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活体验  挖掘习作资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1
/ 2

立足生活体验  挖掘习作资源

陈金钗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青口傅筑小学  350119

摘要:习作教学立足于生活实际是有效增强小学生写作技能的一种手段。在习作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生活中的美,并运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描绘出来,让习作更为丰富多彩。基于此,本文从观察生活,习作资源生活化;融入生活,发现习作亮点;思考生活,习作过程生活化;描述生活,习作情感生活化四个方面分析如何让学生立足于生活体验,挖掘习作资源,在生活中激发习作欲望,从而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生活体验;习作教学;资源

新课标强调:“习作教学需亲近学生生活,正确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对生活充满热情,并勇于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小学写作来源于生活,是学生对生活的再现与创造。学生如果缺少现实生活经验,没有体验过丰富的生活,那么就无法写出多姿多彩的内容来。因此,习作教学要立足于生活,走出课堂,拥抱自然,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以及体验生活,从中获取丰富的写作资源。

一、观察生活,习作资源生活化

写作灵感来源于生活实际,观察生活是开启小学习作能力之门的关键。目前,由于社会生活高速发展,学生的学习压力逐渐变大,所以大多数学生都缺乏生活实际的认知,在习作过程中缺少真情实感,喜欢无病呻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在习作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传授给学生观察技巧,让学生在观察中融入生活实际,积累习作资源。

对生活实际进行观察既需要敏锐的双眼,又需要愿意主动融入社会的心。首先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或者事物,让学生在观察中探寻细微变化,触动学生内心。其次,教师还应教导学生注意掌握观察的层面。相同的人或事物在不一样的角度去观察,所观察的效果就会存在差异,比如说校园里的郁金香在雨天和晴天的状态,操场在早上和日落时的状态等等,这样都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指引,让学生学会观察的技巧。再者,教师还应该重视观察以及思考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用心去观察。只有将思考和观察紧密联系到一块,才可以让学生明白哪些事物是具备习作价值的,增强观察效率。在观察过程中,学生还需要做好记录,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有助于提炼习作素材,进而提升习作质量。

二、融入生活,习作亮点生活化

小学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从课堂中走出去,融入社会生活,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习作视野,积累写作资源,而且更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善于发现习作亮点,培养个性化写作思维。很多学生在习作时都抱怨缺少可写的题材,这是源于学生没有发现生活中的写作亮点。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很多习作素材,只有学会进行有效提炼,才可以在各种社会背景中找到写作的灵感。同时也只有贴近生活实际的写作才富有生机与活力,才可以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以小学运动会为例,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拿着问题进行比赛的观看,比如记下带给你深刻印象的运动员,你在观看什么运动项目的时候感受最深?为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就犹如铁链,将学生习作和生活连接在一起。通过针对性的记录和观察,让学生拥有了观察的目标,从中发现了写作亮点。在之后的习作中,不再出现缺乏情感、泛泛而谈及记流水账的负面问题,并在写作中展现了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习作写得好证明只有融入生活,才会让习作拥有灵魂。

三、思考生活,习作过程生活化

当学生掌握了基础的观察以及提炼能力以后,教师应对习作的过程给予正确引导。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习作过程生活化,可以快速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特别是在小学时期,学生正处于开始有了自我思考的意识,尝试着在习作时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这种尝试下便可以成为学生习作创新的源泉。习作过程变得生活化,能够营造活跃、良好的写作氛围,可以快速捕捉和学生实际息息相关的事物来带领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以此让习作更富有力度以及广度。以学生生日请客问题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并将这个场景作为写作主题。教师在习作前夕,积极组织学生对于这一现象进行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论述理由。通过课堂上的问题探讨,让学生们详细的展现了自己的内心观点。在之后的主体习作中,教师便引导学生先将过生日请客的场景进行描述出来,然后再把自己探讨出来的看法融入习作中,让习作观点更加客观有力,展现出自己的个人价值观。只有把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以及体会渗透进写作里,习作内容才会更加饱满、鲜活。

四、描述生活,习作情感生活化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时候讲实话,表达真实情感。”只有真实的感情才会引人入胜,真实感情是习作的关键所在。教师要积极引领学生学会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资源来展现自己的内心感情,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会让人回味无穷。比如说选择“亲情”为主题进行习作时,教师需要带着学生打破“家长亲情”的传统立意之窗,要让学生打开思维,在生活中寻找“胜似亲情”的习作题材,从而有效扩展学生的习作范围,累积丰富的习作资源。于小学生而言,每写出一篇完整的关于亲情主题的习作就是对自己的一次锻炼和洗礼。教师能够在话题基础上开发学生积极联系生活的情境,例如抗震救灾的消防官兵展现的爱民之情;一线女护士抗击疫情的无私奉献精神;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爱之情;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给拾荒老人喂饭的温馨场景等等,学生如果将这些虽然不是亲情,但是胜似亲情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习作中去,他们就可以更加真切的感悟到现实生活中更为丰富、质朴的情感,从而可以将生活实际描绘地更加直接心灵,触动心弦,特别是针对不同语言、神情态度以及事件等等要素的细节进行描写,让手中的习作更为沁人心脾。

五、结语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来源,作文是学生生活的倒影。”不管是指导学生习作或是修改作文,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习作能力,增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所以,习作教学应立足于生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运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的习作,正确引导学生善于在实践生活中挖掘习作资源,引领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游锡剑. 研究学生习作心理 提高小学习作教学实效[J]. 教学与管理,2019(18):119-120.

[2]吴勇. 习作教学如何教[J]. 中国教育学刊,2020(12):68-71.

[3]张安秀. 小学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与建议[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02):76-77+97.

[4]王燕. 生活化——走出习作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J]. 语文教学通讯·D刊,2017(07):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