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教育理论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基于情境教育理论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伍晓梅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干海初级中学校

摘要: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引擎和动力源。加强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探索,需要通过一定的情境设置,让学生享受阅读的美和乐趣,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水平。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按照“真、情、思、美”四重奏设置教学情境,围绕“整合、熏陶、启智”进行多方位全视角的构建和探索,让学生融入到课文当中,与课文的作者、教授语文的教师以及语文和阅读本身的文本产生心理的共鸣、感情的融合,多角度、多层次不间断地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效率,夯实语文教学的根基,支撑语文教学改革成为素质教育、“双减”政策落实的“桥头堡”。

关键词:情境教育理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情境教学法是学生体验真实情境的法宝。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真实情境,促进学生体验,实现情境整合,丰富背景知识,掌握知识技能,提高思维水平,建构审美情趣的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需要教师遵循适宜性原则,结合教学需要,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

1、借助教材,诱发情感

初中语文教材所编写的文本内容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体现了作者丰富而深刻的道德感悟和个人情感。有的文本蕴涵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有的文本蕴涵着丰富的作者内心情感,非常接近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特征,是诱发学生情感的有效资源,能很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教材,合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在阅读中与作者对话,结合写作背景更深刻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获取文本中更多的知识与丰富的情感体验。例如,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思想,培养学生对于生命的敬畏之情,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体会紫藤萝花的意蕴。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梳理课文结构,让学生在阅读中知其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作者在观赏紫藤萝瀑布时的所思所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使学生随着作者情感的变化而加深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主旨,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逐渐提高阅读水平[1]

2创设课堂导入型情境

课堂导入情境,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导入环节中,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为目的而创设的一种教学情境。特级老师于毅把课堂介绍当成一块“磁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考。因此,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实施阅读教学时,应抓住课堂介绍的机会,运用多媒体、问题、实例等,创设导入型情境,调动学生兴趣,推动其走进阅读课堂。例如,在《智取生辰纲》阅读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好汉歌》(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在节奏急促、动感十足的音乐的作用下,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自觉地在脑海中描绘出好汉打斗的场景。之后,教师鼓励学生联系歌曲内容与自己想象的画面进行描述。如,有的学生提道:“我在听到‘路见不平一声吼……风风火火闯九州’时,想到了杨志受领押送生辰纲这一场景,感受到了杨志的风风火火,敢作敢当。”由此可见,播放歌曲可使学生深入具体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对故事内容、人物形象形成认知,为进行深入探究做好准备。由此可见,创设导入型情境,可以使学生走进阅读课堂,奠定阅读课堂教学基础[2]

3、基于整合的阅读情境构建

知识是分散的知识点,知识与知识发生的背景之间有内在联系。如果没有指导,特别是不能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学生一般不会有深刻的理解甚至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到的当然是肤浅的知识,更谈不上全面的应用。运用情境课程理论,就是把知识与情境相结合,特别是从作者写作的背景入手,通过详细的情节介绍和演艺讲解等方式,让学生真正走进作者,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把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是情境课程的整合作用。这里,情境教学理论特别是情境课程理论提出了一个如何从课文走向社会的大课题。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要从课程背景出发,从作者入手,通过情境课程的整合功能,将知识点与社会串联起来,达到教育的整合目的。《儒林外史》是古典文学经典作品,是学生必读作品。这部作品的可读性非常强,特别是讽刺、夸张的描写手法容易抓住学生的眼球。但是作为新时代的学生,由于没有一定的社会经历,特别是书中描写的士人所经历的种种,在阅读时不容易引起共鸣。这就要求教师用更多的情境将书中描写的社会画面与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取得整合的教育功效。比如严监生临死,因灯盏多点了一根草而不肯断气的细节,一方面刻画了严监生吝啬到极致的个性特点,同时又有中国劳动人民勤俭节约的良好性格表现。这样,教师将这一细节点作为切入口,让学生阅读与严监生有关的篇章,放在文本中理解严监生到底是哪一种性格特点?让学生进行阅读,找出各自的理由,在班级内进行讨论。特别是让学生结合现在所处的环境,看身边是不是有严监生这样的人,或者有这样的人,与严监生面对的环境有何不同,所表现的性格特征到底是吝啬还是弘扬传统节俭美德。

4组织深入探究,帮助学生深度解读情感

朗读是打开情感认知的窗口,而情感的深层解读是情感教育的关键环节。虽然学生可以通过大声朗读获得情感认知和理解,但往往停留在较浅的水平。学生不能得到真正的情感支持,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同理心能力,所以需要深度解读深化和推动。阅读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和情感走向,甚至还隐藏着独特的情感认知,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深度切入文本,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内涵,由此就能更好地解读情感,提升情感的获取和理解能力。以八年级上册《蝉》教学为例,该篇课文选自法布尔的著名作品《昆虫记》,文章从蝉的地穴、蝉的卵两个方面讲述了蝉的特点。虽然全文以说明文的形式呈现,具有科学性,但同时蕴含丰富的情感,具有文学价值。这样的说明文很难激发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学生阅读时往往只能关注到其说明对象,而忽视了其隐含的深意。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深入探究文章,从文章的表达目的以及语言内涵上来解读文章的情感。例如,“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这一段文字,充分展现了蝉顺着本能生存的特点,但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自然界,这样的本能显然无法保护蝉的家族,至此,学生就能从中逐步解读出作者对蝉生存的悲悯之情。而从文中最后一段“思念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又使全文情感升华,强烈的时间对比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蝉的生命意义的歌颂,这是全文蕴含的深刻情感,只有学生深度探索和解读,他们才能更好地抓住文章的本质,提升对情感的把握能力[3]

结束语

在实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遵循活动目的性、活动人文性、活动实效性原则,借助教材,诱发情感、创设课堂导入型情境、基于整合的阅读情境构建、组织深入探究,帮助学生深度解读情感,品味真情,积极思维,促使其建构文本认知,发展语文阅读能力,切实增强课堂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东明.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5):160-161.

[2]文瑞敏.初中语文写作情境教学模式应用探究[J].人生十六七,2017(32):24.

[3]李刚.初中语文阅读情境教学实践路径探究[J].成才之路,2015(2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