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实施比较阅读的有效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8
/ 2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实施比较阅读的有效策略研究

乔宁

山东省泰安东岳中学 邮编:271000

摘要:当今信息时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已成为教育当务之急。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石。而比较阅读作为阅读的一种高级形式,通过对比分析,拓展学生的认知广度和深度,提高批判性思维水平。本文介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实施比较阅读的意义,并提出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实施比较阅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比较阅读;有效策略

引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比较阅读是培养学生全面素养关键一环。阅读不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成为一种深度思考的过程。通过对比不同文本,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作者观点、拓展思维广度、培养批判性思维,从而提升阅读水平。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实施比较阅读的意义

比较阅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培养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首先,比较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比较阅读中,学生需要同时阅读多篇相关文本,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性的阅读方式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通过对比,他们能够发现文本之间的异同点,进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1]。深入阅读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类阅读题型。其次,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比较阅读中,学生需要对文本进行综合分析,思考不同文本之间的联系和关联。这种思维过程不仅促使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认知结构,还锻炼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通过比较阅读,学生能够培养对问题的敏感性和深度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实施比较阅读的有效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文本

选择合适的文本是进行比较阅读的关键一环,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主题的理解深度和广度。选择文本时,文本主题应当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相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到比较阅读的学习中。例如,在小学低年级选择与家庭、友谊、动物等相关的主题,而在高年级逐渐引入一些社会、科技、环境等更具挑战性的议题。教师需要注意文本的难易度,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其中的基本概念和信息。合适的难度促使学生有足够的挑战,同时不至于让他们感到过于沮丧。适当的挑战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选择文本时,教师考虑引入不同形式和体裁的文本,包括故事、记叙文、说明文等,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不同文体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通过比较不同形式的文本,学生更全面地把握主题,并提高对文学风格的感知。教师选择涉及多元文化的文本,以拓展学生的视野。通过比较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本,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多元世界,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多元化的社会。

(二)提前设定比较焦点

提前设定比较焦点有助于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目的地关注特定的内容,促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并加强对比较主题的认知。教师应该根据文本的性质和主题特点,选择适当的比较焦点。比较焦点包括文本结构、作者观点、论证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3]。通过选择合适的比较焦点,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深入挖掘文本中的信息,使比较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深度。教师在提前设定比较焦点时,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涵盖所选择的比较焦点,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例如,问学生:“不同作者对待相同主题的方式有哪些不同?”,或者“在文本中,作者是如何使用比喻和举例来支持观点的?”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提高阅读深度。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比焦点进行分类整理,帮助他们形成清晰的思维框架。通过比较焦点的分类,学生更有序地理解文本,并在比较中形成结构化的认知。如,要求学生将作者的观点、论证手法分别列出,对比它们的异同之处。在提前设定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可能的比较焦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问题提出能力,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比较阅读的过程中。

(三)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一个明确的阅读计划不仅帮助学生更有组织地进行比较阅读,还能培养时间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分阶段制定阅读计划,将整个比较阅读的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集中处理一个特定的任务或比较焦点。分阶段计划不仅有利于学生有序地进行阅读,还能避免阅读任务的累积和压力过大。例如,在第一阶段,学生集中精力阅读文本,了解基本观点和主题;在第二阶段,深入比较文本的论证手法和结构。制定阅读计划时,引导学生预先确定需要关注的关键信息,如作者观点、论证方式、核心观点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标记符号或颜色,将这些关键信息标注在文本中,以便后续整理和分析。这种标注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在比较阅读时更有针对性地回顾和总结信息。教师鼓励学生记录比较的观点和发现,制定阅读计划的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或记录表格,用于记录在比较阅读过程中发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种记录有助于整理思维,同时也方便后续的讨论和总结。学生在比较的同时进行文字记录,提高对比较焦点的整体把握。教师引导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比较阅读不仅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比较和思考。因此,在制定阅读计划时,学生需要合理安排每个阶段的阅读时间,确保充分理解和比较。教师教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合理划分每个阶段的时间,以确保任务的完成质量。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后,教师检查和评价计划,提供一些建议和改进意见。通过及时的反馈,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计划的重要性,逐渐培养起自主制定计划的习惯。

(四)鼓励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集体讨论,学生能够分享彼此的观点、发现不同的思考角度,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文本,并培养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教师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问题应该涵盖文本中的关键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展开讨论。例如,问学生:“你认为作者的观点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或者“有哪些观点是你之前没有考虑到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促使深入的思考和交流。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各自的理解和发现。小组讨论有助于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形成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思维风格和阅读习惯。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学生互相启发,促进思想碰撞,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文本。教师鼓励学生在讨论中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深入的学术交流。通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不仅能够激发主动性,提高讨论的深度和广度。如,学生提出质疑作者观点的问题,探讨不同论证方式的优缺点,从而引导整个讨论走向更为深入和有价值的方向。教师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引导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发表观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学到更多有效的表达方式,使观点更加清晰和有力。教师在讨论中及时纠正错误,鼓励学生在表达中更注重逻辑性和说服力。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实施比较阅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不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培养思维、分析和表达能力。比较阅读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和批判性思考,促使他们形成全面的认知结构。教师在实施比较阅读时应综合运用策略,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团队协作的品质,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美雪,田良臣.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汉字文化,2023,(19):130-132.

[2]曾君君.部编版小学语文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方法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3,(28):188-190.

[3]谢静怡.小学语文阅读策略教学的优化[J].教育观察,2023,12(05):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