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细跳月》的教学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阿细跳月》的教学案例

姜莹

  南京市南站小学

案例背景】

音乐是一门人文美术的学科,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它是一门重要的美育培养学科,对培养学生的艺术涵养和审美能力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社会对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质量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要想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艺术美,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音乐学科是必不可少的。新课程改革给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和育人理念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要想培养小学音乐学科素养,就必须要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基础,主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节课以《阿细跳月》来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跳月”是彝族特有的歌曲,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这首曲子的前奏奔放热情,气氛活跃,第一部分的弦乐、笛声等重复出现,第二部分移调主题乐段,反复形成鲜明对比,第三部分又回到原调,高音笛加全队演奏,由此进入到高潮,最后用短小尾声,在渐强中结束整首曲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跳月”歌曲的欢快与热烈的情绪,基本了解彝族地域特色,并且能够掌握节奏强弱规律以及混合节拍等音乐基础知识。

【案例描述】

一、营造教学情境

教师在上课前展示彝族风土人情的图片,让学生对彝族这个少数民族有大致的了解,调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

教师:我们都知道汉族是人数最多的一个民族,那大家知道还有哪些民族吗?

学生:有回族、蒙古族、傣族等等

教师:大家回答得非常好,那你们知道火把节是哪些民族的节日吗?(让学生互相交流查询答案)

学生:白族、彝族、纳西族……

教师:同学们说对了,那今天我们就了解彝族的文化风俗,一起走进《阿细跳月》这首歌曲,这也是彝族最重要的歌曲之一,具有重要的音乐地位,我们共同来欣赏。

二、练习主题动作

教师首先让学生聆听完整歌曲,展示歌曲视频,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

教师:大家在听完之后,对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什么样的感受,或者也可以借助身体动作来表达。这首曲子的律动性非常强,我们也在视频中看到基本的主题动作,也就是单脚跳和拍手跳,这两个动作也是非常简单的,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

学生跟着教师,在音乐中加入自己的动作……

教师:《阿细跳月》除了有这些舞蹈动作,请大家来尝试能不能听出这首曲子的主题旋律呢。

学生:歌曲整体的气氛比较活跃喜庆,歌曲的拍子呈现强弱弱强弱的规律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是太棒了,我们之前学习的节拍一般是四二、四三、四四节拍多,但是这首曲子就明显不同,而是四五拍的,它是由两个或者以上不同类型的单节拍组成的,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分别是强弱弱强弱和强弱弱,现在让我们再次听一下它到底属于哪种节拍。

学生:强弱弱强弱

教师:没错,我们现在来完整听一下这首曲子,大家注意数一数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

学生:一共是14次。

教师:大家非常认真,这首曲子一个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演奏的乐器是笛子,这里主要描述了人们在月色下前往广场集会,第二部分主要是用移调的手法,再借助不同的演奏乐器来烘托人们歌舞的欢快场景,第三部分节奏逐渐加快,气氛也达到最热烈,这首歌曲通过运用不同的乐器来进行演奏,速度也各不相同,赋予了歌曲丰富的内涵,成为我国传统民俗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教师播放歌曲相关的舞蹈视频,与学生一起练习跳舞

三、拓展学习思维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彝族的传统歌曲,除了这个大家可以在课后自行查找其他民族的代表性歌曲和舞蹈,比如我们瑶族的《长鼓舞》,藏族的堆谐舞蹈等等,大家在课余时间可以探索了解(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民族的艺术文化风俗,与他人交流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

教师:音乐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今天学习了关于彝族的“跳月”歌曲,大家感受我们身后的中华民族文化,将民族文化传递给每一个人。

案例反思】

(一)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通过图片或视频来将有关的音乐内容展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和音乐情感的了解。例如,在《阿细跳月》这节课中,有许多的乐器欣赏,这是教学的难点,因为这些复杂而又丰富的音乐节奏,不是通过一两句话的讲解,就能让学生理解的,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音乐自身有一种独特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能在学生心中引起情感的共鸣。在《阿细跳月》这节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舞蹈视频放出来,同学们通过观看录像和听音乐的方法,去感受音乐氛围,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并让同学们跟着音乐去感受音乐的起伏变化,不仅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情,而且提高学生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身体律动带动音乐节拍

由于小学生的自制力相对较弱,这也导致他们性格活泼好动,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思维,让学生跟着音乐节拍,积极地运用身体的律动去感受音乐,这与小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也是相一致的,音乐旋律只有在学生全身心投入之后才能够感觉到音乐的节拍,在《阿细跳月》这节课中,教师们要让学生们尝试去模仿音乐舞蹈的动作,去深刻地体会节拍的敲打和音乐的节奏,这样也能让学生们通过身体律动来更好地记住音乐内容。

(三)选择合适的乐器开展教学

乐器演奏是音乐教师进行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它能提高音乐课的教学效果,小学生大都喜欢乐器,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乐器进行演奏时,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个人与声音的互动,还能够深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乐器具有鲜明的音色艺术性,情感的互动表达与反馈,以及乐器演奏的技巧,这些都会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当学生们弹奏乐器的时候,美妙的音色会和他们的情绪很好地融合,从而让他们对学习更有兴趣。在《阿细跳月》这节课中,与乐器的互动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不断地去发挥想象力,将自身置于当时的音乐情境之中,切实感受彝族人民在节日时的快乐心情。

总之,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特征,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从中挖掘更多更新的东西,尤其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要加强自身的音乐专业素养,多方面多途径扩充学生的知识内容,打下良好的音乐知识基础,将教学课堂氛围带动起来,尽可能多地开展师生互动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尝试自行创作,创新教学方式来提升音乐学科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