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立德树人重任  “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赏评课例《从民主监督看中国自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2
/ 2

担当立德树人重任  “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赏评课例《从民主监督看中国自信》

朱敏

(  桐城市第二中学   安徽 桐城   231400  )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进一步学习领悟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担当起立德树人重任,肩负起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使命,笔者于4月12日前往安庆一中参加学习了教学开放日推出的一堂“理直气壮”思政课——《从民主监督看中国自信》。

“基于新课标的界定,思政课既是政治课,也是学科课,既是德育课,也是公民教育课。”刘笑笑老师在谈到本课设计思路时如是说。“在本课设计当中,通过情境体验,让学生感受当家做主的尊严,培养深沉的家国情怀;通过微课解说,让学生感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生成道路自信、理论自信;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在关注国家、关注社会的感悟中强化公民意识,提升参与能力。”

一、重视理性思辨,引导勇担责任

教学环节一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目光聚焦至安庆市经开区天柱山路上某一公交站点电子智能站牌的玻璃面板,通过图片学生发现电子智能站牌玻璃面板已经损坏。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现场调查:对于被损坏的公交站牌:1.哪些同学采取过行动?2.哪些同学有过想法,但没有行动? 3.哪些同学没有想法或认为与己无关?面对只有15%“采取过行动”的调查结果,刘老师没有急于晓之以理,而是适时动之以情,“我更多的是期待,期待有更多人加入到这一行动中。”当学生在思想深处矛盾之际,教师呈现翻转情境,实况展示安庆市民邓先生拨打1584政风行风热线反映公交站牌充分行使自己民主监督权这一真实作为。从“你如何评价邓先生的作为”到“邓先生的表达反映了他的底气和自信,如:‘去年坏了,今年还没有修’,他的底气来自于哪里?”刘老师选择冲突式、开放性、多元化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去选择、判断、甄别;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在理性思辨中,实现学生认识的深化和情感的升华,引导他们勇担责任,发挥出思想政治课程特有的育人功能。

教师要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念和良好品行的引导、引领。本节课以包容多样的雅量,保护了学生思辨的自由,实现了思想上“去伪存真”,担当起崇高的社会责任,激扬起青春正能量。

二、倡导生本理念,激活自主发展

教学环节二中,首先由学生呈现课前准备的关于西方监督方式的资料,其次教师推送微课,解说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主要渠道,通过中西比较,学生对我国民主监督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将课题定为“从民主监督看中国自信”,无论是教材整合、课程资源开发,还是情境的嵌入、活动主题的开发,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学展开探索和实践。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聆听、接纳、理解、欣赏,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学生自主、自觉、自悟、自得,洋溢着生命成长的气息。

将生本理念引入思想政治教学,是一种教学思维嬗变,也是激活学生自主发展的引擎。刘老师所构建的和谐互补、互动共长的开放机制,使课堂成为动态生成、生命在场的磁场,促进了学生自主发展。

三、尊重身心规律,促进教法转变

教学环节三中,刘老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第一,大胆使用微课推送新手段,结合本土实际解说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主渠道;第二,通过自录视频展示,结合本校实际,展示该校首任模拟政协秘书长马星萌在2016年安庆一中模拟政协中向全国模拟政协组织提交《关于未成年人性侵保护的提案》的历程。

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本节课“针对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着力改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青少年学生成长于“网络时代”,思政课教师要贴近时代要求和学生需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顺应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用“接地气”和“有意思”的教学话语体系,巧妙解剖课本难点,用新颖、开放的教学方式,灵活提供给学生参与、感悟和反思的机会。  

通过情境中的主题代入、活动嵌入、经验融入形成一种生命实践关系,这的确是一种科学的教学实践方式,这种方式关注学生在情境中的真实情感,创造体验和感受的机会,让学生在代入、嵌入和融入的过程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真实体验。

四、呈现活动型课程,着眼知行转化

教学环节四中,刘老师根据课前学生搜集的身边的社会问题,预设了“我向政协提建议”的活动主题,指导学生按照“确定监督目标——设计备选方案——确定监督方案——实施监督方案”的思路,分组撰写提案。贯穿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充分发挥出了活动主题的实践价值,并指导给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策略,由学生自主搜集客观存在的教学情境,如:“一中门口乱摆摊现象屡禁不止”、和“校园门口流浪猫狗乱窜问题严重”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世界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科关键能力。

现实生活中,高中学生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水平常常不平衡,简言之,“知”易“行”难,这就要求我们俯下身来,考虑学生真正的思维能力与判断水平,通过积极的实践活动尤其是体验型、活动型课程来发展能力、促进践履。

着眼知行转化,具体说来,一要明知,也就是帮助学生深切理解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的品德,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二要激情,也就是在陶冶情感上下功夫,使学生对这些认知不是停留在干巴巴、冷冰冰的知识层面,而是融入暖和和、热腾腾的感性认识,有温度、有热度、由厚度,从而真正从内心认可、认同某种正确的价值准则,并内化为一种信念,最终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化。

五、整合三维目标,落地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培育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大上”,而是可观可感可知可行的。具体到问题设计上,刘老师做到了“先放后收”。“放”就是将学生置身于真实复杂、现实客观的生活情境中,与学生的思维进行多向度对接、拓宽思路、质疑思辨、广泛参与,与心灵进行深度对话。“收”就是遵循课程标准要求,体现教材思想、进行总结提炼、认识提升,使学生从思想深处真正认同某种正确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以此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回归思政课堂,教师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重视理性思辨、引领学生勇担责任;倡导生本理念,激活学生自主发展;尊重学生身心规律,促进教师教法转变;呈现活动型课程,着眼学生知行转化;整合三维目标,落地核心素养。新时代“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需抓好教师这个关键,方能担当起立德树人的重任。

值得关注的是,我们期盼思政课可以延伸到课外实践,社会实践活动是立德树人的大课堂,可以为思政教学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更丰富的资源、更真实的情境,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他们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指导他们在人生“拔节孕穗期”茁壮成材,这将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郑洁,肖鹏.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OL].人民网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510/c40531-31077163.html  2019.05.10.

[2] 王桂玲. 核心素养培育要处理好四组关系[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8-9.

[3] 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