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绘本:促进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载体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3

科学小绘本:促进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载体探索

陈筱

萧山区高桥幼儿园

【摘要】

《纲要》和《指南》中指出并强调:“提升科学探究能力,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是科学教育活动的核心内容。”本文中所提到的科学小绘本,旨在通过绘本的形式,借助科学探究活动,支持幼儿在生活中的所见,所做,所闻,所感,是一种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科学记录表达方式。研究通过科学小绘本载体的设计与实施,在探究性、趣味性、开放性的设计原则下,对生活类、实操类、学辅类三方面内容做进一步探究,以观察、记录、表达、分享的范式操作,通过多种模式,让幼儿在生活事实中进行科学记录、探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进一步梳理关系、提升思维能力;在自主游戏下,通过搭建的支架,从而为幼儿科学探究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

关键词科学小绘本  科学探究能力

一、问题:科学活动在幼儿园的实施现状

科学活动是幼儿园五大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幼儿通过观察、实验、记录等探究途径,不仅能提升科学探究能力,还能在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中进一步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众观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载体设计,反思教师在日常科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我们发现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 设计呆板欠趣味

大多科学活动的环节设计较呆板,语言大过操作,因环境受限,幼儿无法进行实地观察与体验,并且所提供的材料种类单一、数量不够、选择不够科学合理,这样的情况使得孩子无法主动进行科学探究,而科学活动的内容也很难在课后进行延伸,甚至在科探区利用程度不高。

  1. 支持空泛欠聚焦

在幼儿进行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的支架搭建对幼儿的进一步探究尤为重要,然而在我们对教师进行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老师反映自身对于科学领域专业知识较为欠缺。回应幼儿的疑问以及操作时,相对较空洞、片面,无法聚焦到科学活动本身,更不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宽广的探究空间。

  1. 形式单一欠多元

科学活动通常以集体教学和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多为科学、数学教学活动,小组活动多为科探区游戏。然而,孩子对大自然中所有能接触到的事物都很感兴趣,如果只将教学活动和科探游戏作为促进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载体,幼儿缺失较多的探究机会,从而无法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行动:促进科学探究能力载体的设计与实施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试图将具有探究性、趣味性、开放性的科学小绘本作为科学探究与绘画表达相融合的一种表现载体,让幼儿在生活记录、实验操作、教学辅助中通过观察、记录、表达、分享的形式,从而提高大班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c50b19c69410c760efaefbc8c4f51b6

(一)载体设计

科学小绘本是将科学内容可视化,它是根据幼儿观察到的生活现象、操作过的科学实验、学习到的游戏结果科学的记录下来。作为促进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载体,我们从三大原则和三类内容做整体的设计与思考。

1.设计三原则。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我们认为,得到幼儿的关注和认可,科学小绘本才能得以有效推广。因此,科学小绘本的设计应遵循以下三原则:探究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1探究性原则。

3-6岁阶段的幼儿,丰富的画面会吸引他们继续阅读绘本的欲望,并且给孩子带来轻松快乐的体验,而文字对于幼儿来说,不认识会被忽略并且占篇幅。因此,在绘本呈现时,我们以图为主,再辅以简单文字的呈现,当然也可适当配上一些幼儿能看懂的符号进行表现,这样有助于整个科学小绘本内容呈现的画面效果。

2趣味性原则。

兴趣爱好是驱动幼儿观察世界的直接动力,也是他们表达自己的精神支柱。因而在选择主题时,我们必须考虑幼儿的兴趣,幼儿的兴趣点在哪里,主题设计就会落在哪里。设计具有较强趣味性的科学小绘本,能帮助幼儿快速了解科学知识、强化自身思维品质,为幼儿获取到更好的发展。

