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学习模式的的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以大班“多‘柿’之秋”项目活动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基于项目化学习模式的的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以大班“多‘柿’之秋”项目活动为例

顾琳琳

常山县兴贤幼儿园

摘要本文对项目化学习模式劳动教育的实施进行了探究与实践,通过环境创设引发问题、设疑激创探究问题、追叙激思展示成果三阶段开展了“多柿之秋”的项目活动,注重以幼儿的兴趣为主、以问题为引,支持幼儿在探究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幼儿的劳动意识和劳动实践能力,促进幼儿全方面发展,对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劳动教育

我园于2018年结合课程改革,开始了园本化课程的实践,幼儿园积极创设条件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开辟种植区、创设饲养角,各班重点打造班级自然角,鼓励教师在日常观察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梳理有价值的问题,以问题为引,开展班本化的劳动教育,以此培养幼儿的劳动兴趣及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挖掘了项目化学习模式的价值,开展了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鼓励幼儿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通过分组实践解决问题,最终以发布会的形式分享成果,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

、项目化学习模式的劳动教育实施

(一)开始阶段:创境激趣,引发问题

项目活动的主题来源于问题,孩子拥有天生的好奇心,对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都有着许多的疑问,教师要学会辨析问题的价值,确定项目主题,并围绕问题推进项目活动,促使幼儿进行真正的学习。本项目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一起创设秋天的自然角,关注个别幼儿的兴趣点,通过有效引导,吸引全体幼儿的参与。在通过“初探柿子”的体验活动中,确定驱动问题“柿饼怎么做?”激发幼儿制作柿饼的兴趣。

(二)实践阶段:设疑激创,探究问题

1.前期调查,制作“柿饼制作说明书”

项目活动的实地参访或调查活动是探究活动的前提,针对“如何制作柿饼?”我们通过家园合育的方式开展前期调查,进行资料的收集,幼儿独立完成“柿饼制作说明书”。通过探究前的准备工作,幼儿主动建构对本项目活动的理解。来园后,教师给予幼儿表达表现的机会,幼儿根据自身的调查,分享“柿饼制作说明书”,讲述柿饼制作流程,共同梳理制作柿饼的步骤。

2.小组合作,制作“柿饼制作工具书”

项目活动非常重视幼儿的小组合作行为,每位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积

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此项目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柿饼制作需要哪些工具?”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完成“柿饼制作工具书”的制作任务,推选一名组长进行成果的分享。活动后,各组结合自身形成的成果,进行材料的准备工作。

3.实际探究,进行柿饼的制作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通

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项目活动中的探究行为是幼儿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保障幼儿学习的时间,在观察与支持中,助推幼儿的探究。在柿饼制作的探究过程中,幼儿从清洗柿子——削柿子皮——悬挂柿子——晾晒柿子——压柿子饼五个环节开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幼儿不断地提出新问题,教师进行隐性介入,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以此来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和满足感。

【案例:柿饼怎么做?】

  1. 积极体验劳动情境

柿子洗好,开始削皮啦!

可可:我的削皮器也太不快了吧,削不进去啊!

西西:老师,我削不下来,它一直滑。

小羽:削皮刀怎么用的啊?

教师关键支持:

1.“看一下涂涂,它怎么拿削皮器的?”

2.“左手怎么拿柿子,才能保护好自己的手?”

3.针对幼儿不太会使用削皮器,教师在区域中进行了分层次的材料投放,以帮助幼儿正确使用削皮器,激发幼儿劳动的兴趣。

  1. 分组实践劳动内容

幼儿根据自身能力进行分组,一组为用绳子组,一组为用渔网组,绳子组人数虽然不多,但是也有不会打结也加入到绳子组进行学习的孩子。活动分两组进行,组员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了柿子的悬挂。

3.迁移解决劳动问题

幼儿的发现:自然角的阳光只有下午才照射到,柿子晒不到阳光。

针对幼儿的发现,教师又开展一次集体谈话。

通过表决,孩子们认为阳光房与我们班同一层楼,光照时间长,人又少,于是,晒柿饼的地点在孩子们的讨论中产生。

在问题产生时,教师要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支持幼儿通过讨论、表决自主解决问题。案例中教师通过集体讨论,让孩子们自主找寻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幼儿学会思考,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4.同伴分享劳动成果

幼儿问题:柿子要晒几天才可以吃呢?

每天的值日生进行记录晒柿饼的时间,孩子们每天捏一捏,让柿子逐渐地形成柿饼状。等到第十个圈的那天,大家一起取下了柿饼,并一起享用了自己的劳动成果。

项目活动要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项目中不断发现问题,在操作、提问、解决问题过程中,自主建构劳动经验,在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三)高潮阶段:追叙激思,展示成果

项目活动的高潮阶段是幼儿回忆、梳理及思考的重要环节,本项目活动的高潮环节幼儿通过小组合作,将制作柿饼的过程以图画或符号的形式进行记录,孩子们确定好时间地点,制作邀请卡,在幼儿园小剧场召开了大班段柿饼制作分享会。分享会尾声,台下的小观众针对在制作柿饼过程中的问题和发现进行了提问互动。在整个高潮阶段,孩子们不仅对整个活动进行了梳理,也学会了提问和解答、表达和分享。

、项目化学习模式的劳动教育价值

(一)发展幼儿劳动实践能力

在项目化的劳动教育的开展,注重教师通过创设劳动教育情境,观察幼儿的的兴趣及问题,通过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去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幼儿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形式,社会性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更是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丰富了幼儿的劳动经验和生活经验,最终达成了发展幼儿的劳动能力的目标。

(二)提升教师课程建构能力

项目活动倡导幼儿的主动探究,需要教师改变教育理念,将课程交还给孩子,但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项目化活动的推进中,需要教师通过捕捉兴趣、确定主题、预设活动、观察幼儿、支持活动等策略灵活地进行运用。教师要相信每位幼儿都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在项目活动中,做好观察者、支持者及课程的推进者,建立了良好的师幼互动模式,观察能力及课程的实施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三)转变家长劳动教育理念

《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家长应参与幼儿园管理,积极参与并支持幼儿园的工作,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幼儿劳动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不能仅仅靠幼儿园,需要家庭的共同参与。项目化劳动教育的实施中,非常重视家长的教育资源,重视家长的教育力量。通过项目活动的开展,家长与幼儿参与调查、实地查看,配合项目活动的开展提醒相应的家庭劳动支持环境等,共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劳动兴趣和能力。同时在亲子家务劳动过程中,更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使幼儿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参与劳动的习惯。

综上所述,项目化学习模式的劳动教育,就是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开成劳动观念、激发劳动兴趣,获得劳动能力。教师要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吸引每位幼儿的参与,并在预设、支持及调整的过程中有效地开展项目活动,在推动项目化模式的劳动教育开展的同时,也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参考文献】

[1]丽莲•凯兹.幼儿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教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徐一辰.幼儿园项目课程教学本圭化的行与思——以马山中心幼儿园的实践研究为例[J].河南教育(幼教版),2020( 3) : 45-49.

[3]教育部.3~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