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播爱的种子 点亮孩子“心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3

撒播爱的种子 点亮孩子“心灵”

李健

东莞市南城阳光第三小学

【内容摘要】

值此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迎来发展的新篇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师肩负着传递知识、启迪智慧、塑造灵魂的重任,应当秉持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品质与道德水平。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更是孩子心灵世界的播种者,承担着撒播爱的种子、为孩子的心灵世界注入温暖与光明的教育重任。爱是一切教育的起点,责任是教育的体现。在教育这一片沃土上,撒播爱的种子 点亮孩子心灵 !

【参考文献】

雷夫的《第56号教室》、《人民教育》杂志

关键词:爱与责任 尊重人格 人文关怀 终身学习

师者,既为师,又为范。立足三尺讲台,肩负教育之责,滋养学子心灵;迈出讲台,行为世范,彰显师道风范。教师既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与建设者,也是万千学子道德基因的转接者,更是帮助青少年追求人生理想的指引者。

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真谛其实就是引导一个人寻真、向善、变美的过程。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我由不喜欢到喜欢,初入行时,觉得这工作是那么的琐碎,繁杂,甚至有时觉得有些厌烦;曾几何时还有过想放弃的年头,可每当看到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我就想起了父亲对我的教诲:“凡事贵在坚持”。虽然患得患失,我终究是坚持下来了。作为一名扎根教育事业的普通教师,自从事教育事业以来,已有二十余个春秋。我深切地体会到,教师这一职业的物质生活水平虽然相对清贫,但是精神生活一直以来都是无比充实的。本着:“平平凡凡,做好本职工作,但求问心无愧”的原则,我感到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的幸福指数是在不断增强的。当我将一丝一毫的辛勤付出,化作滋养花朵的甘霖时,我收获了花朵绽放的喜悦,让我切身感受到一线教师的成就感。

一、读懂家长与学生的需要

要把本职工作做好,就要得到家长和学生们的认可,要得到家长和学生们的认可,就要懂得家长和孩子们的需要。家长需要的是什么?我想就是老师的一份责任心;孩子需要的是什么?是老师的关爱和鼓励。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言:“欲将阳光撒播于他人之心,自身先需怀揣阳光。”在我看来,每位教师的师德即可比作这“阳光”。我从入行以来,一直都是担任小学五六年级的语文兼班主任的教学工作。今年9月,我接手五年级的一个新班,开学前两个星期,我每天早早来到教室,尽量多呆在教室,把时间花在安排班务工作、了解班级的情况和孩子个性、特点上。对于一个新班,两个星期下来,我基本上摸清了班级情况。在第三周家长会上,我对家长进行了班情况的系统分析,这学期怎样抓好班级的管理和教学的规划,我对家长们说:“要多给孩子一份耐心和信心,我们要尽起做老师和做家长的责任,多关心爱护孩子,把孩子培养好了,也是一笔财富,让我们一起努力,使孩子健康成长。”我把话说到了家长的心坎上,也把老师的职责毫无怨言地承担起来,这样我赢得了家长的信赖和支持。

二十余载教师职业生涯的磨砺,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事业本身就是一份爱的教育。教师之爱与众不同,她超越了母爱、友爱,更胜过情爱。确乎如此,母爱有时易陷入溺爱,友爱需以回报为前提,而情爱则属专一且自私之爱。相较之下,师爱则属于严与爱的完美交融,一种充满理性、积极主动的爱,富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每一个班级总会有那么几个“难教的学生”,这是无可否认的,十只手指有长短,要么家庭问题造成的性格扭曲;要么是智力低下成绩不理想的;要么是活泼好动难以安静的┄┄面对这样的孩子,没有爱,没有信心,没有智慧,教育、教学的工作是难以开展的。班上的小悠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当我第一天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把教室扫视了一遍,我还没开声讲话,就发现有一双瞪得大大的呆滞的目光在一动不动地看着我,我心里咯噔的一下想:这又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学生,又有得磨的了。在接下来的几天观察中,我发现这小悠都不爱说话,班上的孩子也不愿意接近她。不光是因为她成绩差,更主要的原因是她个人卫生极差,上课时,不停用手去撬手上、身上的疤痕,用纸巾擦血迹,浑身发出一股腥臭味,就连她的本子也有股臭味,根本就没心上课。说真的,真有点让人恶心。面对着这样的一个学生,我陷入了沉思:“做好自己的工作就算了,一两个这样的学生是正常的,教得多少就多少吧,反正只教她两年;作为这个班的班主任,我能放弃不管吗?我还要教她到毕业,不管的话,毕业考她能合格毕业吗?”强烈的责任感,让我意识到,我不能放弃我任何一个学生。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她注意力不集中时,就走到她身边,轻轻摸摸她的头或拍拍她的肩膀,时不时提醒她,发现她能按时完成作业,能把书背出就及时鼓励,给予她信心。我及时与她家长取得联系,先肯定了孩子的作业做得不错,书也能背出来,再跟家长讲,孩子的皮肤生病了,看医生了吗?建议家长带孩子看看中医,开点药膏擦擦等,家长也很配合;我也教育班上的孩子,要团结友爱,对于有困难、有缺陷的同学要乐于帮助,不能取笑和孤立他人,把“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作为班规其中一条。慢慢的小悠愿意开口说话了,虽然声音很小,但我还是那么的高兴,我想这是她在进步了,我的付出也有所回报了,只要我继续坚持,这样的惊喜是不断的。诚然,我的奉献并没有彰显出惊天动地的英勇行为,但它确实是以平凡而崇高的师德光辉,在孩子们的心底播下爱的种子,为他们照亮前行的道路。

