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倾听儿童表征中发现与感悟儿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在倾听儿童表征中发现与感悟儿童

朱艳

张家港市塘市幼儿园  215600

【摘要】2022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通过学习、研究《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之后,我们就一直在“重新认识儿童,把神圣的玩还给儿童”这条路上积极践行着。在不断的观察与倾听儿童的游戏中,我们逐渐的转变了理念,创设开放的环境、提供多样的材料,鼓励幼儿自由的选择,从而创生无限的可能。在倾听儿童的过程中,发现儿童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同时,也需要我们给儿童的学习提供适宜的材料支持。

【关键词】倾听儿童 发现儿童 材料支持

当我们静下心来,用心倾听孩子们的真实想法,会一次次被他们震撼。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想法、想象、需要和情感。  “表征不是绘画能力,而是幼儿思想的变化。”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表征,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特点,孩子的表征和反映是必要的倾听和发现。

一、看见儿童的深度思维

  1. 通过倾听,发现儿童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基本的思维能力,包括专注力、记忆力、观察力等。在幼儿的表现中,我们会发现在游戏中学习的能力。在倾听一个小女孩的表征中,她介绍她今天玩了什么,怎么玩的,最后提出了一个困惑:我觉得场地上乱糟糟的经常堵住,如果更多的出口就好了?我当时觉得太不思议了,因为我正和搭班老师在讨论今天的游戏存在的问题,想着要和小朋友们一起讨论,而她也发现了。在她的游戏过程中,她发现了问题,提出了问题,让我对她的学习能力竖一个大拇指。

  1. 通过倾听,正确对待儿童的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一般是指个性差异,即个体之间在稳定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包括个性、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倾听幼儿的表征,我们发现幼儿表征中也存在个体差异,但我觉得教师还是不要轻易的介入幼儿,我们要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倾听幼儿的游戏表征,同时在游戏中学会放手,学会打开心灵去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去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精彩表现,退一步再退一步再退一步。我们要相信幼儿的潜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相信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生长方式,他们是天生的游戏家、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

  1. 通过倾听,认识不一样的儿童

在倾听幼儿表征时的感受,一个词“惊叹”,惊叹于孩子们的思考和发现,如果没有听他们说,我们可能真的就忽略掉了孩子们内心的感受,错过了他的“发现”。我们班乐乐小朋友刚开始进行游戏记录的时候,她画的特别的好,但是她不愿意说话。之后的每一天我们会耐心等待,多关注她,经常给她竖大拇指,后来会说“小朋友”“太阳”“玩”,再后来她就会讲很长的句子了,我觉得这就是被尊重被肯定的动力,孩子的体验和感受的过程是最重要的。

二、看见儿童的多元发展

1.倾听游戏,了解幼儿发展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提出:“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征,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刚开始听到“一对一”的时候,我想很多老师都有一样的顾虑:一个班级四十几个孩子,一对一,老师来不及。但是,在教师一次又一次的改变中,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时间,让每一个幼儿每一天都能说出自己的游戏故事,因为我们知道,这对孩子的发展非常重要。

“一对一”是教师主动发起的一种师幼互动,它支持幼儿主动学习,支持教师对幼儿发展的深入理解、支持和扩展,对儿童和教师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倾听幼儿,支持幼儿活动

我们班琪琪小朋友对小舞台的表演情有独钟,家长也特意为她报了舞蹈班。因为这方面的特长,她经常得到认可和表扬,由此她的兴趣也就更加浓厚了。有几次我试着请她去别的区玩,但她就会站在那里,不愿意动了。她总是说,老师,我不想去。随你怎么说,她也不肯让步。我一度有些担忧她在其他方面领域会不会没有发展,但是我从指南的五大领域分析:她在小舞台的游戏过程中确实有语言的表达,社会的交往,有韵律美育的发展,规律节奏感,同时也涉及了数学方面。

3.倾听表征,看见多元发展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提出:“认真观察幼儿在各类活动中的表现并做必要记录,根据一段时间的持续观察,对幼儿的发展情况很需要作出客观全面的分析,提出有针对性地支持。”通过每天记录幼儿的游戏故事,我们发现有的幼儿每一天都会去同一个区域,玩同一样的材料,但是他在这个区域里每一天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记得又一次诗诗和琪琪一起在科学区做色彩攀升的实验,在游戏记录的时候,诗诗讲的是她如何做实验的,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她解决的办法;而琪琪讲述的是诗诗如何进行实验的,并没有关注自己的游戏。区域的神奇魅力就在于:幼儿在区域里的每一天都是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能力提升不一样;在同一个地区、同一活动中,幼儿的注意重点是不一样的。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也看出了原本支持幼儿科学发展的一个区,里面也是包含了各领域发展的。所以再一次印证了只要是孩子的玩,那就是整体发展的。

三、看见材料的适宜支持

  1. 提供自然、开放材料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 教师可以利用天然材料,如沙子、树枝等,支持幼儿接触大自然、生物和现象,积累有用的亲密经验和感性知识。自然和开放的材料对于发展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材料的选择尽量是自然生态的、开放性的,不受功能的限制。投入要数量充足,这是满足幼儿游戏需要最基本的保障,它直接影响幼儿的游戏进程。同时,将材料按类别分,按照分类显示,同一类型的材料按照不同的规格,以方便儿童自主获取材料。最后,观察儿童的图式行为,针对儿童的游戏情境及时提供适当的游戏材料。

  1. 根据幼儿游戏情况,提供材料

《0-8岁儿童发展适宜性教育》一书中指出:“幼儿在深入参与时学得最好,无论是幼儿主导的活动,还是成人深思熟虑地计划和引导的活动,其关键因素都是幼儿的兴趣和参与程度。”在五月份的时候,我们班级创设了“风筝”焦点区,我根据观察发现怡怡对于表征很感谢,但是对于当下的游戏并不感兴趣,与同伴的交流互动也有为难情绪时,我试探性地结合她的兴趣,引导她尝试做自己喜欢事。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才能为后续的游戏发展寻找契机,真正地满足幼儿的个体独特的发展需求。

  1. 材料投放的方式

材料是幼儿开展游戏的物质基础,是引发幼儿主动探究的刺激物,又是幼儿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桥梁和媒介。首先,材料的丰富并不意味着越多越好。材料丰富,适合儿童的感知、体验、操作,然而,过多、过杂的材料容易使儿童玩得分心、玩得眼花缭乱,不能集中精力进行活动。其次,材料的使用应根据孩子的情况来改变。材料不仅要考虑到所有儿童的兴趣水平,还要满足个别儿童的发展需要。我们不仅要考虑不同年龄组儿童的水平差异和需要,还要考虑同一年龄组不同儿童的个体差异

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倾听与记录,从而发现了幼儿的学习能力,透过他们所带来感叹、惊喜和成长,反思我们当下又何尝不是呢?思考我们从开始关注幼儿的表征与记录,存在着诸多困惑,到不断的尝试、实践与调整,逐渐养成了习惯,再到逐步了解和读懂幼儿的情况下,努力做好有准备的环境。儿童是天生的探索家,儿童天生就具有积极的学习力。让我们继续去倾听、发现和感悟,不断的在尊重儿童这条路上反思与前行。

参考文献:

  1. 华爱华。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方式与幼儿及发展的关系[J].幼儿教育,2008(7)
  2. 3.张博。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