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2

立足核心素养,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

刘志丽

枣庄市薛城区实验小学 277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时代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愈加多面化。如何在教学中以素质教育为引领,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人才,已成为当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小学数学是学生思想启蒙以及思维养成的关键学科,教师应该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和教育理念,使学生的学习不单单停留在课本的基础知识点中,而更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在掌握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这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引言:新课改背景下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应当具备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个人素质及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习惯养成以及思维开拓的关键时期,数学更是此阶段中学习的重点科目之一。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育理念,不仅仅是将课本上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以核心素养为基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举一反三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从而使综合思维运用到学习过程中,成为综合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一、引领学生自主思考,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当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着重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现代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创新者。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已在时代的发展洪流中被摒弃,引领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创新的教育模式才是新课改理念下的主旋律。这就要求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思路和授课方法,更新教学目标和意义,以引导者的角色引领学生自主探索,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成长为更好的学习者而非“接受者”。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学生的短板和思维受限点,及时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和优化,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肯定自我,提升核心素养。

以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的《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为例,该节要求学生学会米和厘米单位的运用和转换,同时能够用尺子测量相应的长度并用合适的单位对物体进行表示。一年级正处于学习的启蒙阶段,学生在此时期的习惯以及思维养成至关重要。只有在一年级时使学生形成自主思考和积极探索的意识,在高年级的学习中学生才可摸索出自己特有的学习方法和思路,避免对老师的讲授形成依赖性,从而失去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教师在讲授该节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带来两样物品,一样较大一样较小。在课堂上让学生先对两件物品的长度自行用米和厘米为单位进行标注,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和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米和厘米的概念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白米和厘米的区别。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在了解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先自行尝试使用尺子对所带来的物品进行测量,并给出自己理解中的单位,同时让学生自己表达测量的方法以及单位标注的依据。听完学生的回答后,教师再向同学们讲授正确的测量方法以及单位,并对同学们给予鼓励和肯定。如此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巧用提问环节,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有效利用提问环节,使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是新型数学课堂中需要格外重视的问题。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一节课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一节课的效果。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肯定,并不断地进行引导,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和压力,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怕犯错、主动求索,并在与老师有不同观点时敢于质疑,从而形成自主思考和探究的习惯。只要学生能够转换思维,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在有疑问时主动提问、不断探索,便可将素质教育彻底融入常规教学中,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以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的《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一节为例,该节要求学生明白平行与相交的概念,并准确掌握平行与相交在生活中的运用。因为平行与相交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可在本节课的讲授过程中以提问为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从而彻底掌握平行与相交的概念并熟练运用。教师可在刚上课时便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桌椅、黑板、门框、课本等物品的特点并对它们的共同特点进行归纳。然后教师可利用接龙的方式对教室中的物品特征进行提问,从而得出平行与相交的概念。在同学们对平行与相交的概念进行了解后,教师可在PPT上播放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让同学们给出自己的观点,并相互判断对错。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同学们每人写一个汉字,然后以开火车的方式对全班同学进行提问,这个汉字中相交和平行的部分是哪里,通过这种方式,让同学们对平行和相交概念的掌握更深一层。

巧妙利用课堂提问的环节,不仅可以加强课堂互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中有高度的参与感,还可以在问答中使学生找到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在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对知识的掌握和探索欲也会有所提升,从而深化课堂教学效果。

三、开展小组合作,增强学生协同合作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开拓多种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我认同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小组学习作为课堂学习方式之一,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效能。在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同时,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孩子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思维是天马行空的,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入地对问题进行学习和探究,同时,也可以养成聆听他人思路,发现他人闪光点的习惯。思路的碰撞会产生不一样的火花,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建立以及与他人协同合作能力的培养均大有裨益。

以青岛版六级下册的《冰激凌盒有多大----圆柱和圆锥》一节为例,该节要求学生可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区别并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及体积。本节内容涉及的计算量较大,需要学生可以准确掌握圆柱与圆锥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且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若是仅以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授课,学生难免掌握得不够彻底。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授课。每个小组的同学制作高度与底面大小相同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带到课堂上,并给每个小组十分钟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并回答以下问题:“圆柱和圆锥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他们的表面积分别由哪几部分构成?体积又该如何计算?”在自主制作模型、实物模型观察、小组合作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有高度的参与感,且在同组同学协同合作的情况下,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取他人所长,在将问题解决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束语

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有效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影响深远,故更不能将目光着眼于基础的知识讲授,应该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主线与重点。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转变教学方法,调整授课思路,因材施教,才可使数学课堂的效能达到最大化。在教育全面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不断钻研并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更高学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夏宇.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J]. 教育, 2024, (04): 116-118.

[2]胡其东.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分析 [J]. 学苑教育, 2024, (03): 16-18.

[3]张晓芳.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解析 [J]. 华人时刊(校长), 2023, (12): 152-154.

[4]张延莉.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路径研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 (31): 80-82.

[5]胡克松.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探索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 (29): 128-130.

[6]翁琳.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J]. 教育界, 2023, (13): 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