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范唱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1
/ 2

教师范唱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陈真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心小学  528437

摘要:教师范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起着示范、引领、校正等一系列的作用,能很好的促进学生了解歌曲情感,掌握歌曲风格,分析歌曲结构,把握演唱速度和力度等,是音乐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本文以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材上册第一单元《芬芳茉莉》第一课时为例,探究三个地域不同版本的民歌《茉莉花》在歌唱教学中的范唱技术,为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教师范唱   音乐教学   应用

人音版音乐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芬芳茉莉》中,编排了三首《茉莉花》歌曲,分别是江苏版、东北版和河北版。三个版本的《茉莉花》都是短小精悍的民歌,表达了对茉莉花的喜爱之情,但因地域、语言、文化的不同,歌曲的风格也截然不同。三首歌曲放在一个课时里聆听学习,只有40分钟时间,如何让学生区分三首歌曲的异同,并能尝试唱出歌曲的风格特点,精准的教师范唱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之一。

教师范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起着示范、引领、校正等一系列的作用,能很好的促进学生了解歌曲情感,掌握歌曲风格,分析歌曲结构,把握演唱速度和力度等。同时,歌曲范唱要求教师具备正确演唱歌曲的能力,恰当的把握歌曲情绪、力度、速度和风格,运用表情和肢体传递正确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就这节课的三首歌曲而言,歌曲表达的都是对茉莉花的喜爱,歌词大体相同,范唱尤为重要。

一、江苏版《茉莉花》的范唱应用

江苏民歌《茉莉花》为五声徵调式,单乐段,起、承、转、合结构。第一乐句由两个短分句组成,二者旋律相对称,歌词重叠,落音相同;第二乐句承接上句并引出新的乐思;第三第四乐句紧密衔接,一气呵成,其中切分节奏的运用给人以轻盈获批的感觉。整首歌曲一字多音居多,旋律以级进为主,间有小跳,使音乐显得清丽流畅,婉转动听,充满了江南水乡的典型风韵。既然歌曲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教师的范唱就应该唱出江南的秀丽和婉转。如何才能唱出江南的秀丽和婉转呢?

首先,范唱好歌曲的速度。教材中歌曲标注速度是中速,在范唱时可以采用中速稍快的速度来演唱,使得歌曲更具有流动性。速度太慢会显得拖沓,失去了婉转灵动的风格;速度过快会显得有点赶,失去了江南的秀丽和从容。

其次,范唱好歌曲的节奏和音准。这首歌曲的节奏密集,轻快活泼,富有律动感。旋律上下快速转换,极具歌唱性。歌曲婉转秀丽的风格,体现在节奏和音准中。因此,教师的范唱要在流动的速度上唱准节奏和音高。

再次,范唱好歌词所表达的内心活动。歌词第一句“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大有百看不厌之意。教师范唱时,可以无实物表演赞美式的演唱,用二指轻举一朵“茉莉花”,用左看看、右看看的肢体动作配合演唱。第二句“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这句歌词主要表达的是茉莉花的香是其它花儿无法比的,所以教师在范唱时,眼神要流露出对茉莉花的喜爱,喜爱到眼里只有茉莉花最香的状态。第三第四句歌词,“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要表达出“想采又怕骂”的矛盾心理。结束句“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要表达出“想采又担心来年不发芽”的忧虑。作为教师范唱,如果能从肢体、眼神上做足功夫,声情并茂的准确表达出歌词中的内心活动,一定会深受学生的喜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用优美的声音,轻声地范唱。音乐教师不一定都是声乐专业,部分老师唱不出声乐专业人员那种音色和音量,用优美的声音轻声的范唱也可以吸引学生。如果用美声唱法范唱这首《茉莉花》,可能会引起学生的“躁动”,他们会更多的关注老师的发声方法,并且去模仿,从而导致课堂失控。不管是不是声乐专业,教师只要清晰、优美、轻声、准确的范唱,都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二、东北版《茉莉花》的范唱应用

