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我们的作业和评价--基于逆向设计的我校英语作业设计与评价的探究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修改我们的作业和评价--基于逆向设计的我校英语作业设计与评价的探究实践

高洁

西安长安湖滨小学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 :作业是教育改革过程中一位“最熟悉的陌生人”。作业、教学和评价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作业既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巩固和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作业的层面出现问题,一定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更会促使学生对学科产生消极应对的情绪。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我校小学英语作业的设计与教学及评价的现状,然后以逆向设计为基础,将相关理念应用到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中,希望给一线小学英语教师进行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提供参考,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作业,帮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逆向设计;小学英语作业;教学评一体

一、作业的涵义

2001年,美国学者Epstein将作业的功能总结为十个方面,即练习、预习、参与、个性发展、亲子关系、家长教师沟通、同伴交往、政策制度、公共关系和惩罚。广义作业,是指学生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包括课前预习、课堂任务和课后作业。狹义作业特指由学校教师布置给学生利用非在校时间完成的任务也就是所谓的家庭作业家庭作业可分成四种类型:练习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特定的技能,练习内容限于课堂上展示的)、准备型(为在后续课程中收益做好准备)、拓展型(将学习到的新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和创造型(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要求将整合多种知识和技能)。

二、逆向设计的涵义

“逆向设计”是由 Wiggins 和 McTighe(1998)在《Understanding by Design》一书中提出的课程单元设计方法,在某些方面,它与传统的课程设计实践有所不同。一方面,教师通常根据他们容易获得的材料(例如教科书及相关教辅资料)确定学习目标,而逆向设计则要求教师在选择教材之前确定学习目标;另一方面,在逆向设计中,必须先确定学习目标和设计评估这两项活动,然后才能计划和实施学习活动和教学。

逆向设计包括三个步骤:首先是明确预期学习结果,指依据课程标准和需要深入持久理解的内容,预测学生在单元学习结束后可以达到什么程度,这一环节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是后面两个环节的前提和基础;其次是确定达到目标的水平,一般情况下,设计者在设计完目标之后就会习惯性的直接规划相关教学活动,导致教师无法监控学生是否获得了真正的理解。因此,在设计相关经验和内容之前,就应该明确学生获得理解的依据是什么,设置相应的评估标准;最后是安排相关的教学活动,确保学生通过相关活动能够获得真正的理解,使其与预期结果和评估方式保持一致。

三、我校当前小学英语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作业形式单调、多样性欠缺

我校教师布置的作业,大多需要学生抄写单词与词组数遍,或背课文,或做课后作业、试卷等,体现了教师的主观意愿。作业枯燥,很多学生没有兴趣,影响了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及个性的发展。

2.作业统、没有针对性

教师往往给全体学生布置同样的作业,这样的作业没有针对性,缺乏弹性,导致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下”

3.作业评价方式单一,教学评脱节。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并不都是完美的课堂。教学、作业和评价有着在内容、难度、要求、形式等方面的不一致。比如:教参中的要求是以口头对话为主、活动交流为主,而我们的评价要求则完全是书面的、应试的。

四、基于逆向设计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及评价探究

在以往的作业设计中,教师们的单元教学目标意识很强,但是单元作业目标意识薄弱,甚至可能不会对单元作业目标进行思考就直接对单元作业内容进行设计,而且单元作业的内容往往是依据教学内容确定的。而逆向设计视角下的小学英语作业以目标为导向,充分考虑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定成绩给学生划分等级,而是作为学生达到目标的作证,评估学生达到了何种目标,还有哪些目标没有实现,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

1.作业目标的设计

单元作业目标不是仅仅罗列事实和技巧,而是解释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学生需要具备哪些能力。首先从解读课程标准出发,其次是研读教材,依托主题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最后结合学生学情进行设计。

2.作业评价的设计

我们不是首先将评价看成是评定成绩的一种手段,应该在目标和它隐含的评价之间建立关联。单元作业的评价设计不止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更应该关注展示学生迁移能力的证据,为此,需要确定什么类型的证据证明学生达到了单元作业目标;哪些具体特征可以用来判断他们达到了哪些预期效果;选择的证据能准确判断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理解吗。

3.作业内容的设计

一线教师不难发现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会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业成绩、保持作业兴趣、减轻作业负担,其中,作业类型、作业必要性、可理解性、与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作业难度等因素对于作业效果都有明显的影响。因此,笔者将从单元作业类型、单元作业时间和单元作业难度等为切入点对单元作业的内容进行设计。

(1)作业类型的选择

小学生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考方式和角度与成人完全不同,外界世界对他们来说是未知的,有趣的,是想要去探索的。因而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也应当考虑儿童心理的特殊性,要富有乐趣。笔者归纳和实践了基础类、拓展类、创新类、实践类四种作业类型,以丰富作业的内容与形式。

基础类作业是针对单元内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一类的作业大多是语音、词汇、句法等知识的巩固与训练。

拓展类作业是基础类作业的提升,也就是学生要学会“用知识”。例如,学习关于食物的单元,学生除了掌握食物的名称,还要能够依据食物的特点进行分类,最后学会健康饮食。

创新类作业是通过知识迁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一类型的作业可以是故事续写、海报、单元思维导图等,例如学习动物这一单元后,让学生就自己学到的内容进行分享,内容上可以是介绍喜欢的动物、稀有动物、濒危动物、保护动物等,形式上可以有海报介绍,口头描述,肢体表演等。

实践类作业是增加亲身参与和体验的部分。从做中学,不仅仅是“做作业”,更是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发挥多种智能,例如小调查、小组合作、手工制作。

(2)作业时间的预设

一般来说,教师预判的作业时间通常会少于学生的实际作业时间,所以教师应当科学预估作业时间,布置合适的作业量。第一,正确认识学生的现有水平,不能以最高标准要求全体学生。第二,教师提前完成作业并记录实际完成时间,以此预估学生所需的时间。

(3)作业难度的考量

作业的难度是判断作业负担的指标之一,难度越大,学生消耗的时间和精力也越多,不仅如此,作业难度还影响学生的作业成就感。所以,在设计单元作业时,既不能都是机械重复的简单作业,也不能都是超过学生能力水平的拔高作业。如此一来,只有精准充分地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依此设计适当难度的作业,还要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结语

精心、有效地设计作业是核心素养在学校落地的新途径,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持续发展奠基。让学生的基础语言知识在完成作业中得到升华,使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升,让学生的思维在创作作业中得以发展,学生个性得以展现,学习能力和学科思维得到成长。研究实践逆向设计并在作业中注重多维评价,结合我校先进的阳光评价体系,和教学理念“教学评”保持一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希望本文可以给一线教师进行作业设计和综合评价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共同促进教学相长 。

参考文献:

[1]王月芬,透析作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刘伏敏,“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作业的设计与优化[J],小学教学设计,2021(36):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