  二、尊重学生的人格

在爱的教育中,尊重体现在教育者对学生的全方位关注和认同,充分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一位学生都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因此,教师应当致力于使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适应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而不是强行施加个人意志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求教师全面理解、信任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点滴的成长与进步,用真诚的互动拉近师生双方的距离,及时给予学生肯定与支持,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2017年七月份,我顺利地送走了一批小学毕业的莘莘学子,2月份回到学校,我接受了五(2)班,于是就着手开展新班的工作,据了解这是一个无论从班风、学风来说都是比较优秀的班级,心中不免暗喜,正在我踌躇满志的时候,我竟要临时改接六(3)班,这真是犹如晴天的霹雳,多番找领导讲数说情:说什么连续两年教毕业班了,就让我休息一年吧……,可也无济于事,我还是很无奈地改接了六(3)班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学工作。此时,我突然对从事了十几年而且是比较热爱的教育工作产生了一种厌烦感,忘了什么教师是天底下光辉的事业,忘了教师是“一碗良心饭”,更忘了老夫子的“有教无类。”

   那段时间,我对班主任的教学工作很不上心,情不自禁地给学生贴上标签:成绩好、思想好的为优等生,顽皮捣蛋、成绩不好的学生简直是烂泥、像傻子,因为有了这样的心理,走进教室和教学时总有一种无奈感。

  小涛就是这样一个调皮捣蛋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个子矮小,五官也长得小,闪着一双大眼睛,活像一只精明的大老鼠。他爱举手回答问题,但总爱说一些不着调或流里流气的话,不是惹得老师生气就是惹得全班哄堂大笑,他就以此来打断老师的课堂,引起关注,更甚的是别的同学回答时他就插话,每每此时,我就狠狠地白他一眼,不耐烦的说:“真是多余的家伙,”之后要么不是罚他站着听课,就是不给机会他发言。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一个学期已过去,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开学一个多星期后,教师节便到了,为了摸清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对老师接受情况,在第一周授课结束后,布置了一篇周记,题目是:“对老师说说心里话”,并对学生保证:好的、坏的都可以说,意见也可以提,老师绝不怪罪责罚,目的是搞好班级,与大家共同进步。当周记交上来后,我看到小涛在周记本上是这样写的:李老师,我喜欢你亲切的笑容,喜欢你上课时的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但我不喜欢你说:“你是多余的”这句话。我为什么是多余的呢?老师,每次听到你说这句话时,我都很难过。我心头一震,这时我才意识到:我这样一句不经意的话,伤害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此时,我想起了在一本教育杂志看到的故事:一位盲人在夜间出行时总是手持灯笼,路人对此表示赞叹,认为盲人虽自身视力受限,却仍为他人着想。然而,盲人解释道:“事实并非如此。以往在夜间外出时,我常与他人发生碰撞。自从我开始手持灯笼,这种情况便大大减少。”路人对此感到更加惊奇,认为盲人不仅是一位心地善良的人,更是一位明智且通透的人。是的,我怎么就不能做个教学上的智者呢?能确保自己的生活、工作之路平安畅顺的这盏吉祥灯就叫宽容、理解。我怎么可以把心理上的不满发泄到对学生的教育身上呢?有教无类呀,对于小涛这样的学生,他既然有个人的想法,就一定能引导和教育好。当天放学后,我把小涛留下来与他谈心,我首先向他诚恳地承认了老师的说法和做法不是很好,也趁机引导他回答问题时要想好,不要随便选用班上同学的名字造那些不三不四的、没有意义的句子,改掉别人发言插嘴的毛病,我和他约法三章,一个星期后能改正过来,我就奖励他。小涛爽快地答应了。在接下来的课堂上,我留意小涛的举动,当他举手发言时,我把机会给他,同时提醒他:想好了吗?回答认真点,老师和同学都期待着你的回答;当别人发言他要插嘴时,我就把手放到嘴上“嘘”请认真听,示意他不要插嘴。小涛会心地笑了,我笑了。一个星期后,我实现了我对他的诺言:奖励他一套文具。教师节也到了:那天早上,我早早来到办公室,只见办公桌上放着一张贺卡,我打开一看,是小涛送的,上面写着:谢谢老师辛勤的教导,祝老师节日快乐!我的眼眶湿润了,作为一名老师,最大的成功莫过于学生对你的尊重与信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育任重道远,我当时在想:我不知道我能在教育这条道路能走得多高多远,但那一刻我是幸福感满满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那么的美妙,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才能融洽和谐。一片贺卡一片情,让我们的师生情谊融于这只言片语之间,也让我们扬起宽容这一片风帆,尊重孩子的人格,筑起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之路。让真情谱写一曲教育的凯歌。

