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综合素养赋能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提升教师综合素养赋能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时雅雯

山东公路技师学院,山东省济南市250104

摘要:课程思政指的是将思政教育巧妙地融入专业课程中,优化教学内容、方法,帮助学生培养价值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2022年3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到:“受教育者必须促进科学文化、思想修养二者的统一”。可见,依托课程思政来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与能力,成为教育改革未来的新方向。本文阐述了教学综合素养与课程思政的相关性,最后提出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综合素养;课程思政;策略

引言

作为学科教育的关键目标,课程思政倡导将立德树人全面贯彻于实处,同时也是指引学生健康成长、提高课程精度和培养理论素养的核心内容。教师综合素养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进度、质量。基于课程思政背景,我们将论述教师综合素养、课程思政的相关性,为教学素养提升与能力培育提供指导。

1 教师综合素养与课程思政的相关性

本质上,综合素质倡导以人为本。除了知识获取外,更注重提高学生的沟通、创新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与思政工作有着同样的目标。实践中,综合素质与课程思政是密切相关、共同促进。利用课堂活动或是课外实践,综合素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依托思想、社会教育,思政教育可以指引学生将价值观转为行动。综合素质与思政工作有同样的基础,即以人的发展为着眼点。综合素质教育倡导培养学生,思政工作倡导引导学生,其共同点在于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实践中,该种关注体现为发挥个体的优势,提供优越的学习、成长环境。一方面,促使学生在身心方面的健康;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热情、能动性。综合素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使其适应发展之需。今后,综合素质教育与思政工作仍需利用改进、创新手段,满足社会的持续变化,培养优秀的人才。

2教师教学综合素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理念过于传统

有些教师仍沿用传统模式,其教育目标尚未清晰,以灌输式为主,忽略学生的主体性。该种教学理念,很难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由于教学环境、客观因素的限制,教育目标更注重知识传授,忽略思政教育,未能将德育、工匠精神巧妙地融合于专业教学,未体现价值导向。因此,学生无法培养价值观,也得不到高质量发展。

2.2依赖讲授式教学

传统模式下,教师倾向于知识传授。新媒体时代,讲授式教学十分注重教师的角色,却并未重视学生参与。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缺乏主动的反思、探索。该情况下,学生的兴趣、内驱力均会得到降低。同时,讲授式教学更多是沿用传统的教材,很难满足各个群体的学习需求,忽略个体差异性。为此,有必要立足职业、市场的需求,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中,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能力。

2.3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教学活动中,部分内容过分关注理论知识,忽略实践应用、实操经验。为此,遇到困难也就很难灵活地应对。伴随行业的变革,一些教学内容逐渐与行业需求背离,其教学内容跟不上行业发展,无法做出变动、更新。其结果,毕业后学生无法顺利地就业。另外,教学中未注重引入实际案例,使学生无法将知识和现实应用进行结合,缺乏案例实操、项目锻炼。遇到问题时,学生也就不懂如何解决。

3课程思政下高职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提升路径

3.1促进思维创新

创新是人类和社会进步的灵魂。思政课教师要适时地创新思维,有敢为人先的胆识,杜绝因循守旧的桎梏,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对教学内容、形式进行领航,保证课程思政中马克思主义的全面覆盖,加强课程思政的引领、感染力。思政课教师除了真学、真教马克思主义外,还应当对教学内容、理念以及方法作出创新,争做教学改革的领军人。立足现实,提高教研能力,为思政建设注入新的血液。思维新,一是体现于教学内容上。思政课教师应当跟紧时代步伐,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中国化成果融入其中,增强学生对新思想的认知。二是体现于教学理念上,结合时代要求对教学理念作出更新,指引青年学生树立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三是体现于教学方法上。思政课教师需结合思政课现况,了解教学规律,创新方法、形式,保证教学效果。

3.2厚植家国、教育情怀

家国、仁爱以及传道情怀不仅是重铸精神家园的重要沃土,是立德树人、思政育人的根本,而且还是激发专业课教师内心教育情怀、加快课程思政的动力。对思政课教师来说,家国情怀可以为课程思政增添新的发展动力。为此,思政课教师需要和其他教师热情交心,激发教师心中的教育情怀,为思政建设提供可靠的基础。作为民族振兴的筑梦人,思政课教师应当以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用情、用心,以文化和情怀育人,促使学生培养心忧天下的远大情怀,关注社会现实,在学生内心埋下真善美的火种,做到筑梦、圆梦。

3.3 善用在线平台,提升思政课有效性

一是利用“互联网+”与慕课、学习通等线上平台,为教学提供和谐的互动平台。教师需要彰显新媒体平台的优势,立足学生身心规律,挖掘课程思政中有价值的元素,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在缩短距离的同时,强化育人实效性。二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立足学习需求,利用大数据对学生各阶段的学习画像进行分析,促进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有机整合,提升教学品质。

3.3及时反思,展开交流讨论

教学反思,即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方式、效果以及学习情况作出全面地反思。一方面,反思能力能够暴露出教学中的短板、不足,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教师反思教学方法究竟是否和学习特点相符,能否调动学生的反思热情与能动性,能否达到课程思政之目标。利用反思,教师能够持续地改变之前的教学策略,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另一方面,教师需要立足学情,搜集学生在各阶段的反馈意见、课堂表现、成绩,体现思政教育最大的优势。要从学生需求入手,将思政元素融入学科教育中,与同事一起做好反思,分享教学中遇到的挑战,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

3.4拓展教育视野

有了开阔的思想视域,教师才能讲出思政课的味道。开阔的知识、历史以及国际视野,能够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唯有掌握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站稳立场、观点,才能拥有广阔的视野,夯实理论功底。而思政课教师也应当把握华夏5000余年的文明史、170余年的近代史、40余年的改革史,才能打开清晰的历史视野,以史为鉴。在命运共同体的当代,思政课教师也应当把握政治、经济热点的背景与利益关系,站位高远的国际视野,才能回应学生的国际疑虑,帮助学生端正自己的中国立场。

3.5守住底线,严于律行

立德树人是落在思政课教师身上的伟大使命。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引领者,理应做到“美其道”“慎其行”,用严格的标准去自我要求,促进表里如一,为课程思政建设打下坚定的职业标杆。同时,思政课教师也应当善于律心、严于律行;将党的要求贯彻于心,坚决不碰红线,不突破底线,守住每条规矩。在三尺讲台上,严格框定自己的言论,促进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的高度一致。

结束语

总之,教师综合素养提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课程思政下,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方式、效果。为此,有必要从拓宽视野、注重教学反思等方面,提升教师的素养与教学能力,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宗俊秀.基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13):232-233.

[2]张珊,王媚莎.基于高职教学改革反思提高教师教学能力[J].现代职业教育,2021(30):208-209.

[3]陈丰丹,王思颖.协同视角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1,30(4):21-24.

[4] 彭荔,潘昱州.课程思政对思政教师的新挑战、新要求与新定位 [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