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8
/ 2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实践

周创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1.引言

随着工业4.0时代的来临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教育体系面临着重大的调整压力。在这种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技能传授方式,正被越来越多国家和企业重新认可和采纳。尤其是在高职院校,这一模式不断得到创新和实践,以解决理论与实践分离的问题,并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1. 现代学徒制现状

我国学徒制度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在古代中国,学徒制是技艺传承的主要方式,尤其在手工艺和商业行当中十分普遍。学徒将师傅视为师父,学习技艺的同时也承担劳动,而师傅则承担传授技艺和生活指导的责任,是最早的学徒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增加,学徒制得到了新的生命。现代学徒制在借鉴西方先进国家的经验基础上,吸收中国传统学徒制的精髓,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2015年,我国开始大规模推广现代学徒制,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1],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此后,在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进一步推动了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国家对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的政策,并强调要提升现代学徒制的层次,扩大现代学徒制的覆盖面,这标志着我国现代学徒制进入了全面推广阶段。

现代学徒制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以其特有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2],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和工作适应性。通过企业与学校的紧密合作,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锻炼,从而获得宝贵的工作经验和技能[3]。此外,这种模式还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有利于学生顺利过渡到职业角色,促进了教育内容与企业需求的深度融合

  1. 专业现状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云计算作为其核心技术之一,已经深入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我国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由于云计算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高校云计算人才培养面临以下挑战:

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脱节:虽然云计算的应用覆盖了众多领域,但教育体系在与行业需求同步的人才培养模式、核心能力构建等方面仍有欠缺。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企业参与度不高,调研工作不够充分,导致定位不精准,更多依赖校内资源。缺乏统一的岗位、课程、竞赛和证书标准,导致培养出的人才难以满足多元化的行业需求,教学案例和操作标准多数未直接来源于企业实际,与行业标准有所偏差。

专业师资团队匮乏: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专业快速扩张,专业教师需求大增。但实际上,许多从业教师转型自其他计算机领域,且未经过系统培训。尽管学校已实行教师顶岗实习、轮训机制,由于缺乏深入企业的机会,难以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教师的技术水平提升有限。此外,虽有企业技术人员兼职任教,但其对学校的归属感较弱,难以全心投入教学。

实践教学条件不充分:实验室与生产环境高度一致的生产性实践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国家政策也强调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推荐任务式培养模式。然而,因为这类教学条件需要真实的产品订单支持和经验丰富的技师指导,学校单独建设这样的教学基地存在一定难度,使得实践教学条件常常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1. 云技术应用专业的现代学徒制实践

我校的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积极探索并实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致力于加深教育模式的创新。本专业采取了多元化和整合性的培养策略,强调校企合作,形成了一系列提升学生技能的举措:

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以学生、教师、企业三方共同参与教育活动的模式,通过校企双方的互动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技能。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四双”模式,双身份、双导师、双培养方案、双考核模式。

教学模式的革新:实施了“四双”的培养模式,学生在学校与企业的学习经历互相辅助,同时接受两种不同的考核评价方式,以实现全方位发展。

“双导师”队伍的建设:建立了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组成的“双导师”团队,形成了系统化的管理和激励机制,旨在充分提升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质量。

图1 以学生为中心“四双”培养模式

课程和教材的创新:学校和企业联手构建了一套专业标准,开发了基于行业需求的项目化课程和教材内容,确保了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过程以及专业与产业的高度对接。与知名网络科技公司联合出版了校企双元活页式教材,并配备丰富数字资源。

特色管理制度的确立:完善了符合现代学徒制特征的教学管理制度,并建立了奖学金制度和双导师评选机制,旨在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并保护他们的权益。

实训基地的建立:依托于校企合作资源,搭建了云环境模拟的实训平台,确保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云计算环境中进行技能训练,有效提升了操作实践的效果。

评价机制的改进:构建了以能力为核心的评价系统,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代表进行学生的技能考核,更好地衡量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助力学生实现个性化的技能提升和职业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我校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得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能更好地贴合产业的实际需求,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1. 取得成效

云计算专业在实施现代学徒制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现代学徒制的推行实现了教育内容与职业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与工作相关的实际经验,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适应性。

校企合作深入:学校与企业间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双方共同设计课程,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并参与教学过程,这不仅增强了专业教育的实用性,也使学生能及时接触到行业最新技术。

双导师模式效果显著:教师与企业导师的双元导师体系可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双重指导,优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技能掌握。

课程与标准对接:在专业课程设计中融入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需求和行业标准一致,确保了教育质量。

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融合: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学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解决复杂云计算问题的能力。

实训基地的建立:校内外专业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践平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评价体系改革:采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更客观准确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现代学徒制,云计算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技能水平以及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培育出大批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云计算行业高技能人才,从而加速了学生从教室到职场的顺利过渡。

  1. 工作展望

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在实施现代学徒制中面临的挑战首先体现在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企业需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但这可能会因资源限制或业务保密等问题受阻。同时,确保教育质量与行业变化同步也是一大挑战,技术更新迅速,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以保持先进性。双导师制度虽有利于学生,但高质量导师的选拔和培训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成本。此外,学生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角色转换需要适应,这对学生的时间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最后,评价体系的公正性和有效性需要结合行业标准,以及学校和企业的期望来共同制定,这一过程复杂且具有挑战性。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科学项目(KJ2021A1491),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21kcszsfkc076、2021jyxm0234)、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质量工程项目(gf2022jxyj01、gf2022xqjc04)、提质培优项目(《Linux应用基础》课堂革命典型案例)的阶段性成果。

[1]赵敏如.基于制度建设视角的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述评[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9(06):15-18.

[2]徐春. 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现状研究[D].扬州大学,2017.

[3]杜红.浅谈西方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5(05):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