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学数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在实践中“学数学”

刘梦婷

龙岩南城小学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说明了数学学习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应用也是顺应将来社会生活的必要技能。数学知识是从生活实际中习得而来的,所以数学应更强调在实践中学数学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点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基本途径。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趣,体会生活中的数学美。

关键词:实践小学数学,途径,策略

(一)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兴趣,获取数学知识

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导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应提前了解教学重点目标,通过生动的图文、音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中这一课中,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从生活中了解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三角形等,并从中总结这些图形的特征并加以运用。本节课,我从学生上学期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中,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平面图形可以从上学期学过的立体图形中画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联系,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让知识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来。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孩子们从正方体画出正方形,从而得出正方形四条边相等,4个角相等的结论;在长方体中画出长方形中,让学生得出长方形4条边不同,相对边相同,4个角相同的结论;在圆柱中画出圆,同时渗透出球不可以画出圆的事实,及时纠正学生的定式思维。同时让学生辨别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扁扁的只有一个面。在教学三角形中,通过三根木棒首尾相连,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的特征。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让学生通过推拉正方形、长方形的木棒,从而发现将两条相对木棒斜着摆呈平行四边形,同时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4个角是不同的,但相对两边一样的结论。在平面图形的教学中设计了一个七巧板的内容。在教学七巧板内容,让学生自己拼出不同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不同特征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实践中教学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是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

(二)创设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体验

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他认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一般理解。他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发现法,实物操作、表象操作、符号操作三个阶段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三个阶段。实物操作则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来完成,表象操作、符号操作为补充配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明要将理论知识实践化。

例: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二十以内进位加法》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凑十法。在教学导入中,我以运动会为背景,通过分水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出示情景图,箱子里有9瓶水,右边有6瓶水,问一共有多少瓶水?在教学过程中会用小棒比做水,让学生先通过实践操作,得出一共有多少瓶水,如从九开始再连续数6根小棒发现一共有15根;二先左边摆9根,右边摆6根小棒,将左边的4根放入右边的6根凑成时发现有15根;或者在摆左边的9根,右边的6根,将右边的6根拿出一根放入左边凑成10根,最后发现有15根。以上二三种方法就是凑十法的算理。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懂得将数字凑成10,就是在动手实践中明白算理。清晰直观地了解凑十法,从而为接下来学习九加几,七加几,六加几、五、四、三、二加几奠定基础,为接下来学生计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如在教学排队问题是可以提出两种不同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画图的形式重点理解。在列式中考虑是否需要“加1”或“减1”的理解。1.小明从左数排第三,从右数排第四,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呢?2.小明的左边有两人,右边有三人,这一对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问题中,可以让孩子通过画圆圈来理解问题,通过符号操作解决两种问题。学生通过画图发现人数一样,问法不同导致列式不同。第1种问题通过画图学生发现,小明一共数了两次。每人只能数一次,所以要减1,3+4-1=6人;第2种算法小明都没有数到,所以要加一次。列式为2+3+1=6人。通过两题的比较让学生明白通过画图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排队问题的理解,同时也丰富学生对数学不同问法的认识。

(三)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数学知识教学都是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在人教版数学课本中,以一年级教学内容为例,认识立体图形是为学生认识平面图形而奠定基础,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为20以内的退位减法奠定基础;凑十法上是为了学习破十法奠定基础;几个相同加数相加为学生学习乘法口诀奠定基础;20以内数的认识为100以内数的认识奠定基础等等。在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中,通过让学生在数字中标出个位、十位,从而理解数字的组成。如19的个位是9,表示9个一,十位十1表示1个十。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可以先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从而引出100以内数的认识。先复习19的组成,那么就是可以应是让学生试着写出35的组成,35的个位是5表示5个一,十位是3,表示3个十,所以35是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通过相同的标数位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获得学生学习的方法,掌握新知识。

   (四)只有练习打下扎实基础,稳步提升

计算是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所以掌握计算能力至关重要。即使理解题意,但不会算也没有多大意义。所以在课堂中可以利用前10分钟或者零碎时间让学生多做计算的练习,理解题,意,掌握算法。如在计算十几减九、十几减八、十几减七、六、五、四、三、二的算式,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计算,让学生通过想加算减的方式计算;也可以通过将被减数分解,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例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可以通过列竖式计算让学生辨别进一退一的计算原理,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再利用零碎时间加强计算练习,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五)合作学习,延伸思维,用数学眼光看问题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主动建构、社会互动、情境性。这就要求学生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互相交流。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主体,而是主动建构知识的主体才能达到最好学习。在合作学习,教师应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习思考,同时要合理分配活动,让每个人都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力量,在钻研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同时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当教会学生之间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遇到错误观点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纠正错误。同时可以纠正老师的看法,提出质疑,这样相互进步,相互思考。鼓励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不同角度的假设,学会自我反思与评价,在合作学习中感受知识不是绝对的,而是出客体相互作用建构起来的过程。例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不同的三角形,提出自己探究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度。思维是智力的最高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学习数学的必要条件,让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

总之,在实践中学数学,是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将头脑中的思维过程直观表现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方法。学生从学习数学开始,以符号为代表,认识数字,再用小棒直观动作摆出一些计算的原理,接着运用天平的原理,建立守恒的概念,最后利用画图找出解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这些过程都是在实践中习得获取的,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解放学生的双手。在实践中发现数学知识,在实践中体验乐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朱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实践活动》.《数学大世界》,2020.12

简洁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