三、人文关怀,善于发现闪光点。

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为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人文关怀与精神支持,成为引导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人生导师。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与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及实践环节,关心与爱护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进步。同时,重视学生爱的教育,帮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理解爱与被爱。特别是对待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与爱。以我所带的班级为例,有一位名叫顾同学的五年级学生,开学初期,他的成绩在班级垫底,课堂纪律较差,时常打断他人发言,经常引发同学间的矛盾,对学习缺乏积极性,不做作业,各科教师都感到颇为棘手,同学们也普遍比较排斥他。我曾与他进行过多次私下的沟通,期间也联系过他的父母,但是并未达到预期的结果。在不断沟通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这个顾同学严重缺乏自信。家长做甩手掌柜,认为他孩子读书学习是学校和老师的事,这可真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五月中旬,班级要为才艺展示准备节目,在与顾同学父母沟通中,我得知他一直有在学拉小提琴,于是我让他报名参加小提琴独奏,在才艺展示时,由于顾同学的专注和卓越的表现,我们的班级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原本是班长负责领奖,但我却故意让顾同学去领取,全校师生也因为他这次优秀的表现,给予热烈的掌声。次日,顾同学来到我的办公室,害羞地告诉我:“李老师,我要感谢你!我自从开始上学以来,第一次登上了领奖台,并且得到了台下很多人的赞扬和认可,让我感觉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我以后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表现更好!”听到顾同学的话,我轻轻地抚摸了他的头,然后对他说:“好孩子,你真的很棒哦,你这次的小提琴表演给老师带来了一个很大的惊喜哦!既然你能够把那么难的小提琴都拉得这么好,老师相信你一定也能把学习轻松拿下,老师很期待你以后的表现,希望你能带给老师更多的惊喜!”自那次办公室谈话后,我和班里的同学、任课老师都能够明显地感受到顾同学慢慢开始有了一些好的转变,这些转变虽然很细微,但是顾同学整体是一步步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爱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善于发现闪光点,“以火点火火愈明,以爱知心心愈爱”。呵护童心,倾注师爱,点亮教育之路。

四、终身学习,提升自我。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需秉持终身学习之理念,不断提升自身思想品质与道德水准。身处一个倡导终身学习的现代社会,教育领域亦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因此,为更好地与时代发展相同步,促进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教师需要致力于终身学习,持续更新与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专业知识与教学方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化与提升。在师德建设方面,教师应强化政治素养,提升道德品质;与此同时,努力提升业务水平,持续学习,不断完善知识体系,促进个人教学能力的增长,勇于寻求创新与突破,持续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时代前沿,坚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之路。同样在教育的专业知识方面也要不断地学习,俗话说:要给学生半桶水,老师必须具备一桶水。因此,要利用业务时间和节假日不断地学习相关的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在全国杰出教师魏书生老师的影响下,我掌握了收获各类人才、收获学生真挚情感、收获科研成果的“三重收获”的正确教育理念。还有他的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秘方“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在读雷夫的《第56号教室》,让我学会在教育上怎样做得更精准细致、全面有效。这本书中讲了六个方面的内容:一、以信任为基础打造文明班风; 二、建立公正合理的处罚制度; 三、调整认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四、合适的方法让学习如此快乐; 五、让阅读的气氛充满教室; 六、培养学生一生用得上的技能。这让我认识到,对待教育工作应当多一分耐心,当学生们犯错时,不应当一味地指责,而是应当积极进行正确的指引,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所在并且积极改正。《人民教育》、《师道》、《小学语文》等教育杂志上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教育故事、教余锁记,每每让我感同身受。不断的学习,让我收获了教育教学的智慧,引导我在教育和教学的旅程中持续调整自己的节奏,深入研究学习和教学的法则,在不断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深切感受到教书育人的喜悦与美好。

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老师们脸上却永远挂着晨曦般的笑容,当听到学生对我说:“老师,我考上了某某中学的公办班;老师,我接到了中山大学、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老师,祝您节日快乐;收到的一条条温暖人心的短信;甚至顽童为儿时懵懂无知忏悔的一个深鞠躬时,一种幸福感涌上了心头。雨果曾经指出:“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然而,让我们投身于叶的事业吧!”我深信:学生的成就,便是推动我前行的最大动力。教师的职业生涯始于辛勤付出,收获于平淡日常。既然选择了,便应毫无保留地投身其中,坚守岗位,发光发热。师德并非简单的口头宣讲,而是精神风貌的重要体现,蕴含着深厚的知识底蕴和文化修养。师德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引导,更需要每位教师自我修炼与提升。让我们在教育这一片沃土上,撒播爱的种子,点亮孩子“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