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跨学科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初中历史跨学科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葛晓琳

滨城区授田英才学园  山东省滨州市  256603

摘要: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同时,还应关注其他学科领域,引导学生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融入历史学科,使学生对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历史素养。换句话说,教师不能将历史科目与其他科目分开。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感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背景等内容,从而对史实有更全面的认识。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单一性和碎片化。单纯性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基本上与其他学科相隔离,学生难以进行横向思维。碎片化是指学生获得的历史认知是碎片化的,难以有机地整合历史认知。这两个问题都可以通过跨学科教学逐步解决。

关键词: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模式;实践;分析;研究

1初中历史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综述

跨学科的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集跨学科和基于项目的特点于一体的综合性学习方法。在总结了国外教育领域的“跨学科”概念后,张华总结说,跨学科学习“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概念、方法和思维方式整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产生跨学科理解的课程和教学取向”。教育部印发的2019年文件强调“提高探索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由此可见,跨学科专题学习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事实上,跨学科的主题学习活动往往是基于项目学习的概念设计的,具有高度的整合性。夏雪梅在《项目化学习设计》一书中引用了巴克教育研究院对项目化学习的定义,认为优秀的项目应该具备“核心理念、驱动问题、项目作品、绩效评价方法等”。她指出,基于项目的跨学科学习是基于两个或多个学科的核心概念和能力,或跨学科概念系统的综合作用,以促进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学生收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概念来解释现象,解决问题,创造作品,从而产生新的理解,创造新的意义。“基于跨学科项目的初中历史学习”是以初中学生现有知识为基础,以历史学科知识为核心主题设计的教学活动。通过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学生解决问题,形成项目成果,获得技能,锻炼思维,产生新的认识。

2历史领域跨学科教学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学科基础教学中,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等,原有的共同知识被人为划分,学科之间的联系容易被忽视。历史与其他学科有很多交叉点,在历史课堂上只讨论与历史相关的知识,不利于学生历史学习的完整性。

历史教师习惯于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来讲解史实,对事件发生的地点只做略读,而地理环境对历史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在解释“中国早期人类的起源”和“原始农业生活”时,书中的“中国古代主要人类遗址分布图”和“中国原始农业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是不可忽视的。这两幅地图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一些重要的早期人类和农业文明的位置,明确水源、气候等自然因素在人类生存中的作用,从而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一个更立体的认识。在自然地理知识辅助历史教学的同时,人文地理知识也可以适当地应用于历史课堂。

我们可以尝试引入地理位置因素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历史,进一步培养“历史解读”的核心素养。历史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在研究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环境的作用不容忽视;地理作为一门横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科,与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历史教学的助手。历史地理跨学科教学在以历史为主要焦点的前提下,将地理融入历史课堂,让学生明白学科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同时,历史与地理的跨学科教学不仅带来了地理知识,还带来了地理思维方法,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教师能够找到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3初中历史课程跨学科项目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3.1以爱国主义为基础,加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联系

在初中历史和思想政治课中,爱国主义是一门比较重要的核心素养课程。因此,在学习主题方面,要与思想政治课形成良好的联系。例如,在初中历史课程中实施跨学科的项目型模式时,应该围绕关键问题创建项目型主题:“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出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如何客观地评价他们,认识这些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和杰出品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完成这一学习任务,就需要引导学生以史实为主要依据,并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然而,历史上大多数英雄人物实际上都带有悲剧色彩。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求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备优先考虑国家利益等关键概念和能力。历史学科与思想政治学科的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评价和认识历史人物,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文化素养。

3.2以时空概念为基础,深化与地理的联系

从时空概念的角度,可以分析中学历史学科对历史时间序列概念的重视。这个概念实际上是指基于特定的空间和时间对事物进行详细、全面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但是,时间和空间概念的形成也需要地理上的相关素养,比如看地图的能力和空间定位素养。因此,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深化与地理的联系,以历史和地理的综合视角选择项目化学习科目。例如,将学习项目设置为“长城见证中国历史”,这是一个跨学科的项目学习环节,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探讨长城建造的原因和时间,或者从地理的角度了解长城的建造方法。

通过实践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明白保护中原农业文明是修筑长城的主要原因;从地理的角度,学生可以了解长城的地形、气候和走向。由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影响,长城南北地区出现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此外,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农牧文化交流在渗透的同时,也发生了碰撞。长城经历了战争与和平,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见证。

3.3加强艺术素养,强调与艺术学科的联系

在中学的历史和艺术课程中,有丰富的文化和艺术成果,特别是在中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累了很多优秀的中国文化。这里不仅有国内外著名的文学作品和精美的手工艺品,还有丰富的音乐和艺术作品。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在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引入美术、绘画、音乐等艺术学科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深化历史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有效性,取得良好的历史教学效果。

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涉及到大量的艺术内容。同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独特的成就和风格。初中历史教师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科学的整合,使历史知识变得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更强的审美能力,也形成良好的艺术素养。

3.4加强文史双课,重视与汉语言学科的衔接

中学历史和语文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人文性。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将历史和语文知识有效地整合起来,不仅可以通过学生已有经验的应用实现知识转移,使抽象的历史知识更加具体、生动,而且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知识。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科学地将语文知识与历史知识进行整合和融合,将两门学科相同的价值观、知识和情感态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提高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应用水平,需要适当增加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课程,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实际要求,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朝着现代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4结论

综上所述,教师进行跨学科教学,引导学生调动各学科的知识,有利于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积极建设者。将多学科整合到历史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对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转移创新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深入研究,将历史教学与政治、地理、物理等学科相结合。在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莉莉.跨越学科,展示初中历史多维魅力[J].新课程(下),2017,(01):203-204.

[2]孙杰.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实践与探索[C]//江苏省教育学会.2016年江苏省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报告文集.太仓市明德初级中学;,2016:8.

[3]谷炜.初中历史推进跨学科教学的有效途径[J].教书育人,2016,(3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