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3
/ 2

急诊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田妮

湖北武汉黄陂区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究心肌梗死(MI)患者护理中急诊护理措施有效应用对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护理模式将84例入组研究MI患者分为UC组(42例,常规护理干预模式)与EC组(42例,急诊护理参与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救治效率、救治效果、预后质量。结果:EC组分诊评估时间、辅助检查时间、院内转运时间、急救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UC组(P<0.05),抢救成功率(100.00%)高于UC组(85.71%)(P<0.05);院内复发发生率、护理风险发生率、SAS评分、病情评分低于UC组(P<0.05);GCS、KPS、GRACE量表评分优于UC组(P<0.05)。结论:MI护理中应用急诊护理措施对救治效率、效果提升存在积极影响,有利于患者预后改善。

【关键词】急诊护理;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预后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一种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为基础,因心肌缺血引起的严重心血管疾病[1]。MI预后与心肌损伤程度、抢救质量、护理风险等高度相关[2]。优化MI救护方案,给予患者高效优质的急诊护理干预,对患者健康维护、生命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84例MI患者为例,主要探究了急诊护理对MI患者抢救成功率与预后的影响,希望明确急诊护理临床应用价值,为MI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供指导。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回顾性分析84例MI患者临床资料,均来源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院治疗并出院患者。42例应用常规护理(usual care)纳入UC组,42例常规护理同时行急诊护理(emergency care)纳入EC组,其一般资料(表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两组一般资料

组别

n

性别(例)

年龄(岁)

发病时间(h)

类型(例)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透壁性

非透壁性

UC组

42

22

20

28~78

58.08±7.72

1~9

4.84±2.02

32

10

EC组

42

20

22

30~80

57.79±6.93

1~11

4.76±2.11

34

8

X²/t

0.190

0.181

0.177

0.283

P

0.663

0.857

0.860

0.59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MI经心电、影像学、实验室等检查确诊;(2)已经成年;(3)既往无精神病史、痴呆病史、沟通障碍。

排除标准:(1)院前死亡;(2)临床资料短缺;(3)癌症;(4)严重创伤;(5)严重感染;(6)多器官功能沈怀杰;(4)MI复发再入院。

1.3方法

UC组:常规护理干预模式,主要表现:(1)为入院患者做好信息记录;(2)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检查结果等进行病情评估;(3)给予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心电图监测、体温监测、意识监测等;(4)遵循医嘱给予患者对症护理。

EC组:常规护理加急诊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操作:(1)院前急救:电话接诊时一边详细了解患者信息,一边准备出车,保证在5min内顺利出诊;寻找最佳路径,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现场;途径安抚病人及其家属情绪;抵达现场后迅速评估病情并针对性落实急救措施。(2)院内抢救:开启绿色通道,在5min内为患者连接好心电监测装置、血流动力学监测装置、吸氧装置等,实施各项检查操作;配合临床医生为患者进行各项治疗。(3)抢救后护理:常规护理的同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实施个体化的心理疏导、疼痛管理、认知干预等。

1.4观察指标

    (1)抢救效率:统计两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辅助检查时间、院内转运时间、急救总时间、住院时间。

(2)抢救效果:统计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院内复发率、护理风险发生率,测定急救后情绪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测定,20~80分,分值越高焦虑情绪越严重]、病情评分(从生命体征、意识状态、临床症状、脏器功能等方面评估,各方面0~5分,总分0~20分,分值越高代表病情越严重)。

(3)预后质量:测定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Karnofsky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急性冠脉综合征风险(the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评分,GCS总分3~15分,KPS总分0~100分,TIMI总分0~7(非ST段抬高型MI)或0~14分(ST段抬高型MI),TIMI分值越低,GCS、KPS分值越高,说明患者预后质量越高。

1.5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6.0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数(n)、率(%)表示,行X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抢救效率比较

    表2显示,EC组各时间指标明显短于UC组(P<0.05)。

2 两组抢救效率比较±s

组别

n

分诊评估时间(min)

辅助检查时间(min)

院内转运时间(min)

急救总时间(min)

住院时间(d)

UC组

42

12.62±4.35

20.65±3.35

9.22±2.02

86.95±12.43

24.54±6.98

EC组

42

9.77±3.69

18.01±3.42

7.85±1.47

72.28±25.25

20.78±7.33

t

3.238

3.574

3.554

3.378

2.407

P

0.002

0.001

0.001

0.001

0.018

2.2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表3显示,EC组各项观察指标水平均优于UC组(P<0.05)。

3 两组抢救效果比较[n(%)、(±s]

组别

n

抢救成功

院内复发

情绪评分(分)

病情评分(分)

护理风险

UC组

42

36(85.71)

6(14.29)

35.36±4.24

10.65±2.65

8(19.05)

EC组

42

42(100.00)

0(0.00)

32.77±3.98

8.71±2.34

2(4.76)

t(X²)

4.487

4.487

2.886

3.556

4.086

P

0.034

0.034

0.005

0.001

0.043

2.3两组预后质量比较

    表4显示,护理后GCS、KPS评分EC组更高(P<0.05),GRACE评分EC组更低(P<0.05)。

4 两组预后质量比较[±s),分]

组别

n

GCS(分)

KPS(分)

GRACE(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UC组

42

10.24±2.02

12.74±0.74*

68.44±4.54

73.29±5.47*

5.32±1.58

3.54±1.23*

EC组

42

10.33±2.44

13.18±0.68*

68.37±4.85

76.84±4.98*

5.28±2.82

2.62±1.12*

t

0.184

2.837

0.068

3.110

0.080

3.584

P

0.854

0.006

0.946

0.003

0.936

0.001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3讨论

程倩倩[3]研究发现,良好的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具有积极影响。急诊护理是临床护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职责主要在于为病情危急患者进行病情评估、预检分诊、急救护理等。MI起病突然、进展迅速、并发症多,应给予行之有效急诊护理干预,以实现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受损功能的及时修复与改善。本研究中EC组抢救成功率达到100%,未见院内复发病例,效率、预后、情绪、病情、风险等观察指标均优于UC组,说明急诊护理对MI患者抢救效率与成功率提升、预后改善具有积极影响,能够更好维护与促进MI患者健康。

综上所述,针对MI患者护理,医院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应用认识到急诊护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行之有效的急诊护理措施提高救治效果与预后质量。

【参考文献】

[1]罗珍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果及对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4,22(01):148-150.

[2]杨立芹.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促进预后的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23,13(11):141-144+159.

[3]程倩倩.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果和预后质量的影响[J].名医,2023,(15):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