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境化教学环境创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境化教学环境创建

李燕凤

广西苍梧县岭脚镇初级中学邮编:543105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对中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时,应当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行为规范,从多个层面上加强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学会尊重和帮助他人,明确个人在社会群体中应担当的职责和应遵循的规则,从而确保人格健全,为后续成长奠定基础。而情境创设作为重要的授课方式之一,教师应当灵活运用,来提初中学生在各个场景下的思想品德,培养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化;教学环境;创建

引言

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在课堂中展现情境化教学,是现阶段中教师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教师要学会发挥出情境化教学的作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灵活应用此教学手段,促使学生能在情境化教学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从而对学生未来人生产生积极性的影响。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境化教学意义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境化教学通过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情境化教学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领悟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情境化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情境化教学注重团队合作,使学生在相互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情境化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有利于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学质量。情境化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助于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目标。

2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

2.1坚持成绩导向,缺乏正确的教学认知

在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期间,部分教师坚持成绩导向,以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标准,而新课标更加强调课程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因此,以成绩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未能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究其原因,教师的教学认知相对偏颇,没有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是多元的,没有将核心素养、新课标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仅仅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层面的发展,而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的发展则相对不足。

2.2教师教学观念急需调整

教师的教学观念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行为。传统的应试主义教学观念对教师的影响依然存在,这直接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在更换新教材、颁布新课标后很多教师还是在“穿新鞋走老路”;部分思政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固守着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学情的关注不足,教与学之间的契合度存在问题,甚至导致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非常被动,这既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势必会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境化教学环境创建策略

3.1利用问题化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分析

为了能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朝着高效化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分析能力,教师可以采用提问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养成自主思考与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例如,在教学《情绪的管理》这节课时,为了能让学生认识到情绪感染性和掌握情绪管理与调节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我控制情绪能力,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化情境对学生实施引导,使学生能在探究过程中理解正确表达与管理情绪的意义,掌握合理调节情绪的方法。鉴于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场景,使学生能进一步认识到情绪给人们带来的影响,通过提出问题:坏情绪对我们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发现坏情绪的负面影响,科学地采用合理的形式解决坏情绪的问题,使学生能在情境化教学中掌握更多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分析与学习能力的提高。

3.2结合时事热点创设生活情境

初中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未成年,而未成年人往往存在社会经验不足、事件阅历不足、人际交往浅薄的各种问题,其思维方式较为简单且对外界信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重、思想易转变、思维方式不固定的特点来创设生活情境,利用互联网创设时事热点情境,找准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并能够提高学生讨论热情的事件。比如,疫情管控放开后大家的看法。同时,这也可以与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合理利用网络这一单元进行结合,让学生们自主讨论网络的弊端与优势。另外,教师还可以寻找网络上分析此次国家放开管控的相关媒体报道,再寻找一些在放开后人们生活变化的相关视频进行播放,主要表明人们在放开后的态度、情感以及行为变化,让学生了解国家集体的大方向变动,再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在面对各种变化时应保持怎样的态度和做法,进而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

3.3以主题实践情境活动为载体,重视学生的感受

一味地进行知识讲授只会让学生感到无趣和厌烦,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吸收。为此,教师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主题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生成,将学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修养与品行。教师可以围绕成长、友谊、法治、公民义务等主题开展主题演讲活动,让学生自主搜集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和思想情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理念以更加动人的方式表达出来,帮助学生明确中学生应当具备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义务,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模拟法庭的活动,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典型“案件”,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化身为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被告、辩护人等角色,并在“法官”的主持下进行举证、质证、辩证等。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案例的审判,能使课堂“活”起来,丰富了学生的实践体验,深化了法治教育效果。

3.4通过故事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对于教学的深入和学习的投入至关重要。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他们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往往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低下和学生的掌握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不足。此外,学生往往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这限制了个人能力的提升和学科素养的发展。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情境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欲望。例如,在讲解《友谊的天空——友谊与成长同行》时,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情境的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鼓励学生自主发言,分享自己与童年伙伴的有趣故事。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讲述,告诉他们友谊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对人生具有重要意义,并引出本堂课的知识点。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此门学科时,要学会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在情境教学下激发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在学习中掌握更多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斌.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2018(28).

[2]李泉福.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优化[J].新课程研究,2019(5).

[3]何克安.“情境教学”使道德与法治课活起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情境教学法运用的优化策略[J].新课程(中),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