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特殊学生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9
/ 2

浅谈特殊学生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施华玮

仲恺高新区惠州一中东江学校   广东省 惠州市   516001

摘  要:随着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学生在日积月累的数学学习中由于学习的方法没有掌握、学习的习惯没有稳定、学习的态度没有扭转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充分激活自身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鉴于此,那么课后辅导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当前学生特别是班级中一些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现状,初步探索出特殊学生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双减”政策;特殊学生;策略

近年来,一线学科教学中最为热门的话题可谓是“双减”教育政策,在这一政策的引领之下,我们日常的学科教学都要始终坚持减负增效的教育理念。随着近年来教学实践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对于当前教学现状的探索分析,课后辅导则是一个尤为重要的环节。通过课后辅导,能够转化班级中学习困难的学生,积极引导这部分学生始终保持自信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方法,建立学习信心。

一、特殊学生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

(一)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掌握了高效的学习方法,那学习的效果必定事半功倍。反之亦然。而有些特殊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没有掌握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其根本原因。比如:有些同学在进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时正确率不高或者计算的速度不快,那么针对这一现象就要强化一位数进位或者退位的计算,而要达到强化的目的就要在一段时间内每天都进行必要的练习。有些思维比较慢或者数感不够好的学生,由于家长的监督不到位或者自身自控性比较差,没有掌握此种学习方法。随着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入,其学习困难会越来越大,久而久之,就导致学习困难了。

(二)没有建立科学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性格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自从教以来,我发现:凡是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其学习习惯都不会差。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有课前准备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课堂上仔细聆听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踊跃发言的习惯、给同学讲解题目的习惯等等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特殊学生可能是因为某些学习习惯不够好,才导致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比如:上课仔细聆听的习惯。在课堂上,当有同学在发言时,成绩优秀的同学一定在思考这个同学的表达是否准确、表述是否完整,而有些特殊学生可能会觉得这个同学的发言和自己没有关系,他只是在回答老师的问题而已。由于在课堂上没有经过思维的碰撞,没有经历思考的过程,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学生很难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长此以往,必定会觉得数学知识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理解。

(三)没有端正积极的学习态度

    前中国足球教练米卢说过:“态度决定一切。”作为成年人,我们知道:并不是事情难使我们不会做,而是我们不去做才使得事情很难。我们能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态度,学生的学习亦是如此。比如:学生对待每一天家庭作业的态度。有些态度很好的学生,他们第二天上交的家庭作业一定是书写工整、做题规范且做完;而有些态度不好的学生,他们对待作业总是字迹潦草、乱写乱答、漏题空题、有时甚至直接不交作业却告诉老师作业放家里了,忘记带来了。学习态度不好的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肯定是不牢固的,随着年级的上升,他们的知识漏洞会越来越多,知识之间的断层会更加明显,这样一来,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他们会觉得越来越深奥,越来越听不懂。

二、特殊学生学习困难的解决策略

针对以上特殊学生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结合自己教育教学的实际和课后辅导的实践经验,解决特殊学生学习困难的策略有以下三点:

(一)螺旋式辅导,让学习循序渐进

在课后辅导的教学实践环节中,“螺旋式”辅导对于学生梳理知识有一定的作用。这样的辅导模式主要是基于对学生学习规律性的认知和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来加以开展。在低年级阶段,知识点内容相对简单,辅导时基本是从简单的日常计算、演练为主;到了高年级阶段,知识点的难度和复杂度相对都会高一些,此时对于每一个需要辅导的孩子,我们会对某一个知识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全部给学生系统性的梳理一遍并给与适当的巩固练习。比如:涉及乘法分配律的计算。有的孩子虽然到了高年级阶段,但是只要遇到乘法分配律的计算时,其正确率总是不高。归其根本,是其在四年级最开始学习乘法分配律时,对其掌握的不够牢固、理解的不够透彻,以至于在高年级阶段,涉及小数的分配律和分数的分配律时易出错。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带着学生回到知识的源点,通过全面的讲解,开展具体的辅导过程。只有让学生将之前的简单知识点过关了,才能在高年级段的复杂知识点中有更好地解题思路。这种方式主要是基于一种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的辅导模式,对于学生的知识点内容的查漏补缺有着很大的帮助,引领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完善知识体系。

(二)迎合性辅导,让作业减负高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中,作业往往都是被置之于“负担”这样的标签,这两年来,随着“双减”教育政策的落地实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成为了每位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背景和现状,特别是针对传统的作业形式和作业内容,很多教师没有科学的开启作业设计,导致师生之间基于作业这个环节出现很多矛盾,甚至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下降。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只有充分且全面激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学习兴趣,才能充分引领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充分激活自己的学习动力。比如:在日常的数学作业设计中,我们会设计一些活跃思维类的、挑战类的、过关类的、游戏类的、可兑积分类的、可换奖品类的、可免作业类的等等方面的作业,这样的形式既“迎合”了学生的胃口,又能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辅导过程中,作业设计成为连接师生的重要纽带,使学生感受到原来学习数学是这么的有趣、这么的好玩。

(三)鼓舞性辅导,让评价多元开放

    教育的内因重在鼓舞和激励,在辅导环节中,有的学生会不自觉给自己贴上“差生”“学渣”等等这样的标签。针对这样的现状,首先,在辅导环节中,教师要充分为这类学生建立起学习上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比如:在习惯引领方面,教师可以开设“每日计算打卡”活动,让这类学生每天注重数学的日常计算,很多学生之所以数学学习素养相对薄弱,是因为计算方面问题比较多,而计算靠的就是日常的日积月累,在日积月累中学生的计算正确率、计算的速度都会随之被培养起来,同时,这也是对孩子们日常学习习惯的培养;其次,让学生开展反思习惯,针对日常出现的错题,进行每日的复盘和整理,在日常的复盘和整理中,针对自己出现的错误知识点,进行及时有效的总结,自己写一写错在哪里了,是计算错误还是理解上的片面和失误等,通过这样的复盘和反思,引导学生找到自身存在的原因和不足。在日积月累中,这些积极进取、及时完成每日计算和复盘的学生,获得了老师的鼓舞和同学们的羡慕。在教师长期的鼓舞激励之下,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心都有了极大程度的提升;同时,多元开放的评价模式,让学生们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不自卑、不盲目,始终能够制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总而言之,结合当前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现状,针对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分析特殊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以及进行相对应的辅导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与内容,同时课后辅导也是一个教育的契机,通过辅导可以全面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动性。与此同时,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要不断的在日常学科教学之余,学习优秀的教育理念,将优秀的教育理念全面渗透、融入到日常的学科教学之中,探寻到数学学科教学的更美风景。

参考文献

【1】乔鑫娟,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下的“培优辅差”,【J】引文版:教育科学,2016年78期

【2】田大海,如何展开小学数学学习中差生的辅导,【J】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09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