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课程与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思维课程与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陈晓娟

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

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校教育工作一个关键的任务,但长时间以来思维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导致培养思维能力成为学校教育发展中的较大问题。故教师应针对这部分问题在小学中开设思维课程,对思维课程与学科整合进行大胆尝试。所以,基于思维课程与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将思维课程中的辩论赛和让六项思考飞入课堂等,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思维课程;小学学科;整合

引言:心理学提出,思维能力是一个人智力的关键,这也代表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儿童教育非常关键的环节。当一个学生凭借掌握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时,相当于具备了独立思考和自由判断的能力,他的个性和能力也可以健康发展。小学时期的儿童是思维形式呈抽象发展的重要阶段,故通过思维课程对其思维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高效处理问题。

一、思维课程与学科整合的必要性

(一)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完全执行党的政策方针,以提高国民综合水平,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为重心,打造有思想、有文化、有道德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然而,目前的教育情况与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加之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育不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对此,应结合相关经验,整合思维课程与学科,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1]

(二)教学改革的趋势

目前人类已经进入知识时代。在21世纪初,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均认识到国家出现的问题:一方面,知识产业比例不断增大,国家需要很多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的素质与社会的实际要求严重不符。由此提出一个学生素质培养框架。这个框架,把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作为主要内容,可见对其重视度[2]

二、思维课程与学科整合的对策

(一)把辩论赛引入课堂

现以《三打白骨精》语文课为例,分析思维课程中辩论赛的应用,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要求。

1.设计辩论主题

该文章出自《西游记》,是小学生非常熟悉的经典故事,在课堂上老师未详细讲解作者、人物和故事情节,而是开门见山的抛出课题,有针对性的设置辩论主题,使其很好契合三个主要人物:孙悟空、白骨精与唐僧。其中,老师启发学生通过“三变”探索白骨精的性格,借用“三识、三打”探究孙悟空的性格,利用“三责”梳理唐僧的性格,锁定学生论点的差异引入辩论流程,鼓励学生畅谈想法。

2.定位辩论主体

在具体教学中,老师以提问规划辩论双方的团队。当所有学生围绕某一观点形成类似看法时,可引导学生陈述自己的思路,依据思路差异导入辩论过程。

3.进入辩论赛

在课堂开始环节先用多媒体展示《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的片段,然后与学生一起理解课文,自然而然进入辩论的第一个主题:三变。

师提问:①白骨精为何吃唐僧?②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给自己设计哪些形象?③白骨精的三次变化下隐藏着哪些心理活动?④能不能用一个词语解释白骨精的性格?

问题分析:上述问题中,①、②、③提问目的是使学生更好掌握白骨精的描写方式,从而对白骨精形象留下深刻印象;而问题④目的,一方面是检验学生对文章的了解程度,能否总结出白骨精性格特点,另一方面是为辩论引入埋下伏笔。当一些学生看到白骨精的贪婪特点,另一些学生感受到白骨精的狡诈时,辩论会就正式拉开大幕。

第二个辩论的主题是“三识、三打”。

师提问:①孙悟空发现白骨精后都做了什么?②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后与唐僧有什么交流?③是否能通过一个词语来总结孙悟空的性格?

问题分析:三次棒打白骨精是课堂的灵魂,需要学生深刻理解这部分内容。其中,孙悟空打白骨精之前的心理活动、打白骨精的方式及打白骨精后的思想转变,均淋漓尽致的呈现出自己的性格特点,如聪明、果断等。通过这一方式启发学生开展辩论,不只有利于学生全方位掌握孙悟空的性格特征,也使学生明白怎样阅读与解析课文,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个辩论的主题是“三责”。

师提问: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唐僧的内心从无可奈何、坚定不移到非常痛恨,这样的变化不只强调了他的性格特征,还代表了他对孙悟空的复杂情感。因此,学生对唐僧进行性格分析时应联系白骨精与孙悟空的性格,如此提高了辩论的困难度,训练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4.开展辩论分析

辩论赛完成后,老师应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行评估,具体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辩论双方分析问题时采取的思路和方式,而评价的方法除了老师点评之外,还可以鼓励思路和方法均不同的学生开展辩论,进一步归纳具体观点;二是对学生的口语水平进行评估,主要是思路和逻辑能力,对无法顺利表达的学生,评价时应指出他们需改进之处,且在课后对他们进行独立指导。

(二)让六顶思考飞入课堂

1.深刻剖析

思维课程要求学生了解自己从哪些方面考虑问题,尝试把情感与逻辑、思辨与创造等分离。六顶思考各不相同,也形成不一样的思路。作为思维工具,可带领学生按序思考。

如品德教学的《小手拉小手》,老师教学时搬出《小公鸡和小鸭子》故事,启发学生交流“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故事讲了什么?”这就是利用六顶思考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理解问题突出感性,对问题形成直观记忆。如此思考不是完全基于实际情况,无法提供证明,只是简单传递自己的看法。学生在该环节的最初感受:小公鸡和小鸭子,你帮我,我帮你,是一对亲密的朋友,我们也要如此互相帮助。

2.带领学生搭建表达支架

在品德教学中,大部分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完成。在组建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一般4人为一组,每个人对应不同角色,形成互相合作的团队。在讨论、思考时,难免出现不同的观点与思考方式,这样强势者占有话语权,而弱势者几乎无法陈述自己的观点。若利用六顶思考方式设计沟通框架,能有效解决这部分问题。全部人基于六顶思考框架进行思考与发言,各组学生在相同时间内思考问题的一个侧面,不只能预防冲突,还可以让讨论更深刻。利用六顶思考,提高了交流水平。

三、结束语

在思维课程与学科整合实践中,思维课程不只有利于教师快速成长,还扩展了教师的教育视野。思维课程将教育教学置于开发的环境中,直指创新思维能力。这不仅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学生未来健康发展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王静静.核心素养下创设中小学思维课堂的实践研究[J].传奇故事, 2023(31):57-58.

[2]王小玲.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创新思维培育[J].天津教育, 2022(9):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