   东北民歌《茉莉花》的歌词与江苏民歌《茉莉花》基本相同,它十分巧妙地借用了江南小调的音调框架,融入了东北地区质朴的民间音乐特点,在调式、旋律进行以及衬词处理上作了很大的改变,使歌曲更具有东北的地方特色。歌曲旋律中上下行的幅度比较大,在结尾处把音高加以延长,注入了富有东北“二人转”的特点的衬词“啦”、“呀”、“哎呦”、“哪”、“嗯啊”等等,别具风味,突出了东北人豪放,快言快语的性格特点,粗犷铿锵。在范唱时,除了把握好速度、节奏、音准和歌词内涵以外,更要突出以下几点。

第一,范唱时情绪豪放。豪放是东北人的性格特点,大嗓门、快言快语在范唱时必须体现,范唱的音色可以适当的用大白嗓,范唱的音量要大,尽最大可能唱出东北二人转的风格。

第二,范唱时唱好下滑音。下滑音在这首歌中起着夸张和修饰的作用,使得歌曲更加奔放有张力。就这首歌谱面上的下滑音来说,下滑时“高音”还可以高出三度或5度,唱出竹笛或唢呐中“下历音”的感觉,这样歌曲的风格会更突出,味道更浓郁。

第二,范唱时唱好衬词。衬词在很多地方的民歌中都会运用到,但东北“二

人转”中的衬词有着独特的韵味。教师在范唱时,要准确的把握好衬词的演唱,稍作夸张的唱好衬词。特别要注意的是,在范唱前自己要认真练习,把衬词唱熟练,越流畅越有韵味。

第三,范唱时加入东北“二人转”元素。东北“二人转”主要的表现要素有

花棉袄、绿大裤、红手绢、秧歌步等等。音乐教师可能找不到合适的服装,但红手绢和秧歌步(十字步)容易,红手绢没有可以用毛巾代替,十字步容易学。如果教师的范唱能一边“片手绢”,一边跳十字步,那东北的音乐风格立刻就出来了,而且学生特别有兴趣。

三、河北版《茉莉花》的范唱应用

河北南皮民歌《茉莉花》,与江苏民歌《茉莉花》同名、同题,是一首以同名但词曲皆有变化而传唱与异地的民间调调,属于汉族民歌中的“变体流传”。从歌词上看,它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第一段是相同的,但第二三四段中的歌词叙述了《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融入了较多的叙事、说唱特征。在旋律中,由于句幅加宽、音调与基本节奏的改变,以及#5和#1的使用,使全曲给人以刚直爽朗之感。由于歌曲乐句较长且出现了临时变音几号,范唱建议如下。

一是范唱时要以气息作支撑。因为速度不快,乐句较长,演唱需要一定的气息,所以教师在范唱时要做好吸气准备,确保有足够的气息做支撑,乐句与乐句之间气口小小,吸气要快,避免造成衔接拖沓,失去韵律感。二是范唱时要唱准临时变音记号#记号。一般来说,范唱都是清唱,歌曲中三处#记号的音准都要准确。三是范唱好歌曲中“一字多音”的地方,尤其是歌曲的最后一句,旋律材料取自吕剧“四平腔”常用的拖腔,极具戏曲色彩,一定要示范准确,富有美感,唱出吕剧的风格特点。

通过以上策略,能很好的引领学生区分三个地区《茉莉花》不同的风格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组织学生随钢琴唱一唱三首《茉莉花》,进一步体验和感受歌曲之间的异同,然后在听辨中加以区分,达成教学目标。

此外,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即兴范唱广东话版的《茉莉花》、湖南花鼓戏版的《茉莉花》、草原长调版的《茉莉花》、广西版的《茉莉花》和新疆版的《茉莉花》等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弘扬民族音乐”,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的目的。  

范唱是音乐教师的基本功之一,良好的范唱技术在音乐课上能给学生美的熏陶和享受,达到“”音乐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范唱能力,才能更加自如的驾驭自己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教师用书》六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