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减负提质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2
/ 2

探究“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减负提质的策略

赵元元

确山县留庄镇赵楼小学  河南省驻马店市  463000

摘要:在我国素质化教育及新课标改革的深化发展下,“双减”政策得以提出和推行,并进一步成为了我国教育及教学事业发展中的重大改革措施之一,“双减”政策的推行与实施对于我国教育的优化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学科具有着典型的抽象性和复杂性,教学难度相对较大,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数学学科教师也需要加强对“减负提质”要求的重视,积极响应和落实教育及教学改革策略。“双减”政策的推行旨在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及负担,并同时实现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升,不断完善和优化学科教学策略,对传统的学科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对学科教学“减负提质”的改革要求下,教师需要充分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及能力发展。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数学;减负提质

引言

“双减”政策的实行能够推动教育回归校园,对于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有着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它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涵盖基本的课本内容,还需要通过适宜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综合素质。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需要进行减负提质,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质量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小学数学对于学生们来说内容比较抽象,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诸多较为繁杂的知识点对学生们的学习也形成了较大的阻碍。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教师要逐渐意识到小学数学课堂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逐渐重视对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学习。只有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与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方式,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大数学思考……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是学生乐于学习的有效能源。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赋予数学作业足够的趣味性,充分利用趣味性知识设计趣味性作业唤起学生的作业热情,减少书面作业负担,从而大大提升作业的效能。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将数学知识用于数学游戏,更为孩子所喜爱。不同年级的教学,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材设计不同的数学游戏。如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完填数游戏后,通过数独游戏来进一步巩固新知;二年级的孩子可以利用七巧板进行图形的拼接;三年级的孩子在学完轴对称图形知识后,让学生设计窗花等。还可以利用扑克牌玩游戏,巩固计算等。这些游戏类的作业,我们可以安排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进行,将全班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学生在校内一天学习后,进行这样一个有趣的游戏巩固活动,更加有利于放松心情,释放学习压力,也能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并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减轻书面作业压力。

2强化对教学理念的积极转变,落实减负政策

教学理念是指导学科教学具体开展的重要依据,教学理念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关键的影响,对此,在“减负提质”教学任务的发展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首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创新。教师需要对“双减”政策的指导内涵进行深入的理解和研究,以此作为自身教学行为建设的指导依据,掌握和了解我国最新的教学改革创新成果,不断在实践教学发展中总结和获取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专业素养水平。教师只有不断强化对“双减”政策的深入思考,才能够真正贯彻和落实“减负提质”的教学任务目标,在减轻学生课业压力及负担的同时,实现对学生学科综合素养及能力的提升,推动学生的全面化成长和发展。对此,教师需要强化对以往传统教学理念的改革创新,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以更具发展性的眼光来看待教学发展和学生培养,不断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总结“减负提质”教学的开展经验。

3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双减”背景下实施“减负提质”的必然要求,宽松的教学氛围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减负提质”的有效策略之一。教学中教师要摒弃“师者为上,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要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自主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放手让他们去探索、去实践、去体验,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室可以利用课本作为货品,合理利用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教具,让学生们分组扮演顾客、收银员开展“超市购物”游戏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付款、找零等环节同学们轻松地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也学会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更为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4引入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双减”背景下要进行小学数学减负提质,形成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而不仅仅是进行书本理论知识点的讲授。因此,面对“双减”政策提出的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时,需要重视对生活情境的引入。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小学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结合教学内容加强与日常生活关联度,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展教学内容的讲解,进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分数”内容讲解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日常生活情境。可以准备一个苹果,一分为二,让学生理解1/2的含义;或者通过一杯水等分的方式,逐渐引导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切实感受分数的内在含义,深化对该教学内容的理解。这样充满乐趣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学习兴趣,对高效课堂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5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行设计一些过于花哨、流于表面的不合理的情境。恰当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去直观感受数学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在学习小数加减法时,我结合人民币的运用,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今天我来逛超市”数学活动,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的角色,“顾客”用手中的100元去购物。活动结束后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买了什么商品、是怎么付钱的,“售货员”找了多少钱。学生在取币、付币、找币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原理和方法。学生在合作完成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及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意识。同时,这一过程中又渗透了诚信待人,文明购物的品德教育。

结语

综上所述,在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开展模式中,教师往往更加关注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传授和教学,习惯于通过“题海战术”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缺乏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个性化发展教育。对此,在“双减”政策的推行与实施背景下,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减负提质”教育理念的内涵,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改革,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避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满足当今素质教育及“双减”政策的发展要求。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通过各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及措施来开展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给予学生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参考文献

[1]朱月萍.总量控制与分量实施:“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5):54—57.

[2]陈建军.基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减负提质的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2(3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