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融合模式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3

多元融合模式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任兵

(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近年来,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问题日渐突出,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破解当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瓶颈,提升培养效益亟待解决。本文旨在探讨多元融合模式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对策,通过分析当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和挑战,文章总结分析了当提出培养对策:建立多元融合培养体系、构建科学的训练与竞赛体系、整合与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投入。得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已经由金字塔式向橄榄球式转变,多元融合模式下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将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关键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融合模式;培养对策

1引言

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后备人才的持续培养。当前,随着体育事业的多元化发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经历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由最初的三级训练网模式、再到体教结合、以及清华模式、南体模式、俱乐部模式、协同创新模式、体教融合模式等等。但各种模式历经发展与选择,究其根本合适才是最关键的,为改变我国金字塔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向橄榄球式转变,多元模式下的后备人才培养需要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多样性。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主体已由单轨向多轨转变、运动员出口的选择日益多元化,但是对传统模式路径依赖导致的政府和“体制内”第三部门供给依旧占据主导,由此制约着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活力与可持续发展。2020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教育部门在不同阶段参与运动员培养的形式与要求,明确了在政府层面拓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途径[1]。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破解当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瓶颈,提升培养效益亟待解决。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多元融合模式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梳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路径,希冀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多元化发展提供镜鉴意义。体教结合旨在解决运动员退役的出路问题,而体教融合是落脚在青少年健康发展上,体教融合对比体教结合更注重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理念的认知。学者们提出以体教融合为背景对后备人才培养进行相关研究,立足于多元融合培养模式。

2多元融合模式简述

本文多元融合模式指的是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采取多种培养模式,以“体育-教育-社会-政府购买”等模式多元融合下的新型体育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多元促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由金字塔式向橄榄球式转变。

3、当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

3.1培养模式单一

单一培养模式运动员成材率较低、运动项目失衡、运动员退役得不到保障等问题较为突出,如根据体育能力,体育发展和体育项目训练规律等衍生出的三级训练模式,“三级”主要分为:第一级:业余体校、体育传统学校和中小学运动队。第二级:体育中专和专项业余体校、重点业余体校及竞技体校。第三级:国家集训队,省、市、自治区专业队[2]。三级训练模式有其合理之处,如可以统一规划与管理,便于集中选拨和训练体育人才等;但其中也不乏问题的存在,如选拨与训练单一,成本与实际效率不成正比,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困难等。为解决运动员退役难题产生了“体教结合”模式,其主要形式有“校籍体训”“三位一体”及“体教结合”三种,其中“体教结合”模式主要以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为目标,但无法真正满足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3.2缺乏科学的训练体系

许多竞技体育项目在后备人才培养中缺乏科学的训练体系。这种情况下,训练内容往往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无法有效地结合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个性化训练。同时,对于运动伤害的预防和恢复,以及饮食营养等方面的知识,往往也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这不仅影响了运动员的长期发展,还可能导致运动损伤和健康问题,影响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当前的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很多时候过分强调体育技能的提升,而忽略了心理健康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这种情况导致运动员在面对高强度的训练和激烈的竞赛压力时,缺乏必要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应对策略。此外,缺乏人文素养的教育也限制了运动员全面发展,使得他们在体育生涯之外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其他领域的发展潜能受到制约。

3.3资源配置不均与浪费

人才的培养需要国家花费重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如三级训练网络模式下需要进行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花费大量的物资。在后备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问题十分突出。一些地区或项目由于经济和政策支持较为充足,能够获得更多的训练资源和设施支持。而其他地区或项目则因资源有限,难以为运动员提供优质的训练环境和设备。这种不平衡的资源分配,导致了运动员培养质量的地区差异,影响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整体的培养效果。此外,资源分配不均也可能导致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流失,对体育后备人才的长期发展构成负面影响。

4多元融合模式下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对策

4.1建立多元融合培养体系

学者们提出以体教融合为背景对后备人才培养进行相关研究,立足多元培养模式。建立培养高质量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以中间大两端小的橄榄球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在创新体教融合的基础上,以“体育-教育-社会-政府购买”等模式多元融合下的新型体育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体教融合就是把竞技人才(体)融合到国民教育体系(教)之中去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三大体系,充分融合体育与教育资源的优势,依托三大体系,实现共建、共管、共享,在青少年全面发展和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作用[3]。体教结合旨在解决运动员退役的出路问题,而体教融合是落脚在青少年健康发展上,体教融合对比体教结合更注重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理念的认知。政府购买服务与社会俱乐部的形式促进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以享受更丰富的学习与锻炼,竞赛体系更加丰富。大大促进了青少年的多元化全方面发展。

