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慢下手  静等花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且慢下手  静等花开

盛新竹

浦江县南苑小学  浙江省金华市  322200

外来务工子女无论是在学校和社会都是一个弱势群体,对于这样的一个弱势群体,我们作为老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用真诚的心去和他们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他们在需要物质帮助的同时,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宽容与关注。

谁爱这些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我国著名特级教师斯霞,将七十年的教师生涯成功的真谛归结为“童心母爱”。可以说,“关爱学生”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教育成功的关键。爱和宽容的环境,才能孕育出美丽的心灵,在那颗星子下舒婷一闪一闪,亮晶晶地成长着。是的,我一直被这样的故事感动着,触动着。

当代著名诗人舒婷说,她中学时有一次英语测验,临阵磨枪,120分的卷子竟得了113分。老师自豪地让她答一题,舒婷竟然不知所言,在老师和50多位学生的惊诧之中,她重作了一次卷子,结果只得了47分。接下来,你想老师说什么?

放学后,老师和舒婷一边散步,一边说:“你的记忆能力,连我也自叹不如。以前,我在这方面也是很受我的老师称赞的,但要是你总这么糟蹋它,有一天,它也会疲倦的,那时,你的脑子里还剩什么?”

师生两人走着说着,夜幕已经降临了,临分手时,舒婷写到:“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一眼,这时,夜空的星星正在她的身后闪烁,她自己也就成了一颗最亮的星星,在我的记忆的银河里,我的老师。”

假如当时老师以作弊惩处了舒婷,或仅仅冷笑几声,试想,中国当代诗坛还会有“橡树挺立”、“桅帆摇曳”的诗境吗?

因此,笔者在长达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一直探索着对外来务工子女爱的方法,寻找爱的途径,尽可能地从事着爱的教育。下面,笔者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谈谈教师应当如何“爱学生”。

一、理解+关爱

教师要理解外来学生,首先要了解外来学生。要掌握他们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思想活动、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情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知之深,爱之切,教师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热爱学生。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注重个性发展的年代,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思想活跃、敏锐、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即使教师的话也不一定言听计从。教师要正确看待这一现象,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理解学生,并积极创造条件,教育学生健康地成长。教师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

作为这些孩子的的父母他们为了赚钱,在很多方面不能像当地的学生家长那样关心自己的孩子。因此,作为这些“特殊孩子”的班主任,我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同时也要关心他们的生活,更应理解他们。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一种关切的行动,都会换得学生的进步,比起教师的训斥、责骂更能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由此,产生了师生间感情交流,缩短了师生间距离,学生也才会把教师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才会推心置腹地向教师倾吐自己的心声,学生才会有更多的学习的动力,向上的动力。

二、尊重+宽容

“吃一堑,长一智。”未成年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未成熟,出现过失乃至犯错误是难免的。当外来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时,作为教师且慢下手,绝不能粗暴地批评或惩罚他们,而且要善于保护学生向善向上的本质,让他们在错误中吸取教训而健康地成长起来,等待花开。因此,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面对学生的错误,该如何应对呢?

[案例2]:贾××是一个离异家庭的湖南女孩,她聪明,但敏感、多疑、脆弱、爱钻牛角尖、喜搞恶作剧、做事冲动、武断,也很容易自暴自弃。对她的教育、引导,我可费了不少心,稍不小心,可能就会惹恼了她,弄得教室里翻天覆地的。

一堂课上,我把刚批好的单元练习卷发了下去。我扫视着同学们,也看到那一张生气的脸,嘴巴里叽哩咕噜念叨个不停,还不时充满怒气地看着我,我赶快移开视线。在整个讲评的过程中,她一直未听,我也一直忍着。直至下课,我才走到她身边,她把试卷一捏,扔进了抽屉里,自个儿趴在桌上不理会我。“那我走了。”因为下一节课快上课了,于是我就不多加理会,走出了教室。

中午,午休时间,贾××把语文试卷撕得粉碎,扔得满地都是碎纸片。但我还是按捺住,没有着急。学生激动,我怎么能激动呢?来到教室,我不远不近地看着她,微笑着说:“呦,教室里何时来了仙女,撒下那么多洁白的花儿来了?”围观的同学笑了,她也偷偷地跟着乐了。我还是没有怎么理会她,便走开了,来到讲台前批作业,同学们也纷纷就位。她呢,若有所思地捡起了一些小纸片。此时,我暗示一些同学一起帮着打扫。教室里,又渐渐恢复了平静。

事后,我反思了这件事。贾××上课的念叨,午休时撕试卷,皆出于这样的目的,想引起我的注意,渲泄她内心的不满。我为什么不满足于她呢?我庆幸我当时没有大声地训斥,我庆幸我当时的平静,而给了她一次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机会,且慢下手,终于等到花开了。从她的撕到捡这一过程,都是她自己情感和思维的反应,她经历了一次道德情感的洗礼。由此,我不禁想起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孩子是受教育者,但孩子有自己的情感和思维,我们必须平等地对待他们,耐心地等待他们悔悟。  

三、激励+欣赏

爱是动力之源。学生不仅应是爱的接受者,同时,也应是爱的赋予者。因此,要使学生互爱,也是不可忽视的。主动地关心、帮助同一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同时又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这种互爱需要是人的人际关系需要中的最高层次,如果说不受排斥给人以安全感,有发言权给人以力量感的话,那么爱别人或被别人爱则给人以幸福感。

然而,由于外来务工子女由于频繁的转学,他们所接触的校园生活是各式各样的,因此,较多学生养成了很多的不良习惯,遇事不善于为他人着想,情绪上也比较不善于控制自己。因此,要达到学生之间的互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师积极创设爱的氛围,互爱的机会,适时地引导学生在互爱中成长,在互爱中得到情感的升华。怎样营建爱的氛围,创设爱的机会呢?

教师首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能仔细观察体验学生的班级生活,及时发现并利用班级中的偶发事件,有方法地协调学生的人际关系。

《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个很小的片断:新学期“我”去上学,在学校门口碰见去年教“我”的老师,她对“我”说:“喂,安利柯,以后我们就不在一起了!”走到一楼休息室的门口,另外一位以前的老师又跟“我”打招呼:“安利柯!今年你到二楼去了。以后,我再也看不到你从这里走过了!”说完,她很难过地看着“我”的脸。

读到这里,我不由得被师生之间真诚的依恋所感动。这里的师生关系是那么平等,老师们是那么热爱学生!平时的我,在外来学生身上注意到这些细节了吗?因此,我们应这样去思索:该怎样去爱这些“特别的学生”?该怎样尊重这些“特别的学生”?又该怎样的平等的态度去激发外来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自信?,我想,我们要关注身边的每一个可以挖掘的细节,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当外地学生有不一样的表现时,请记住:且慢下手,静待花开。

1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