3开放性原则。

3-6岁的幼儿会通过绘画完善与外部世界的交流,表达着他们最无邪的情感,且幼儿绘制出来的图案表象能够自己和同龄人理解和讲述因此,它的操作相对开放、简单,只要将幼儿在科学探究、绘画表达后,对操作材料或绘画作品进行整合就能制作成属于孩子自己的科学小绘本

2.内容三方面。

在开展科学小绘本的探索中,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和发展能力,通过调查表、问题式、文献法等调查方法,归纳了生活类、实操类、学辅类三方面内容,进行科学小绘本的具体探究。

1生活类。

科学小绘本的载体充实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大体可以分为幼儿园生活记录和家庭趣味记录。在园内,孩子们有集体记录和个别化记录,集体记录一般指向集体教育活动,如:写生活动;而个别化记录指向幼儿在自主游戏下的自发记录。在家庭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趣味记录,通过家园合作,做一些亲子实验和亲子记录,让科学小绘本也能作为亲子之间的互动方式,从而对幼儿的科学认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实操类。

实验操作是幼儿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最高效途径。而幼儿日常的科学活动中实验操作较多,班内科探区的探索材料较丰富,幼儿园内的科探坊是专门的科学活动室。因此,在诸多内容中,科学小绘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作为幼儿在实验过程前、中、后的表达记录载体,帮助幼儿习得科学经验点,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学辅类

探究活动是孩子们通过观察、触摸、品尝等多感官体验后,进行科学表达表现的活动,能训练手、眼、脑的综合能力。因此,一切有利于孩子学习的探究活动都将作为辅助方式嵌入在幼儿的学习游戏中。老师、同伴可以从中获取相关的学习内容,扩充科学知识。

(二)实施运用

从生活类、实操类、学辅类三方面内容入手,我们采用观察、记录、表达、分享四种方式,让幼儿在生活记录、实验操作、学习辅助中做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以下是操作范式:

1.生活记录——实事科探。

孩子的经验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每个物体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变化显而易见,有的变化需要孩子通过自身感知才能更好地了解,所以我们通过观察、记录等方法,让幼儿记录生活实事。

(1)先观察再记录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出发获取比较贴近的生活经验,了解相应的变化过程,通过观察的方法获得相关经验,再通过记录的方式对经验进行表达。这样的方式需要持续跟进,帮助幼儿循序渐进地习得变化的整一过程。                      

(2)边观察边记录。

幼儿对于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会有更多的探究兴趣,更强的探究欲望。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边观察边记录的方式加深幼儿对该事物的认知程度。在观察的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所观察到的内容,特别是细微的认知部分。

(3)循环式观察记录。

生活中,有些事物的变化会经历一个周期,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观察记录再观察再记录这样循环式的方式进行探索。为了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选择一些周期较短的动植物进行科学的观察和记录。

  1. 实验操作——思维梳理

科学实验是科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让孩子有亲身操作、实验记录的过程。大致分为边实验边记录、先记录后实验、先实验再记录三种方式。

1实验边记录

孩子在实验或者操作的过程中,会直接把感知到的现象用图文的方式记录。那在边实验边记录的过程中,要注意的一点是教师要清晰的了解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流程,因为孩子是根据你的提示来操作的。

在《什么东西能吸水》的活动中,图四左侧是孩子们收集的各种材料,有棉花、餐巾纸、海绵、毛巾、纱布、香菇干、无纺布、方糖……他们通过实验得知这些物品能否吸水。右侧,用“√”表示能吸水,用“×”表示不能吸水,用“?”表示不能确定。通过边实验边记录的方式,孩子们有更直接的体验,且得出的结论也更清晰。                                           

2先记录实验

先预设结果,再进行实验。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出一个假设的结论,然后再进行实验的论证,通过实验来证明结论。在进行此类活动时,教师要在前面有一个引导的过程,既能够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又能够大胆进行假设,以此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实验再记录

幼儿先进行操作实验,然后把实验中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教师要注意前期的材料准备和孩子操作过程中的适当引导,及时的从画面中了解孩子具体的操作过程。

