一些几何特征、图形面积算法等内容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剥离研究对象的外在特征,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数学知识的本质,从而推动学生对大概念的建构。第二,课外实践活动,这类活动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实现大概念的内化。从学科特点来看,数学是一门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的课程,指向一系列的现实问题。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生活实践活动,并结合课内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而真正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通过课内外活动的有机结合,将具有抽象特征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更加直观和开放的内容,从而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5关注教材的编排思路

数学教材是基于主题进行内容的整合。如,“数与代数”领域包括“数与运算”“数量关系”“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五个主题,不同的主题共同形成了具有同一性的整体,包含了数学的本质思维。如,小学的“数与运算”和中学的“数与式”二者主题特征相似,学科本质一致。在两个不同学习主题中,这些概念主题意义相同、特征相同,设计也相同,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就必须将其作为一个学习整体进行整体建构。在当前的教材中,“数与运算”主题在不同学习单元予以呈现。“图形与几何”领域也将对应的概念分成不同的学习单元。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根据这些不同的单元,进行整体概念的提取,将相关、相邻概念整合起来,让学生形成一个“大概念”的认知。这样的学习过程表现在小学数学的不同学习单元。这就需要教师从深度学习视角出发,找到指向学生核心素养整体发展的有效教学支架。

6设计变式题组,让数学知识结构化

小学数学教学中,为进一步践行结构化教学法,教师可以从数学易错点入手,将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整合起来,设计成组,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比较,进而深化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正确辨别知识,强化知识应用能力,从而让数学知识结构化。以“百分数的应用”相关内容为例,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看,部分学生难以找到百分数对应的“单位1”。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变式训练,给学生设计变式题组。通过变式训练组的引入,学生能够将百分数的相关知识汇总起来,同时也能通过变式训练准确找到“单位1”,便于学生构建百分数乘法、百分数除法的相关应用题模型,使数学知识结构化。

结语

应用大概念,要求教师精准把握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有把握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教师才能精准地、有效地应用大概念。此外,应用大概念,教师要聚焦于核心问题、关键问题,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结构,从而让学生能在变通的情境之中应用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崔允漷.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助力各国进入“素养时代”[J].上海教育,2021(11):22-25.

[2]陈剑梅.大概念统领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2(8):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