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双减”形势下的劳动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试论“双减”形势下的劳动教育

黄启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江州区第五小学 532200

摘要:劳动教育对人的一生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国家也一直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重智轻劳、不劳而获、好逸恶劳等不良风气,对青少年产生消极负面影响,导致一些学生劳动观念淡化、劳动习惯弱化、劳动能力退化,加强劳动教育,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亟待补齐的短板。所以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我们都应该让孩子们明白劳动伴随人一生重要的意义,告诉他们劳动有方式的不同,但绝对没有贵贱之分。在学校教育当中,我们应该以培养学生劳动教育观念,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为主。

课题项目:崇左市江州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双减”政策下小学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批准号:江教(2022)37号,立项编号:2022X-9)课题研究成果。

关键词:双减    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对受教育者施加一种以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生产技术知识、劳动技能为内容的知识、技能、态度、习惯和价值观整合性的素养教育活动。 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就是将劳动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合到语文、数学、品德、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中,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实践活动课程育人价值追求是一致的。它是各学科课程的延伸和优化。我们要研究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路径和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综合学习的需要和面向未来社会的需要。

学校把开展劳动教育和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就是对劳动教育融合的探究,以便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倡导在开齐课程前提下,探索开发劳动教育和其他学科融合的策略,形成成果,以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劳动习惯的效果。如何有效地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呢?窃以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劳动的意识形态

劳动与教育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长期以来,学生被日益加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压得喘不过气,导致没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劳动上。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作出了部署。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人开始重新关注起劳动教育。那么,在“双减”背景下,我们要加强家校联系,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带领孩子走向光明的道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家长的态度。老师通过班级微信群向家长提出要求:家长平时重视对孩子劳动观念的培养,孩子就会在这种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应试教育下,不少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文化成绩,认为成绩好就代表一切,其他方面能力差点没关系,从而忽略了对孩子劳动观念的培养。殊不知,“劳动才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劳动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让人生更充实。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家长要做孩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领航人,从而为推进“双减”工作和劳动教育打下坚实基础。所以我们要致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养成热爱劳动习惯,并且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

2.课堂实践与课外感受

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潜移默化地实施劳动教育。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也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无论是加强劳动教育还是推进“双减”工作,都需要强化学校主体作用。学校从学生入学之初,就要重视对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养。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设不同层次的劳动教育课,并设置一定的考核指标,让学生有目的地锻炼自己。同时,学校要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外劳动项目,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劳动,从而在校园内掀起一股“人人都爱劳动”的热潮。那就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内外劳动基地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加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和习惯,掌握一些劳动技能。

(二)加强假期学生劳动教育,通过开展活动,改变学生“骄”、“娇”两气的不良习惯,使学生学会帮父母洗碗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三)进行考评或举行活动增加学生积极性。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劳动课程的积极性,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或竞赛类活动,如:每学期举行“叠被子大赛”、“舌头尖上的美食大赛”、“优秀内务评选活动”、校内“师生劳模”等评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学会了很多做饭技巧,在学生把自己的“手艺”带给别人享受的同时,自己也很有成就感。学生从劳动比赛和实践中既增长了技能,又获得了成长。何乐而不为?

(四)各教师在自己任教的学科中要渗透劳动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教育青少年热爱劳动,培养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今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亦是成就青少年幸福美满人生的有效途径。新时代下,我们要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引导青少年弘扬劳动精神,要引导青少年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理解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当前教育仍存在着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重文凭轻素质的问题,这既不利于青少年的素质提高,也是劳动实践能力培养的障碍。因此,我们需要转变观念,树立“劳动教育从少年儿童抓起”的劳动教育观念,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劳动教育对培青少年具有“树德” “增智” “强体”“审美”的功能,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代替的。

劳动教育对人的一生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国家也一直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重智轻劳、不劳而获、好逸恶劳等不良风气,对青少年产生消极负面影响,导致一些学生劳动观念淡化、劳动习惯弱化、劳动能力退化,加强劳动教育,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亟待补齐的短板。所以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我们都应该让孩子们明白劳动伴随人一生重要的意义,告诉他们劳动有方式的不同,但绝对没有贵贱之分。在学校教育当中,我们应该以培养学生劳动教育观念,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为主。

3.理论升华再实践

作为教师,我们担当着教育下一代青年人的责任。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劳动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明确劳动教育的意义: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从劳动教育活动中总结理论,再指导实践,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培养他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也可以设立劳动月、劳动周多给学生们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劳动的快乐;在家庭教育当中,我们也可以鼓励孩子们随时随地坚持不懈的劳动,树立崇尚劳动的家风。这样孩子们才会明白劳动之于人的意义,才会懂得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总之,为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在双减形势下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我们都应该来重新定义劳动教育的内涵,重新认识劳动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