科探区《细菌现形记》,材料提供:显微镜、拨片、手套等,幼儿先利用显微镜对细菌进行观察,再用图符的方式将看到的细菌记录下来,其中对发现细菌、是否成功进一步记录。在这类科学小绘本中,教师可以提取的信息是孩子想知道细菌为什么会存在。                           

学习辅助——支架搭建

科学小绘本具有比较强的科学性,所创作的内容都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的,我们可以将它作为幼儿学习的支架,来辅助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需要。一般我们采用以下三种模式进行。

(1)1操作2记录3表达。

幼儿通过自身的实际操作后记录的结果较为客观,再进行科学表达,这样的方式显得简单有效,作为学习辅助支架。当然在操作过程中正确的指导是尤为重要的,这关系到后续的记录与表达。

(2)1操作2记录3操作。

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的自主科学探究存在于一日生活中,孩子们通过操作提炼过程和结果并记录,再根据结果进一步操作,获取相关知识点。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多元的支架帮助幼儿全面地科学探究。比如:丰富的低结构材料、充裕的探究时间等。                                                                                                                          

(3)1表达2记录3分享。                                        

幼儿在探究过程后的记录结果有利于孩子的经验提升。在对相关活动进行语言表达后,我们往往会让幼儿进行绘画记录,教师将记录内容进行梳理,合理地运用到幼儿的学习环境中,让幼儿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成为环境的小主人。       

三、收获:科学小绘本带来的成效

科学小绘本载体的设计与实施,让科学活动本身更具多元化,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有了更高的兴趣和能力,而教师是参与者、引导者、支持者,因此专业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一)科学活动本身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科学小绘本,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

1.形式多元更聚焦我们采用观察、记录、表达、分享四种方式,通过递进式、循环式、交叉式等多元的形式,让科学活动本身的核心价值更聚焦。

2.内容丰富更趣味。科学活动本身蕴含丰富的科学元素,我们从园内、园外两个维度,通过集体学习、个别学习导向,由公共的科探坊到各班的科探区,内容更丰富有趣。

3.价值有利更深度。科学探究活动使幼儿在不断地探索交互中,自主建构科学知识,发现事物的现象和规律。其所蕴藏的潜在价值,促使幼儿由浅层探索转向深度学习。

幼儿的成长

幼儿通过科学小绘本,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感性经验,发展形象思维,且幼儿的兴趣程度、探究能力、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更好地提升。

  1. 探究兴趣浓厚了在开展科学小绘本的探究中,随着活动形式的多元化,教师的主导性降低了,幼儿的自主性提高了,因此幼儿的探究兴趣会随着探究行为更渐浓厚。    

2.科学表达具体了幼儿的科学表达主要有:归类、排序、判断、推理等,在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幼儿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经验提升,为语言表达打下良好的基础。

3.记录意识增长了随着科学小绘本的持续推进,我们发现幼儿在其他活动中的记录也逐渐丰富,特别是当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幼儿更愿意积极思考,主动地记录科学结论。

(三)教师的发展

科学活动更具严谨性,因此,教师的准备更加全面、丰富,在幼儿遇到探究困难时,能够及时给予幼儿引导,帮助幼儿在直接操作、直接感知中习得科学知识。

1.观察能力更提升。教师善于观察幼儿的每一个动作变化,发现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教育机会,向幼儿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幼儿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并尝试在实际操作、直接感知中获得问题的答案。

2.支持策略更有效幼儿在遇到探究问题向教师寻求帮助时,教师有了丰厚的科学知识底蕴,帮助幼儿开拓认识范围、提供有利支持策略,助推幼儿进一步的科学探究。

3.师幼互动更活跃教师参与的每一次活动,对孩子的已有经验与发展水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当幼儿在探究中遇到问题时,教师的隐形支持和显性支持变得更为有效,在活跃的互动氛围中,不断地调整改进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