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7
/ 2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研究

古丽米日•艾买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第三小学  8423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学生的品德培养,还关系到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培养。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较为抽象,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因此,生活化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策略

引言

为小学生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的重要手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未改变教学内容抽象性的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的提升。教师要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以此弱化德育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抽象性与复杂性,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对生活化教学不够重视

在应试教育理念下,很多教师过于重视学生成绩的提升,在教学中表现为过于重视应试知识点的讲解,忽视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对学生主体学习体验的关注。为此,教师一直采用单一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对生活化教学不够重视,没有将生活化教学列入实际教学,导致学生无法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实现对知识的深度掌握,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1.2生活化教学目标被忽略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安排中期待学生达到的学习目的。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对知识理解较为模糊,缺乏自主探究能力,因此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生活经验以及社会现象等多种因素,在明确生活化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抽象枯燥的内容简单化、形象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接受度和学习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关注生活化教学过程,将重点放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上,却忽视了生活化教学目标的融入,导致学生只关注自己参与的乐趣和情感的抒发,却没有对教学内容的深层含义进行深入挖掘,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设立生活化问题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设立生活化问题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它能够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探讨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法律意识。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为例,通过设立生活化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探讨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在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设立生活化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1)环境保护问题:提出关于垃圾分类、节约用水、保护植被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维护公共资源。如,问学生们在家里如何分类垃圾,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这么做对环境的影响。(2)文明出行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公共场所保持文明的行为举止,遵守交通规则。提出问题,如何在校园、公交车上、电梯中表现出礼貌和秩序,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3)尊重他人问题:谈论公共场合应该如何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举例子,如果在公共图书馆遇到正在阅读的人,应该如何做才能避免打扰他人。(4)社会公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中的不平等问题,如对残疾人、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和尊重。提问:我们应该如何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以及相关法律是如何保护他们的权益的。通过这些生活化问题,学生将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意见,互相交流,并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形成更深入的理解。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道德和法治概念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更有可能将所学的道德和法治知识融入到日常行为中,从而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2.2创设生活化情境,增强学生熟悉感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为生活化教学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上,这样不仅能够拉近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明确德育知识和法律知识的适应范围,这对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理解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在教学《我爱家乡的山和水》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家乡的美丽风景进行拍摄,然后通过PPT或微课的形式引入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发现家乡的美,并讲述家乡的故事。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且还能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3引入生活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生活案例是一种贴近真实情境的教学活动方式,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身边发生的故事或现象,并以亲身经历感受事件背后的意义,进而锻炼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知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培养他们对社会问题、现实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等方面的关注。将生活化教育理念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从而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奠定基础。基于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精选生活案例,并根据这些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思考探索活动,促进学生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考转变,让学生从多方面思考和评价,从而在案例学习中不断完善自身行为,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合理消费”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小于上大学后,看见同宿舍的同学买名牌衣服和鞋子,内心羡慕。但是自己来自农村,每个月的生活费还不够同学买一套名牌衣服,在嫉妒心的驱使下,小于开始频繁以各种理由向父母要钱,如参加证书考试、买试卷等,将向父母要来的钱用于购置名牌鞋子,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却不知道父母在家只能节衣缩食。在这个真实的生活案例中,学生需要思考视频中小于的行为是否属于合理消费,并说明原因。在思考过程中,学生要结合本课教材中对合理消费的描述与视频中小于的行为进行对比分析,这样才能丰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对现实生活中人的行为习惯的评判,从而在直观、全面的思维引导下深入掌握合理消费概念,并在生活中养成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若想强化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必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落实有效性教学的基本要求,而上述目标实现的关键就是加强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教师必须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入生活化案例和开展实践性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赵正锋.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8):137-138.

[2]王艳敏.浅谈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周刊,2018(25):1.

[3]沈亚珍.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读与写:中旬,20119(3):2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