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题教学法探究古诗文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以主题教学法探究古诗文教学

王倩

(成都天府中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在民族复兴背景下愈加重要的古诗文是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在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理论基础之上,结合初中生的特点与初中语文学科知识结构及能力要求的变化,提出了古诗文学习的主题教学法。即通过确立主题,选择古诗文文本,再对文本进行分类比较、由表及里的分析,得出结论,实现由文本表层含义理解到深层文化和哲学意义探究的升华,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主题教学;核心素养

一、前言

(一)古诗文教学的现状与重要性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却是许多中学生的烦恼。语言文字的变迁,诗词内容本身的跳跃性,以及时代环境的隔膜造成了古诗文阅读的困难,导致中学生丧失古诗文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背景下,学好中国古诗文的意义远远超越应试,还能够建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这对于尚处于三观形成期的中学生尤为重要。

(二)主题教学的概念

面对古诗文学习这件既困难又重要的事情,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应对才能真正对学生有所帮助,笔者提出一种主题式古诗文教学探究法。关于主题教学模式的探究早已有之,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早在2002年就提出并出版了关于主题教学的专著。她在过去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背景下,从“大语文观”和为学生打好“人生的底色”的角度,本着“拓展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重组知识结构,构成学生知识的新编码、语言密码与思维密码,从而生成富有哲学意义的人生理解与价值观”的原则,以最终让学生自身言语与精神发展为旨归,提出了主题教学的教学模式。这里的“主题”不是单指文章的主题思想,而是一个能够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统摄起来的词语,它“可以是文本来确定的,也可以提炼于文本,独立于作者的由师生‘读’出来的,属于‘含义’‘意义’的这些词语……总之,从哲学的高度归结起来,就是指那些属于‘人生意义’的‘词语’”。主题教学就是以“积累、感悟、创造”为形式,由一个主题将学习材料及内在价值意义串联起来,“统整成一个‘集成块’,由个及类,由类及理,个性与共性相融,从而形成立体的主题教学的整体效果”,实现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的课堂。

(三)本课的实施背景

窦桂梅老师针对小学生语文教学提出了主题教学,对于年龄更大、拥有更多知识积累、思维也有了更大发展的初中生,主题教学是否仍旧适用?答案是肯定的。笔者在窦老师提出的主题教学理论基础之上,结合初中生的特点与初中语文学科知识结构及能力要求的变化,加入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理解,进行了主题式古诗文教学探究。即将零散的单独的古诗文通过某个主题聚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然后对之进行更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二、方法

(一)选择主题和文本

  1. 选主题

初中生的知识积淀更丰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可以超出最贴近生活的情感、价值、意义,而走向更为广阔的领域。因此,这里的“主题”不仅限于窦桂梅老师所提出的哲学范畴上关乎人生意义的词语,比如思念、苦难、勇气、青春等,它还可以是与文本相关的任意一个要素,比如体裁、作者、内容、时代背景、语言风格等等;它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短语或句子;按照体裁可以提出古体诗、乐府诗、绝句、律诗、词、曲、叙事散文(包括游记)、写景散文(山水小品文)、笔记小说等主题;按照作者可将作者个体划为一个主题,例如将主题定为“陶渊明的诗文”“李白的诗文”“苏轼的诗词”;按照内容确定主题则更为丰富,可以是诗文涉及的时间、地点,比如“黄昏的诗歌”“春天的诗文”“玉门关的诗词”“长亭的诗词”等主题。

主题的确定可以针对性地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较为熟悉的方面来进行,也可以抓住文本阅读过程中产生灵感生发开来。

  1. 选文本

确定了主题之后,即可选择相关文本进行研读。文本的选择原则是紧密联系主题,在共同的主题之下又要体现变化。比如主题确定为“边塞诗”,所选择的文本必须是边塞主题的诗歌,同时尽量选取不一样的边塞诗,比如从时间上来看,不同朝代的边塞诗都要尽量选取;从空间上来看,东南西北各个边塞的诗歌也要兼顾;从写作者来说角度尽量多样,汉族诗人和少数民族诗人均可选择;从表达情思来看,建功立业的报国雄心以及对战争的厌恶、思乡都要选择。

(二)围绕主题探究文本

选定主题和文本之后,即要对文本进行探究。在研究对象总量较多时,第一步是对之进行分类,分类标准要依据所选文本的具体情况而定,通过分类找到文本的联系和差别,然后获得对文本条分缕析的理性认识,再围绕主题由表及里地分析文本的内容、情感以及背后深层的文化内涵或哲学意义。按照思想情感不同分为三类,如下:

①时间流逝的惆怅感叹:晏殊《渔家傲》、李煜《浪淘沙》、杜甫《登高》

②思念亲人的寂寞愁苦:李白《渡荆门送别》、孟浩然《宿建德江》、张继《枫桥夜泊》、李煜《虞美人》、李之仪《卜算子》

③历史兴替的人生感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杨慎《临江仙》

让学生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以及同类诗词中共同之处的找寻分析出以上三类诗词的情感。然后再深入一步,提出“为何江水能与诸多情感产生联系”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调动各方面的知识进行文化溯源,最终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①江水一去不回的流势让人联想到时间、历史的逝去;

②江水流动的不绝之态让人联想到愁思的源源不断;

③古人常走水路,羁旅在外自然容易思亲思乡。

最后,再由文化的层化升华到哲学意义,思考所探究的对象于自身的意义:进行了“古诗词中的江水”主题学习后你有何感悟?学生感悟如下:

①逝者如斯夫,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②王朝更迭,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人们大都湮没于历史的烟尘中;

③人生苦多乐少,我们应清醒地去面对和接受。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研读,已经把古诗文中江水所蕴含的哲理理解得十分透彻,正如罗晓晖老师在解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所说:“人活着就渴望建功立业,有所作为;但在永恒的时间和自然面前,人是无力的和渺小的,再辉煌的功业也终归是云烟过眼,死亡将取消一切。”

(三)归纳总结

最后,将确定主题和文本、围绕主题探究文本的过程再回顾一遍,强调重申主题教学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最终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认识主题教学的价值并掌握其方法。

三、总结

通过主题教学的方法进行古诗文教学不仅由内而外地扩展了知识范围,还开掘了知识深度,训练了思维能力,最终指向文化层面和哲学意义,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这是主题教学的优势。但同时必须承认,主题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理解领悟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尤其是在古诗文本来就是教学难点的情况下,进行古诗文主题教学就更加困难。鉴于此,在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都有明显进步的初三年级或高中阶段进行古诗文主题教学可能更为有效。

参考文献

[1]窦桂梅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74.

[2]窦桂梅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46.

[3]窦桂梅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46.

[4]罗晓晖 方法与案例:语文经典篇目文本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