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1
/ 2

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刘雅慧

天津市蓟州区别山镇杨家楼中心小学   邮编:301900

摘要:对话视角是一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方式,其同时也属于较为新颖的授课主题之一。在对话视角下,开展数学课堂授课能够获得诸多优势,有利于教学工作进一步展开,强化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培育效果。文章针对对话视角的教学优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阐释了实践教学的基本流程,旨在为数学教师提供充足的课堂参考。

关键词:对话视角;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对话视角教学对于学生积极性与探索兴趣的发掘作用较为明显。通过在对话视角下开展数学授课,教师能够有效提高整体课堂质量,同时也可以减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感,有利于后续教学展开。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到对话视角教学的优势,并结合详细流程,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尝试实现优秀的教学效果。

一、在对话视角下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优势

对话视角教学属于一种新颖的授课方式,其能够以对话为核心,创设一个有效的课堂引导环境,使学生可以在环境中不断探索并尝试解决数学问题。这一过程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技能,同时也能够培养个体的数学逻辑思维,对于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在小学阶段的课堂实践中,对话视角教学能够强化学生的探索动机,让他们在参与活动时逐渐产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充分体验到数学知识所具有的实用性价值[1]。对话也可以强化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给予他们锻炼自身逻辑推理、证明分析、批判探索的机会。通过积极利用对话视角进行授课,教师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数学自主性,有利于他们积极参与对话活动,并在过程中提出自身疑惑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阶段逐渐反思自身学习成果。因此,可以认为对话视角对于数学授课而言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

二、小学数学授课实践对话视角教学的核心流程

(一)设计启发性问题,作为对话切入点

实践对话视角教学,需要从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层面着手,将其作为课堂的基本切入点,为后续进一步引导与培育做好准备。教师需要结合课堂知识内容,将各种元素进行整合分析,以此为基础设计一个具有挑战性或启发性意义的教学问题。随后,便可围绕这一问题,设计后续教学的对话主题,使其能够成为学生参与对话的基本切入点,引发学生进行探索的兴趣[2]。在设计启发性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问题能够吸引学生,避免出现主题过于枯燥或挑战性不足的情况,确保后续对话能够正常展开。

以五年级下册第二章《因数与倍数》为例,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设计启发性问题,并切入教学对话: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因数与倍数,你们知道什么是因数和倍数吗?

学生甲:老师,我知道,因数就是能够整除一个数的数,比如2是4的因数,因为4÷2=2,没有余数。

学生乙:老师,我也知道,倍数就是一个数乘以整数得到的数,比如6是3的倍数,因为6=3×2。

老师:很好,你们说得都对。那么,你们能举出一些因数和倍数的例子吗?

学生甲:老师,我可以举一个例子,12的因数有1,2,3,4,6,12,12的倍数有12,24,36,48,60,72……

学生乙:老师,我也可以举一个例子,15的因数有1,3,5,15,15的倍数有15,30,45,60,75,90……

老师:很棒,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典型。那么,你们能否发现一些因数和倍数的规律呢?

学生甲:老师,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就是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学生乙:老师,我也发现了一个规律,就是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倍数,而且每个数都是自己的倍数。

老师:非常好,你们发现的规律都很重要。

通过这种对话教学方式,教师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并引导他们继续进行后续的学习流程,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二)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寻求共同认识

在完成启发性问题的设计后,教师需要围绕这一切入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环境的充分讨论。讨论应当以小组方式进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或学生兴趣倾向进行分组。通常情况下,保证每组学生水平基本一致,即可实现良好的分组讨论效果。在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着重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身的想法,同时引导他们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其它同学的数学分析思路。学生可以针对这些思路进行探索或质疑,在这一过程中与其它同学建立共同的认识。通过这种方式,促进整体课堂活跃度提升,进一步强化对话视角的教学可靠性。

以六年级上册第一章《分数乘法》为例,教师可以参照以下流程开展师生讨论环节,也可以结合相关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你们能不能用分数乘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呢?

学生:老师,我想试试,比如说,小明有3/4升的果汁,他要分给4个人喝,每个人能喝多少果汁呢?

教师:很好,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那么,你们觉得应该怎么解决呢?

学生:老师,我觉得应该用分数乘法,把3/4升的果汁乘以1/4,就是每个人能喝的果汁量,也就是3/16升。

教师:很好,你的解法是正确的。那么,你们能不能用分数乘法来解决一些更复杂的问题呢?

学生:老师,我想挑战一下,比如说,小华有2/3千克的巧克力,他要分给6个人吃,每个人能吃多少巧克力呢?

教师:很好,这是一个更复杂的问题。那么,你们觉得应该怎么解决呢?

学生:老师,我觉得还是用分数乘法,把2/3千克的巧克力乘以1/6,就是每个人能吃的巧克力量,也就是2/18千克,化成最简分数就是1/9千克。

教师:非常棒,你的解法也是正确的。你们看,分数乘法不仅可以用来计算分数,还可以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不是很有趣呢?

(三)安排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形成开放性数学对话

在小组讨论环节结束后,教师应当继续推进课堂流程,组织学生进行成果方面的展示活动。围绕这一活动,教师能够创设具有开放性的对话流程,进而达到理想的数学教学目标。成果展示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同时也能够让个体在讲解展示过程中,达到良好的素质培养效果。在成果展示阶段,教师首先需要邀请小组学生代表上台,让他们展示对问题的理解成果,包括解题过程等。在学生完成展示后,教师便可以要求其它小组学生提出问题,让展示学生进行讲解回复。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创设良好的开放性对话氛围,有利于对话视角的教学活动展开。

(四)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回顾自身对话收获

在讨论与展示阶段全部完成后,教师也不能忘了课堂的评价与反思环节。对于对话视角下的数学授课,评价反思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其能够帮助学生重新回顾对话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自身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收获相应的知识点理解与应用技能。因此,教师需要做好这一环节的授课引导工作。比如可以要求学生在回顾过程中,深入分析对话与讨论、展示的基本细节,并思考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3]。同时,教师也需要提出学生所具有的优点,以此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正向反馈。在自我反思的最后,教师需要和学生共同讨论,制定未来对话的基本学习路线,以此为基础,实现计划性的对话教学目标,让这种授课方式的优势能够得到充分、科学地发挥。

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注重对话视角教学的流程细节,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得到充分把控,让学生能够在完善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课堂对话教学活动中,充分提高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江毅.小学数学优课师生互动特征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2,42(06):76-81.

[2]吴厚天.小学数学知识建构教学的策略导向:有效的知识建构对话[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2,32(05):20-22+49.

[3]安育春.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分析[J].甘肃教育研究,2022,(07):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