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5
/ 2

高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策略探究

张学敏

府谷县府谷中学

摘要:我国教学改革事业取得了较大进步,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发生了转变,为了适应改革理念大发展,各种教学方法应运而生。高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伴随新课标的推进,教师有必要创新教学策略,结合物理课标具体内容及高中学生实际发展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进一步调整,从根本上调动高中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文章联系教学实际,简要探讨了高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策略

引言:

在教学中设置实验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究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教师需要跟随时代发展步伐,将全新的实验教学理念导入课堂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与教学设计水平,不断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亲身参加实验猜想、实验操作、实验论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实验观察分析与操作中深化对物理理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拓展知识储备,进而保证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1]

一、创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是阻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原因之一。物理本身存在大量抽象的概念,很多知识内容晦涩难懂,理解起来十分困难,给学生带来大量负担。创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通过增设趣味性导入、精心布置实验环节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在物理课上的专注度,有效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二)培养实践探究能力

物理实验教学不能依靠简单的口授来完成,而是要多给学生体验的机会,创造自我展示和表现的平台,一方面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积极主动地进行交流和互动,另一方面促使学生亲身经历多样化的思维活动,于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就会愈发明显,学习效果自然也会更好一些。

(三)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认知局限是思维的囚笼,拓展思维边界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高中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解放他们的双手和大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获取物理知识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之上,学会活学活用,有效解决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21世纪属于创新型人才,只有敢于创新才能真正攀上高峰,而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建立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之上,想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就必须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深入了解当前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策略对症下药。

二、高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一)通过趣味性实验优化教学导入

导入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前奏,适宜的教学导入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使学生进入高效学习状态,进而保证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阶段设置富有趣味性的实验,引导学生由原本散漫、被动的状态快速进入到更加积极主动与注意力集中的学习状态,调动自身感官,感知物理情境,积极思考物理问题。通过展示物理实验现象,引发学生探讨,强化课堂的开放性、互动性与趣味性,从而在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增强其学习效果。实验也有可能得出不符合学生预期的实验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产生疑惑,进而产生探究需求,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3]

以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三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为例。教材中关于滑动变阻器的理论知识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接触过的,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开展教学,就会导致学生无法深刻地理解滑动变阻器不同的连接方式所具备的物理特性。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以实验为基础开展教学导入,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的平台。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实验小组,为每个小组准备电池、导线、开关、滑动变阻器、小灯泡等实验器材,提出实验要求,鼓励学生自行开展“如何让灯泡亮度实现单调变化和非单调变化”这一实验探究活动。学生在展开讨论、进行实验后会提出很多方案,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比总结不同方案,如分压式接法与限流式接法。教师再进行细致讲解,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实验效率

近年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不同种类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教育行业也不例外。教师可以在开展实验教学时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提高物理实验效率,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或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实验器材、实验操作环节等内容,激发学生开展物理实验以及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加方便快捷地建立系统的物理实验知识网络,巩固所学知识并实现融会贯通。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物理实验,围绕实验内容制作信息技术课件,运用DIS系统为实验教学增光添色,以此提高实验效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以“研究小车加速度和外力关系”为主题的实验教学时,可以运用DIS系统对实验内容进行优化,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组装小车、轨道、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等实验操作过程,鼓励学生自行组装实验器材。然后指导学生以所挂重物的质量为变量开展多次实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将位移传感器与教室内的计算机设备相连,让计算机根据小车在不同时刻的位移变化情况自动计算出小车加速度的大小,以此简化实验环节,提高实验效率。

此外,部分物理实验虽然具有较好的教学意义与教学效果,但是由于客观条件与安全因素的限制很难在教室内进行,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可以通过学习不断深化自身对信息技术的认识理解与掌握程度,在课堂上运用实验仿真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带领学生开展仿真实验,以此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透过实验现象认识物理知识本质,优化课堂氛围,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与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素养。教师也可以利用实验仿真软件展示在现实物理实验中难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以此更好地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强实验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物理实验室基于对生活现象的探索和研究,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前,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普遍或独特的现象进行认识,用物理实验来说明生活中的奥秘。

例如,在“光的折射”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些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棱镜来模拟光的折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在讲解“静电的产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微课,让学生看到在冬季常常遇到头发被梳子吸引,脱衣服噼里啪啦的声响现象。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用被摩擦的玻璃棒吸引纸片的实验,解释静电现象,证明静电的存在,了解生活常见却又蕴含物理知识的现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理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这种情况下,广大教师必须把握物理实验的本质,贯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不断对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进行创新,有效激发学生的实践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确保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德生.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探析[J].高考,2022,(18):100-102.

[2]仇加兴.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分析[J].教育界,2022,(15):71-73.

[3]叶秋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优化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15):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