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的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的融合

欧阳辉

汉中市南郑区华燕学校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各个学科的融合也变得越来越密切。信息技术与美术的结合,可以为学生创造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提升他们的创造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可以说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已高度融合。

一、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大大方便了教学资源及学生资料的搜集。

(一)教师的备课讲究备教材和备学生两部分,根据美术课的特点,经常需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面对课堂才能做到“有备而来”,以前教师需要在网络上搜索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再制作成课件,效果虽然不错,但费时费力。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希沃白板”APP看到很多美术老师制作的同课异构的课件,撰写的教学设计,精准的进行学习并获取,再根据自己的教学加以整合,优质又高效。

(二)信息技术的普及也为学生课前预习、搜集资料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在第七册《剪纸故事》一课教学中,学生按照我课前布置的预习任务,在网上搜索相关的剪纸故事如《老鼠嫁女》,及绘画、剪纸、泥塑等动画资料,在此过程中学生已经被与剪纸相关的有趣内容大大吸引,待课上交留时学生的展现欲望极其强烈,促进了课堂整体气氛的升华,为师生的双边活动及教学的顺利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二、巧妙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精心设计好这个环节,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信息技术,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我在教学《彩点点》一课伊始,运用游戏“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课件出示图片(把图片放得很大,只能看到许多的彩点),让学生猜。老师说:“画面上这些五颜六色的点里面藏着许多有趣的东西,你能猜出来吗?”然后通过触屏使画面逐渐完整呈现,变成一副色彩斑斓的人物肖像。再揭示课题及活动内容,学生“疑”中生趣,趣中求知,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

(二)强化认识,启思诱探。

创设情景,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究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要想使学生始终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真正提高教学效率,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培养情感。
  “情感是审美行为的支柱,也是审美认识的具体体现。”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审美情境,把静止的教学信息与具体的审美实践结合起来,给予学生审美心理刺激,增强教学的感染性和实效性,使具体生动的审美实践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如学习五年级《家乡美》一课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魅力汉中》的宣传片,学生很快被画面中的他们所熟悉的汉中风光所陶醉。随着画面的变化在学生的心目中,汉中变成了立体的动态的联想:悠久的文化历史,随处可见的名胜古迹,高楼林立的天汉大道,诗情画意的一江两岸,中国最美油菜花海,翡翠般秀美的南湖……,这种身临其境的美妙感受,使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油然而生,接着我又用AI技术把熊猫、朱鹮、羚牛、金丝猴这些汉中代表性的珍稀动物请进教室,“放”在学生的课桌上、“走”在教室的过道里,学生们惊呼、兴奋,个个兴趣盎然想要用画笔画下自己所热爱的美丽家乡。

2.感受形象,发展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利用音响、音像生动直观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挖掘教材中潜在内涵,让学生充分感知,给予学生审美心理刺激,增强教学的感染性和实效性。三年级《鸟之王》一课,先让学生听各种鸟叫录音,再播放《百鸟朝凤》的音乐片断,启发联想:“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正如同学所描绘的那样:“眼前浮现出一大片美丽的树林,聆听着各种鸟儿的歌唱,看见了活泼可爱的鸟儿的身姿……”给学生以美的启迪与享受,从而为创作的成功作好了铺垫。并能充分发展学生的审美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用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素材,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如:我在教学《快乐的舞蹈》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感受舞蹈的艺术魅力,我从网络上找来舞蹈家杨丽萍的《雀之恋》视频、河南卫视春晚舞蹈《唐宫夜宴》视频,《采菊东篱下》《上铃鼓》等著名舞蹈视频剪辑成3分钟的短视频和学生一起观看,舞者扎实的舞蹈功底,生动欢快的表演使学生为之震撼。我又播放了本班学生在“六一文艺汇演”的舞蹈视频、照片,小演员们脸上洋溢的笑容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她们舞蹈时的快乐。并且还专门找了岩画中刻绘的舞蹈图像,用希沃白板中的“放大镜”功能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逐个放大和学生一起赏析,粗放简练、古朴稚拙的舞姿造型,消除了学生画舞蹈人物的为难情绪。学生沉浸在对大师以及本班学生舞蹈的无限回味中,创作很快进入状态。创作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

还可以提前录制微课,带领学生攻克重难点。一节常规美术课只有40分钟,怎样能留出尽可能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创作呢?针对重难点提前录制好微课是不错的选择。比如三年级下册《端午节》一课“菱形香包的折法、装饰、卷折成形”是制作的重难点,我提前录制并制作成微课,提前发在班级群邀请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先自学,再在课堂上集中解决疑难问题。有效的利用了课堂时间,并解决了重难点问题。

(三)营造情绪,引导创作。

引创环节是引导鼓励学生将以上环节中学到的知识、本领大胆应用、创新,个人或小组完成一件新颖独特的作品的环节。这一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实践表现的能力,展示出自己的个性。此环节我利用课件中适合创作的相关链接音乐烘托创作氛围,使学生边创作边听音乐,感受着乐曲的独特旋律给他们带来的美的享受。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创作激情。如:工艺造型课播放节奏明快的儿歌或乐曲,让他们在轻快愉快的音乐中寻找灵感;故事画或自由画则根据内容配以轻快悠扬的乐曲,在幽深的乐曲氛围中潜心构思,创造出一幅幅优美的作品。合理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媒体特长,给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创作的喜悦。   

(四)投屏展示,适时评价。

实物投影在美术课中已广泛应用。课本上图片的自然呈现及再放大,教师示范环节,学生作品展示环节都可以随时使用投影达到更好的展示效果。手机投屏展示更是把这一优势提高了一个台阶。自己的创作思路若能讲给同学们听,作品若能展示并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在孩子看来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实物投影或手机投屏能提供给及孩子们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可以清晰的将作品展现在全班同学面前,一起欣赏并启发引导学生畅所欲言,用简单的语言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的融合,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丰富美术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提供更为便捷和多样化的学习和创作方式,扩大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范围同时也为评价和反馈提供更为科学和全面的手段。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