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传承和践行东北抗联精神的重要意义和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新时代青年传承和践行东北抗联精神的重要意义和途径

刘影  张双

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

摘要:东北抗联精神是党领导东北抗日联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而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的旗帜,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精神支撑。为了让新时代青年能够继承和发扬东北抗联精神,本文从新时代青年对东北抗联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入手,并将其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探究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传承和践行东北抗联精神的重要意义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东北抗联精神;传承和践行;意义和途径

 



一、东北抗联精神的概述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致使东北全境沦陷。东北沦陷后,全国上下开启抗战行动,开启了与日本侵略者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战斗。东北抗联精神是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所彰显出的精神气节和革命品格,是特定历史时期民族精神的充分展现。东北抗联精神所蕴含的浓厚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大义是新时代青年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时代最强音,也是支撑中华民族挺起脊梁、追求光明的磅礴力量。

1.1 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东北抗联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不畏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共同组成的革命精神;是战士们崇高的精神风貌和高尚品格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革命精神的具体表现;是人类维护正义,抗击邪恶的典范,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1.2 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价值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忠贞报国、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休戚与共为主要内容的东北抗联精神是东北抗联将士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谱写的可歌可泣的精神篇章,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作为抗敌最早、坚持最久、条件最苦的英雄队伍,东北抗日联军留下了永垂不朽的英雄事迹,铸就了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不朽的时代篇章。东北抗联精神历久弥新,在研究我国人民革命斗争精神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历史过程中都具有着特殊的历史价值,对我国以及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21世纪,面对国内外局势的新变化,在继承和发扬东北抗联精神时,要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要团结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力量,推动中华民族精神以全新的姿态前行。

二、东北抗联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价值

习近平指出:“新时代青年面对深刻的社会变化、丰富多彩的生活、形形色色的思潮,更需要在理想信念上进行有力引导。”[2]新时代大学生要坚定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3]中国近代屈辱史时刻警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这个事实继承和发扬东北抗联精神并使之渗透到新时代青年之中,更有利于培养新时代青年的爱国情感,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东北抗联精神在大学生传承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1对东北抗联精神的认识不足

大学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的摇篮,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对东北抗联精神有着充分的认识,积极践行东北抗联精神在新时代大学生中的传承和弘扬。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教育的侧重点在专业课上,忽略了精神文化的教育,没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导致学生缺乏对东北抗联精神的深入了解,没有意识到继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重要性,忽略了其精神内涵的重要作用。

3.2东北抗联精神的弘扬力度不足

首先, 对东北抗联精神的宣传过于碎片化。媒体更多地将目光聚焦在杨靖宇、赵一曼等抗战英雄身上,对抗联精神的深层次挖掘不够深。此外,对东北抗联精神的宣传手段也比较简单,仍然是以传统的展馆展示、影视作品和教科书等为主要手段,这就导致了东北抗联精神的受众比较单一,很难满足不同层面的群体对信息的需求。[4]三是对东北抗联遗址的区域整合还不充分。以黑龙江地区为例,尽管东北抗联遗址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和牡丹江等地有较多发现,但其实际传播效果却不尽人意,难以引起大众的共鸣,各省间的文化资源未能有效整合。东北三省都是传播东北抗联精神的主体力量,却并没有取得理想的宣传成效,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对东北抗联文化的探讨是相当浅显的,缺乏深入的研究探索,也没有新的文化传播手段。

第四章 青年大学生传承和践行东北抗联精神的途径

4.1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理论的源头活水;实践是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离开理论,实践就会迷失方向。只有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可能有革命的行动。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一定要学习贯彻其理念,深入了解其内涵,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深入对东北抗联精神的理论研究。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东北抗联精神必不可少的途径,只有进行实践历练,才能真正理解抗联精神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东北抗联精神。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人们的正确思想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只能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

[5]高校要充分发挥东北抗联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引导学生通过现场实践切身感悟东北抗联精神,并将实践成果转化为理论输出,通过大学生红色宣讲团等组织,扩大东北抗联精神的宣传力度。新时代大学生应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感悟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在生活中发扬抗联精神,带动身边的人,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4.2积极参与具有东北抗联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

牡丹江师范学院作为中国抗联研究中心,有着丰富的抗联资源,为打造第二课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应充分利用学校的红色资源,在学校以及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开展关于抗联精神主题的学习以及团日活动,重讲抗联故事,传承东北抗联精神;还可以定期组织学习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书籍和东北抗联英雄人物传记,并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和感悟;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东北抗联精神专题讲座以及演讲,聆听东北抗联故事,感悟抗联精神。不局限于校园,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抗联精神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参观抗联主题展览馆,东北抗联遗址,讲述东北抗联故事,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课堂,真正做到和第二课堂的紧密结合。

4.3结合所学专业学习和践行东北抗联精神

同时,还可以结合专业优势,深入学习东北抗联精神。以英语专业为例,可以通过用英语讲好抗联故事、抗联英雄事迹。利用互联网开展相关的东北抗联精神英语微电影大赛、英语情景剧等活动,借助公众号、短视频进行宣传,鼓励大学生自觉学习东北抗联精神的感人事迹。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翻译抗联史料等途径,向外传递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不仅培养了学生对红色故事和红色精神的翻译能力,传播中国文化,增强学生的奋斗精神、担当意识以及家国情怀,加深了对本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文化的认知,建立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M]. 北京:学习出版社,2003:334.  

[2]习近平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6-21(01)

[3]陈松友,吕路军.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0):141-143.

[4]孙宏,孙丽媛.东北抗联精神:实质 缺失 弘扬[J].世纪桥,2017,(09):19-20.

[5]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0.

刘影,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翻译专业本科生;张双,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讲师。本文系牡丹江师范学院2023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用英语讲好英雄事迹——学习和践行东北抗联精神的创新路径探索”(编号202310233138)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