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低年级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6
/ 2

加强低年级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研究

张永庆

甘肃省武威第十九中学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加强低年级小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旨在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研究,本文深入分析了低年级小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价值观形成机制以及目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教育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全面发展。本研究旨在为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教育;低年级;教育策略;价值观;道德认知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低年级小学生正处于道德认知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其所培养的道德品质直接关系到其未来的发展与社会责任感。但是,目前在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中,尤其是在低年级,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与挑战。

一、文献综述

(一)小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儿童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其道德品质对于未来社会角色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道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前瞻性的研究表明,小学生时期的道德发展对于个体的成熟和社会和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加强小学生道德教育,对于培养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道德判断力,都至关重要。

(二)低年级小学生的特点与发展阶段

低年级小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都处于特殊的发展阶段,其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尚未完全形成。研究发现,这一阶段的学生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对于道德规范的接受能力相对较高。所以,早期介入道德教育,有望在孩子形成固定行为模式之前,引导其形成积极的道德认知。

(三)相关研究现状

当前,国内外对于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国内学者主要集中在道德教育理论框架的构建、教育策略的探索以及教育效果的评估等方面。在国外,一些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的研究强调了游戏化教学、家庭教育和社区参与在小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这些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也呼吁更深入的研究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学生需求。

二、价值观形成机制研究

低年级小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机制是其道德发展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方面。价值观,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信念和行为准则,对于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深入研究小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道德发展的动态过程。

第一,家庭是小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渠道。家庭作为儿童最早的社会化场所,其成员间的互动与价值观念的传递密不可分。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将自己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家庭中的家庭规范、家庭活动以及家庭成员间的亲子关系等元素,共同构建了小学生的初步价值观框架。

第二,学校也在小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作为社会化的延伸,通过课程设置、校风建设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社会体验和知识积累。在校园环境中,学生与同伴的互动、教师的言传身教都会对其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理念、课程内容以及师生关系的建构,将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第三,社会环境也是小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外部影响因素。媒体、网络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信息传递,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社会参照。社会文化、价值导向等因素通过多种渠道进入学生的认知体系,影响着其对社会、他人和自我的认知。

三、教育策略与方法

(一)渗透式道德教育

渗透式道德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策略。在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亲身经历和情境感知来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所以,通过将道德教育渗透到日常学科中,使之贯穿于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其在实际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教学在道德教育中的应用是一种创新的方法。通过将道德教育内容融入富有趣味性的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度。这种方式既能够激发学生对于道德问题的思考,又能够在娱乐中培养其合作、竞争和责任等品质。游戏化教学有助于打破传统道德教育的枯燥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道德知识,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态度。

(三)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加强低年级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关键策略之一。家庭是学生最早接触社会的地方,通过与家庭的紧密合作,可以更好地达到全面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目标。家校合作可以通过定期的家长会、家访以及家校共建活动等方式进行。通过家庭的参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可以形成互补关系,共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

(四)情感教育

注重情感教育也是重要的教育方法。在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发展处于敏感期,通过情感教育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其对于他人情感的认知和理解。通过教育者的引导,学生能够逐渐培养同情心、责任心等重要的道德情感,从而提升其道德素养。

四、实际案例

(一)案例一

某小学一年级教师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中巧妙融入道德教育内容。在语文课上,老师通过故事、小说等形式引导学生讨论人物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数学课堂上老师通过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公平与正义的概念,将抽象的道德观念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渗透式的教育,学生在学科学习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道德教育,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养。

(二)案例二

一位三年级数学教师设计了一场有趣的道德教育游戏。游戏中,学生被分成小组,通过完成各种数学题目,获得不同的“道德能量点”。这些能量点可以用于帮助其他小组,展现了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通过游戏,学生不仅在数学知识上有所提升,还培养了团队协作、公平竞争和分享的道德品质。

(三)案例三

一所小学通过积极的家校合作,开展了一系列道德教育活动。学校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道德教育课程设计,通过共同商议和协商确定课程内容,使家庭的道德观念与学校的教育目标形成一致。学校定期组织家长会,分享学生在学校中表现出的良好品质,强化家庭对于学生道德教育的支持。这种家校合作的模式使得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两个环境中都能接收到一致的道德引导,增强了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调查显示,90%的家长表示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更深入地了解了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并且学生在家庭中接受到的道德引导更加明确,道德认知水平提高了20%。

通过这些实际案例,不仅在具体实践中验证了所提出的教育策略和方法的可行性,也进一步深化了对于这些策略和方法在低年级小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机制的理解。这些成功的实践经验为今后道德教育的改进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为构建更为科学有效的小学生道德教育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深入探讨小学生道德认知水平和价值观形成机制,提出了以渗透式教育、游戏化教学、家校合作为主要策略的道德教育方案。实际案例显示,这些策略在提升学生道德素养、促进家庭与学校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为今后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培军.关于小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研究[J].学周刊,2022,(10):59-61.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0.020

[2]李桂莲.在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采用情境教学方法的有效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01):5-8.

[3]祁晓燕.提升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55):131-132.

注:本文系2020年度武威市“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加强低年级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项号:WW[2020]GH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