4.2构建科学的训练与竞赛体系

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中,构建一个科学的训练与竞赛体系是至关重要的。这一体系应该基于最新的运动科学研究,结合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技术能力的具体要求。根据不同年龄段和发展阶段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重视每位运动员的个性差异和特长;如年龄、性别、生理条件和技术水平。针对这些差异,训练计划应该进行个性化设计,确保每位运动员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条件下得到最佳发展。例如,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应注重技术基础的打造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而对于成年高水平运动员,则应更多关注技术细节的提升和战术能力的培养。训练体系的构建还应注重科学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结合。运用现代运动科学的理论,如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和营养学等,为训练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数据分析、生物力学评估等,对运动员的训练效果进行量化分析,以便及时调整训练方法和强度。

4.3整合与优化资源配置

在多元模式下依托国民教育体系培养后备人才的体教融合模式能够节约国家资源,运确保动员在青年时期相关培养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合理分配培养资源,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整合资源是优化配置的决策。根据行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有关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突显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寻求资源配置与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如美国AAU联盟的一级资质俱乐部具有区域性赛事举办权,我国各省市体育、教育和社会机构可通过战略合作或竞标方式向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申请建立区域竞训中心,举办并成立覆盖体育、教育和青少年俱乐部的区域联盟等新型赛事和区域篮球训练营,进一步活跃青少年篮球竞赛市场[4]

4.4加大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投入

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领域,加大投入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的关键。这一投入不仅包括经济资金方面,还涵盖了设施建设、人力资源、科技研发等多个方面。

4.4.1多元化经济投入

经济支持是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多元融合模式注重协调各方资源,加大对人才培养方面夫人经济投入。需要增加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训练设备更新、科学研究、教练员和科研人员的薪酬待遇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政府可以通过提高体育彩票的归入比例、设立专项基金、增加财政拨款等方式加大经济支持。同时,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通过赞助、投资等方式参与到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中,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加快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现代化的训练设施和先进的训练设备是提高训练效果的关键。需要投资建设更多高标准的运动场馆,更新陈旧的训练设备,引入高科技训练辅助设备,如虚拟现实技术、运动生理测试设备等,以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4.4.2人力资源培养和引进

教练员和相关专业人员是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大对教练员的培训和教育投入,多种途径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科学训练水平。同时,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教练员和专业人才,以及鼓励国内教练员和运动科学研究人员出国学习交流,提升整体训练和科研水平。

4.4.3科技研发投入

科技在现代体育训练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需要加大对体育科技研发的投入,如运动生理、生物力学、数据分析等领域的研究,以及开发适用于不同体育项目的高科技训练和评估工具。

4.4.4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投入

除了技术和体能训练之外,运动员的教育、心理健康和职业生涯规划也非常重要。投入资源以确保运动员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生涯指导,帮助他们在体育之外的领域也能有所发展和准备。

加大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投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的协调和优化。通过综合增强经济、设施、人力和科技等方面的支持,可以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提供更为坚实的培养基础。

5结语

多元模式下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创新实践。通过建立多元融合的培养体系、建立科学训练体系、整合与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可以有效提升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一是为我国竞技体育储备更多的后备人才,二是解决我国后备人才成材率低的根本问题。形成以橄榄球式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为主体,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李萌.体育总局 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_国务院部门文件_中国政府网[EB/OL].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9/21/content_5545112.htm,2023-11-14.

[2]孟凡素.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河南省竞技排球人才培养为例[J].体育科技,2016,37(4):16–17.

[3]吕瑞莹.体教融合背景下台山排球传统校后备人才培养的调查研究[D].广州:广州体育学院,2021.

[4]王宇,冯峰,杨振兴,等.“三大球”振兴背景下我国青少年篮球人才培养:美国经验借鉴与中国实践指向[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3,42(6):102-108+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