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刘美灵

广东省 惠州市惠城区青河小学  516000

摘 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绚烂瑰宝,其中蕴含着古人丰富的言语智慧、文人之情、君子之道。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抓好传统文化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推进传统文化传承的相关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优秀传统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 渗透教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政府、国务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表示出了极大的重视。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更是鼓励要大力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多次会议中强调要在中小学阶段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小学生初步建立价值观、个人品性养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课堂上适当地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新时代下,如何通过语文教学这一主阵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值得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深究。

一、在识字中感受文化

汉字是我国上下五千年绚烂文化的精华,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优秀传统文化的至重瑰宝。众所周知,汉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仅存的表意文字,通过这一个个方块字,我们能追溯出先人造字的独特智慧,并能借此窥探远古时期先人们的衣食住行、宗法礼俗等民风民俗。因此,对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识字教学,教师应做到循循善诱,尽可能地向学生传授汉字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让其在汉字的识字过程,感受到传统文化所焕发出的独特魅力,进而培养小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就笔者所任教的一年级而言,统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虽是集中识字单元,但其中也不乏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如语文书的第一课《天地人》,出自南宋学者王应麟所著《三字经》中的“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这几句话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古代先民对宇宙万物、天地之道的思考,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朴素思想。故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生字的甲骨文形式作为教学本课的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古今汉字,找出异同处,进而不断培养其产生浓厚的识字兴趣。此外,教师在教学时,也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给学生顺势讲解“天地人”“金木水火土”等汉字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哲理,进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二、在吟诵中感知文化

诵读,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培养学生母语语感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必由之路。语文教材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载体,其中不乏有许多富于韵律美、节奏美的古诗文。这些古诗文,可谓是字字经典、句句入心。因此,作为青少年学生的引路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古诗文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精髓,在教学中,引领学生通过诵读,走进文本,做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从中感受古诗文所蕴藏的文情之美、意境之妙。

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的《汉乐府·江南》这一篇乐府诗时,用朗读提示,指导学生在朗读时应读得轻快、活泼些,感受采莲人轻松愉快的欢乐心情;学习王昌龄的《从军行》时,要读出铿锵、豪迈的阳刚之气,体悟身经百战的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壮志;读杜甫的《闻军官收河南河北》时,不仅要读出诗人初闻“收蓟北”的惊喜,还要读出其“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兴奋欢快心情。此外,还可以采取教师示范读、学生个人诵读、小组合作读以及全班齐读等多种诵读方式,鼓励学生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把握古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而更深刻地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

可见,通过采用吟诵教学法,不仅可以让学生走进作品、走进诗人,和诗人产生情感共鸣,还能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深入感知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熏陶感染。

三、在阅读中感悟文化

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渠道,可以让学生开阔文学视野,不断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和文化涵养,教师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多推荐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外文化读本,让阅读成为课堂教学以外的延伸与补充,从而不断拓宽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统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教授也曾大力倡导“1+X”的阅读理念,鼓励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增加阅读积累。可见,由一篇走向多篇的群文阅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群文阅读法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做出以下尝试。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第五课的《对韵歌》一文时,教师可以以此文为基础,顺势推荐《声律启蒙》中的其他篇目。以《声律启蒙》《笠翁对韵》为代表的古代优秀蒙学作品,声韵协调,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通过阅读此类作品,能从中初步获得汉语语音、词汇与修辞的训练。又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揠苗助长》后,教师可推荐《南辕北辙》《掩耳盗铃》《自相矛盾》等类似的寓言故事,引导学生拓展阅读面,通过经典阅读的熏陶,让其从古人的言语智慧中获得对生活的启示,进而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激发其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

四、小结

语文教育,已经责无旁贷地成为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故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抓好传统文化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通过识字、吟诵、阅读等方法,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好传统文化传承的相关教育教学工作,努力让立德树人铸就教育,让传统文化浸润童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温儒敏.如何用好“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2):4-17.

[3] 叶圣陶著;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