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整合幼小衔接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2
/ 2

多元整合幼小衔接教学研究

姓名:吴雨蔓

单位: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第三完全小学

单位邮编:418501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体系设计下,绝大多数教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时,只关注帮助学生掌握进入小学的重点知识内容,忽略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产生学习内驱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导致幼小衔接工作难以取得良好成效。一部分幼儿教师只是简单套用小学教学模式和行为规范,与正确教育目标有所偏离。本文简要分析多元化整合落实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多元整合;幼小衔接;幼儿教育

引言:幼小衔接工作是儿童接受教育必然经历的阶段之一。国内外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专家和学者都对幼小衔接工作做出研究。我国幼教领域的长足发展,也导致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如若幼小衔接工作未能取得良好效果,容易导致幼儿出现身心疲劳、情绪低落等现象,严重的甚至影响其终身性格塑造。

一、多元主体沟通,师生家校互动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儿教师首先要充分意识到,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为确保幼儿能够平稳进入小学阶段,促进幼教教师与小学教师之间更加高效的进行交流沟通,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可以开展专门的对话活动,共同交流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以我校为例,幼儿园与小学共用一校,可以组织大班幼儿与一年级小学生联谊合作,幼儿直接观察体验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也因此产生对未来成为小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向往,也能够对未来适应小学生活做出心理准备。低年级小学教师向学前教师反馈本届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大班学前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目标,使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更加具备适应性。还可以设计有关幼小衔接工作的调查问卷,能充分了解幼小衔接中的各种问题。比如幼儿园学前大班教师应当做出哪些方面的准备?幼儿教师应当如何开展幼小衔接工作?进入一年级后,幼儿有哪些表现?小学低年级教师和学前教师的思想观念有哪些差异?从而寻找有效的策略和建议,缩小双方观念差异,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也可以尝试举办“半日开放家长会”。通过教学活动扭转家长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忽略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传统教育观念,引导家长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应重点为学生家长宣传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为家长讲解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和要求,与家长配合完成幼小衔接工作,共同督促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1]

二、提升心理应对能力

落实幼小衔接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应对能力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心智发育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而言,很容易在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后出现严重的不适应现象。基于此,幼儿园可以设计专门的心理咨询窗口,帮助学生和家长提升心理承受能力,更好的面对学习环境的变化。幼儿从以游戏生活为主的幼儿园进入以学习生活为主的小学阶段,需要完成对应的角色转变,家长也需要帮助学生承担来自环境变化的压力。基于此,可以尝试构建网络咨询平台。一方面方便幼小衔接工作组对家长和幼儿的问题进行互动解答。另一方面,可以及时上传各种育儿知识,帮助家长进一步深化理解教育幼儿的各种心得。基于网络平台的交流活动中,遇到一些难以立即作出回应的问题,幼儿教师可以尝试组织开展针对性教研活动,共同出谋划策,解决家长的疑问,对于部分典型咨询案例,也制作成记录,方便后来参考查阅。幼儿园可以利用校园广播,为学生排解一些心理上可能产生的困惑,也能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2]

三、丰富知识储备,应对环境变化

幼儿教师可以尝试在班级内设置游戏性学习的专门区域。从教室内为学生布置以语言学习为重点的学习设计,结合趣味图书阅读、人偶、漫画卡通等形式为学生播放各种趣味知识内容,逐渐引导学生形成从趣味知识活动中学习了解知识的习惯,从而促进小学生完成由游戏生活到学习生活的转变,形成以学习探索的目光看待世界的习惯。

幼儿教师为帮助学生快速融入小学学习活动,可以尝试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能促进幼儿能力发展,丰富知识储备。以小学有关“20以内加减法”“安全知识”等有关主题知识为例:教师开始正式教学前,便可引导幼儿共同进行游戏活动,既能快速消除学生对小学环境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为正式开启小学生活作出相应准备[3]

四、引入社会力量,构建全面多元体系促进幼小衔接工作完成

学前教师、幼儿和小学一年级教师以及学生之间可以经常开展互动交流活动,成立专门开展幼小衔接的工作小组。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研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方面的工作经验,共同帮助幼儿走入小学生活。从幼儿园角度而言,教师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和本班实际学情,各班学习期初可以召开主题家长会,以取得家长配合。各个不同班级均可在黑板报和宣传栏创设有关幼小衔接的专门板块,为家长宣传了解有关知识内容。或是通过书信、网络平台等方式强化与不同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教师可以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帮助家长深入了解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日常,深入了解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的日常表现,对其性格特点作出综合评估。也可以组织针对家长的幼小衔接了解课,提升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视程度。小学正式开学前,可以举办专门家长培训,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作出全面指导,使家长明确了解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并为家长宣讲有关理论,指导家长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学习习惯,如何督导学生等。

社区作为社会基本组成单元,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社会力量。社区活动可以成为幼儿实践活动的重要补充。基于此,可以尝试引导幼儿参与到更加丰富的社区活动之中,帮助幼儿丰富对自我的认知,提升对自我的要求,实现能力成长,适应幼小衔接环节。可以以社区为单位,每年将进入小学的幼儿组织起来,组织开展集体活动,引导其向同伴分享自己进入小学后出现的各种烦恼,一起探讨解决方案,从而帮助幼儿舒缓心理压力。当学生学习了解相关内容之后,政府部门也应当正视幼小衔接的价值和意义,做好有关监督、引导和组织工作,从资源和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倾斜,方便小学与幼儿园之间高效完成幼小衔接。

结语:幼儿教师完成幼小衔接工作也是教育教学的重点之一。幼儿教师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与小学教师进行对接,深入了解学生,针对性的选用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平稳的开启小学学习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袁丽.多元合作模式在幼小衔接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3,(24):65-67.

[2]杨鸿.多元协同有效衔接——做好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的有效策略[J].读写算,2023,(34):152-154.

[3]杨晓娟,杨红英.联合教研:探求科学理念下的幼小多元衔接[J].早期教育,2023,(44):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