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课程群“一体化三融合”教学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电子信息课程群“一体化三融合”教学模式研究

渠秋会  张凤

山东协和学院 计算机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7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课程群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电子信息课程群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为了适应行业需求和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教学模式的创新变得尤为关键。本文以山东协和学院与中兴通讯集团的校企合作为例,着重研究在深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背景下电子信息专业课程群的教学模式创新,即在校企合作一体化教学平台下,建设专业课程群“一体化三融合”的教学模式。基于“一体化三融合”理念,探讨了电子信息课程群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关键词:电子信息课程群;一体化三融合;教学模式

一 引言

“一体化三融合”教学模式,即将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融为一体,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通过校企合作逐步达成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从而构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下适用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一体化三融合”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实施过程,探索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二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目前大部分院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思路和观念比较落后,很多教师忽视实践教学而比较重视理论教学。社会实际人才需求与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较大差距。

1.教学思路和教育观念落后

很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模式仍然采比较传统,教学思路和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2.课程教学内容陈旧

课程理论课时较多,实践课时较少,而且,教学内容陈旧,企业岗位要求和学校的教学内容没有紧密结合,不能充分反映应用型院校学生的技能型人才的特点。

3.课程之间缺乏联系、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提出了“一体化三融合”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和实施策略,包括跨学科合作、项目驱动学习、实践教学环节等。

4.教学过程单一,实践教学设施不足

由于教育经费不足,各院校实训场地中工位数、设备数量明显不足,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大幅度提升。

5.师资力量缺乏,缺少双师型教师。

专业教师队伍多数没有行业从业经验,尽管每年通过“国培”、下企业锻炼等方式进行企业培训,但是还是缺乏系统性的企业实践经验,但是,“双师型”教师比例偏小。

一体化三融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根据研究需要,组织专业骨干教师进行调研,辅之以理论研究,总结其取得的成效及存在尚待解决的问题,探索适合我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一体化三融合”的教学模式。

1.打造校企组合的教学团队

要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学校教师就不能把教学局限于学校课堂,教师只有深入理解行业和企业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师通过到企业实践,使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进一步增强。同时实行校企互聘,学校为满足专、兼职教师的比例要求,弥补兼职教师的不足,可以聘请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和高水平专业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同时,企业也可聘请学校的骨干教师到企业兼任管理岗位、技术岗位等领域的相关工作。

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建立一支高水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职业院校对教师有特殊的要求,即要符合“双师型”教师条件。可以按照产教融合要求与行业企业的专家能手进行对接方式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构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课程群体系

中兴的智慧城市岗位所需技能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对应的,信息的分析与处理能力是岗位所需职业的主要核心能力,它可以通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群的学习、实践来培养。该课程群由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智慧城市综合设计实训和毕业实习等构成的一个循序渐进的体系。因此,如何整合专业课程群,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培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适应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合格学生的关键。

3.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努力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服务专业教学和智慧城市领域岗位工作实际需求为主的设备相对先进、功能相对齐全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包括“智慧城市”、“智慧公交系统”、“智慧医疗”等系统。做到虚实相结合,实际实验、实训室和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室并存,综合实训室与分岗位实训室同在,以满足多种实践教学任务的需要和提升学生实验、实训等实践综合能力的要求。

4.形成专业建设发展的有效助力

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相关课程,制定实践、实训教学计划。同时,校企协力共同完成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的完善和修订工作,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给教师提供到企业顶岗实习,参与到企业的工作之中的宝贵机会,企业也可以派送工程师到学校讲课。

5.搭建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平台,促进可持续发展

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需要校企共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平台,此平台集生产、教学、创新研发于一体,这有利于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发科研型产品,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正式的新产品、新工艺。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就需要校企共建融教学、生产和创新研发于一体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平台,这有利于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发科研型产品,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正式的新产品、新工艺。企业也可以将这些新产品投入生产获利。这样,在深化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学生、学校和企业都可以共同获利,这将有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 结束语

课题组首先在改革电子信息课程群的基础上,科学提出了“一体化三融合”的教学模式,同时提出了建立校内技术咨询公司作为专业实习基地的设想,对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实践技能、可持续发展能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为电子信息课程群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产教融合背景下,“一体化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提升了创新型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让毕业生能快速对工作岗位进行适应将推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张世良,柳粟杰. “电子信息”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35(04):436-439

【2】曾孝平,颜芳,曾浩. 新时期电子信息类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3 (1):11-18

【3】徐福荫,黄慕熊. 提升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能力“三融合”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21 (05):138-142

作者简介:渠秋会(1981.7),女,硕士毕业于山东大学,山东协和学院计算机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 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张凤(1991.1),女,硕士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协和学院计算机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 电子信息工程。

项目名称: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0GZ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