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改革

李雪松

哈尔滨新区第三学校  150028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年来“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分析了“双减”政策对初中教育的影响,指出其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旨在探讨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评价,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综合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双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改革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道德情感、法治观念、公民责任等方面。传统的知识性评价难以全面了解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发展情况。通过改革教学评价,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水平。通过更科学、全面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双减”政策对初中教育的影响分析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初中教育面临着从传统应试导向到注重学生全面素养培养的重大转变。政策的核心要求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使其更好地享受学校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养。这意味着教育不再仅仅追求学科知识的灌输,而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培养。这一变革直接影响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传统上,道德与法治课可能更注重道德伦理的传授和法律知识的灌输。然而,现在需要重新审视课程目标,使其更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因此,教学评价的改革势在必行,以确保教学目标与政策导向相一致。

例如,在我校课程改革过程中,以前的评价主要集中在考试分数上,但现在学校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我设计了一次项目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一个社会问题,如校园欺凌或环保,然后深入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这不仅考察了学生对道德和法治问题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调查、分析、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我在评价过程中更注重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展示、讨论展示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因此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传统的考试评价不再是唯一标准,学校应该尝试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科竞赛、学科综合素质评价等。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可以参与模拟法庭活动,通过模拟案例审理过程,不仅学到了法治知识,还培养了辩论和沟通能力,这种评价方式更加符合“双减”政策下培养实际能力的要求。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改革的路径探讨

传统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科知识的掌握,但新的评价体系需要更强调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可以设计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评估学生的分析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能更好地反映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全面地评估他们的综合素养,也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表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可以采用口头答辩、项目作业、实地调研等方式,从不同角度评估学生的学科水平和实际能力,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降低了对纯粹记忆性的依赖,也更贴近实际社会需要。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引入一个创新的评价活动是“社会问题调研项目”。学生可以在小组内选择一个当前社会关注的问题,如青少年犯罪、网络欺凌等,然后进行深入的调研。在项目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课堂学到的法治知识,分析问题的背景、原因和解决方案。他们还需要展示团队协作能力,制作调研报告和组织小组答辩。最终的评价不仅仅包括报告的内容,还包括团队合作、口头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表现。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学生不仅学到了实际应用的技能,还在合作中培养了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我会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实行个性化评价。学生在学期初可以选择一个个人兴趣方向,如法律、社会工作等,作为个性发展的方向。教师在整个学期内,通过定期的座谈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的兴趣、优势和成长需求。在个性化评价中,学生会被鼓励发表自己对道德和法治问题的独立见解,以及他们在个人发展方向上所取得的成就。教师将这些因素纳入评价标准,使得评价更具针对性和激励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中不仅学到了学科知识,还在兴趣领域中得到了更深层次的个性化培养。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改革的建议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改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需要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更好地适应学科特点和培养学生全面素养的目标。在评价体系中加强对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考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际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价,这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道德和法治问题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际情境中应用知识的能力。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项目作业、口头答辩、实地考察等方式,这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法治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例如,在某堂课上,我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设计了一个名为“伦理决策挑战”的教学评价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学生以小组形式面对一系列道德伦理难题,如伦理医学、社会公正等。学生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问题的各个层面,提出不同的伦理观点,并最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辩论。评价不仅仅侧重于他们的结论是否正确,更注重他们思考问题的深度、逻辑性以及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这样的评价方式强调了学生对伦理问题的深刻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学校鼓励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进行深入研究,例如某学生选择研究网络隐私保护。学生在学期中,通过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参与小组座谈,展现了自己在这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我在个性化评价中不仅注重学科素养,还关注学生在兴趣领域的深度发展。学生在成功完成研究项目后,获得了专门颁发的“法治研究奖”,激励了他们在学科学习和个性发展方面的努力。

总而言之,在面对“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评价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并结合个性化评价与激励机制,以更全面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综合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枫宇. "双减"背景下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应用研究[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3,37(3):113-116.

[2] 张勋. "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J]. 情感读本,2023(3):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